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有所欠缺,初中化学知识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也涉及化学实验,对学生有更多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使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运用能力得以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根植于教学工作者的心中,拓展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手段成为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工作任务。新课标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核心素养出发,为学生打造更具实效性的化学课堂。下面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简要策略分析。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阶段化学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不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其更为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意识,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挖掘,并以此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一些更为成熟、科学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将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同时在编排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意识。就目前情况来说,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十分浓厚,还有很多学生及教师并未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问题均是当前化学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的必然原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初中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多元实验,提高思维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学习基础,教师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感知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以此初步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化学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变化与平衡思想的能力,认知模型与推理证据的能力,科学创新与社会责任意识。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更深层次地理解化学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学习教材中的化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以此分析思考化学问题,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自主意识。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指导,将具体的实验步骤告知学生,观察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在学生实验过程出现问题时进行指正,使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对实验过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观点,以此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探讨后完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化学实验。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实验,不断在实验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各项综合能力和学习品质,而开发这些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就是兴趣。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虽然具备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通常是兴趣使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采取单刀直入的导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进行改善,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先在学生的脑海中画一个问号,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思维,发挥问题情境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化学课程中知识與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多项思维品质,彰显问题情境在实现高效课堂方面的有效性。
3.自主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以讲授法对学生授课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化学理论知识。这种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学习化学理论知识仅为学生若干个学习技能中的一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其他化学能力,才是当前化学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合作性高效课堂学习模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化学学习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与证据推理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两大化学技能。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模型化是指以构建与研究模型的方法对化学事物的本质进行把握,它也是学生在认知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具象化与抽象化的辩证统一,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功能与模型的教学辅助功能有机融合,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化学理论与实验知识构建化学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化学模型提高创新精神。
4.注重情态引导,完善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达成的目标。为了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具高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态引导,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渗透到化学知识输出中,打造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效的情态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能让学生更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为了让学生具备这些优质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态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始终进行正确的情态引导,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系统完善的化学知识学习体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知识,能够从化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入手,到化学实验学习,逐步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化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种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学生提高化学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小玲.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0(11):125.
[2]韦游.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86.
[3]关宏艳.浅谈如何开展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J].中外交流,2018(7):264-265.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根植于教学工作者的心中,拓展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手段成为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工作任务。新课标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核心素养出发,为学生打造更具实效性的化学课堂。下面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简要策略分析。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阶段化学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不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其更为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意识,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挖掘,并以此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一些更为成熟、科学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将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同时在编排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意识。就目前情况来说,很多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十分浓厚,还有很多学生及教师并未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问题均是当前化学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的必然原因,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初中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多元实验,提高思维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学习基础,教师应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感知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以此初步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化学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变化与平衡思想的能力,认知模型与推理证据的能力,科学创新与社会责任意识。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更深层次地理解化学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学习教材中的化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以此分析思考化学问题,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将实验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自主意识。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指导,将具体的实验步骤告知学生,观察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在学生实验过程出现问题时进行指正,使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对实验过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观点,以此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探讨后完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化学实验。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实验,不断在实验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各项综合能力和学习品质,而开发这些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就是兴趣。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虽然具备了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态度通常是兴趣使然,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采取单刀直入的导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进行改善,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先在学生的脑海中画一个问号,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思维,发挥问题情境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化学课程中知识與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习目标,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多项思维品质,彰显问题情境在实现高效课堂方面的有效性。
3.自主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以讲授法对学生授课结束后,还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化学理论知识。这种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学习化学理论知识仅为学生若干个学习技能中的一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其他化学能力,才是当前化学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合作性高效课堂学习模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化学学习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与证据推理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两大化学技能。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模型化是指以构建与研究模型的方法对化学事物的本质进行把握,它也是学生在认知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具象化与抽象化的辩证统一,将学生的思维发展功能与模型的教学辅助功能有机融合,对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化学理论与实验知识构建化学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化学模型提高创新精神。
4.注重情态引导,完善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达成的目标。为了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具高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态引导,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渗透到化学知识输出中,打造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效的情态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能让学生更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为了让学生具备这些优质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态度,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始终进行正确的情态引导,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系统完善的化学知识学习体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知识,能够从化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入手,到化学实验学习,逐步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化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种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学生提高化学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小玲.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0(11):125.
[2]韦游.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86.
[3]关宏艳.浅谈如何开展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J].中外交流,2018(7):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