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不断,总有乡音回荡(组诗)

来源 :绿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阳,(1974-)原名王利平 黑龙江讷河人。曾居天津十年,现居四川。曾在国内外200家报刊发表作品,获奖若干,作品入选多种选本。曾获2016年川东文学奖、2017年巴蜀文学奖,2018年《海燕》签约作家。主编《华语诗人》.出版个人作品集《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
  松嫩平原的备忘词
  从一根根香烟的点燃,缭绕的念头就落在一片雪花上
  讷河 这个被隐藏在松嫩平原的马铃薯之乡
  缓慢愈合着岁月的暗伤
  那些被冒烟雪笼罩的日子如同一辆开出林子的客车
  红色的车顶载着摇晃和颠簸的苍白,从泥泞的时刻蹒跚而去
  祖父的拐杖抵在夕阳的下面,一栋摇摇欲坠的马架子
  收容着顽皮的时光与成长的漫长,母亲
  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磕破的膝盖
  那些破碎的记忆被钉补在流逝的裤子上
  总有父亲的身影和沉默,家在他的肩头
  是一个十六岁劳动力的成长史
  大哥的宽厚只有在酒后变得琐碎,他的身影里
  勤劳的二哥,被命运捆绑着足迹到处流放
  外婆的烟袋,被我的记忆划燃
  外公的链镖,锈钝了那双望闻问切的手
  那些水仙一样的表姐表妹,如今纷飞各地
  孩子们,鱼跃龙门地呼啸而出
  那条乡路,衰老在村口的坑坑洼洼
  那条河流依然无名地流淌在心灵的深处
  那片原始的林带,散发着古老的记忆
  而远走的他乡的人,只有这些笔记还活在手指上
  1985年,纳鞋的人
  透过岁月的灯火,母亲把一个长长的记忆
  穿梭在新鞋子的帮和旧碎布头的鞋底之间
  每一双孩子的脚,都会带着母亲的温度
  行走在跌宕的人海之中,体面做人
  天气很冷,家在一碗热汤面里沸腾
  我就是一颗被家切碎的马铃薯,俗称土豆
  躺在炕上看小人书,看母亲挥舞的手臂
  从日子的缝隙里给远方纳一双鞋
  穿上鞋子,母亲才不会担心琐碎的石子
  硌伤细皮嫩肉的脚,才不怕
  走向远方的儿子,疼了才回头
  才不怕熄灯的窗口,摔倒思念的眼眸
  铺好回家的路
  那根针,就算生锈也不会成为废铁
  针眼里装着关怀,在纳鞋的母亲发丝里
  留下的银辉,都是儿子的幸福
  那只被顶针留下痕迹的手指
  顶住了针锋相对的家庭风暴
  也撑起了灯光里的童年
  你不知道的东风,是我的思念
  飞机轰鸣,也飞不到思念的边缘
  一只鎏金的马镫从不见锈迹斑斑
  那些锈迹一直在我的脑海里
  落下的锈粉,都是祖父的期盼
  这个拄着拐棍,咳嗽一辈子的木匠
  没能在新盖的平房里平安住上一晚
  他對父亲说,房子盖好我也就走了
  上梁的鞭炮是对他紧闭双眼的最后提醒
  提醒他看一眼,这喧嚣的人间
  如今,我在清水路苑的十八楼上
  仔细端详,他的笑容,还想亲一下他的胡子
  听他最后一声温暖的呼唤
  三儿,过来吃饭
  女儿不懂得我为什么长时间地无言
  她看着我问,爸爸的爷爷我叫什么
  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呢
  祖宗!我们都是他们留下的香火
  女儿问,香火是不是男孩才能遗传
  我不好说什么,我说你也可以
  她跳开了,或许她找到了
  我没有找到的答案
  辽河边,有一个名字叫台安
  从八角台到桑林子,都是你熟悉的路
  父亲,那一次我没有回到祖地
  我谁也不认识,他们也不会觉得
  我这个小小的老乡有什么用
  我一直想找到奶奶的坟墓,一直想
  找到你故事里的老屋,还有我的血脉亲人
  我的家,我的族,我想叶落归根
  我想把苦难的历史还给辽河
  在太原晋祠,有人拉我认祖
  我没去,我翻遍了几个王氏族谱
  都没找到我们家的消息
  如今能够让我身份明确的
  只剩下祖籍台安
  还有身份不详的鉴定书
  香火不散,和散了的香火
  留给亲人慢慢分辨吧
  卷帷望月空长叹,与妻书
  凝眉再看,所有的唠叨都是挂牵
  这十年的两地鸿雁,飞成沉默的箴言
  爱这个东西,不能看得简单
  也不要看得繁琐,狮子吼
  也只是河东雨前的雷,你听懂了
  就是呢喃,听不懂就是乱战
  还没到三十年,河西空气新鲜
  女儿聪慧,越来越懂父母的意愿
  老人也不再鸡蛋骨头地找个遍
  这已经很好了,生活就是越平淡
  越难得,天伦之乐不是说着玩的
  成长的代价,还是要一拍两散
  好在,我们都能看见
  这棵独苗,在阳光下撒欢
  在温暖中长到参天
其他文献
1  堂兄刘志飞和我,兄弟俩最后一次面对面坐在一个小酒馆吃火锅吹啤酒瓶子,是二○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我清楚记得那是一个周末,连续下过几天雨之后,太阳好起来了。那天天空蔚蓝,大自然的生花妙笔不仅继续在暮春的空白处添枝加叶,也将堂哥刘志飞心里涂抹得姹紫嫣红,煞是热闹起来。   一大早,刘志飞起床,在他居住的小区门口的“老米粉”店胡乱吃了一碗肉丝米粉,便匆匆从北辰三角洲那边赶到双拥路这一段的浏阳河堤,
期刊
寂 静  大地寂静。江河用被船划开的口子沉默  冬天用雾霾在招惹是非的湖面上沉默  一个村庄用被公路毁掉的风水沉默  教室用无尘的粉笔把黑板涂改成沉默  现代诗用古代歌女的琵琶扮演沉默  车站广场的小贩对电子眼沉默  江油肥肠在飙升的猪肉价格中沉默  山冈用缠遍身体的梯田和嫁接的果树沉默  大地寂静。沉默的炭被一次次地清洗  直到水变成假话  沉默的雪花一片片地覆盖在大地的寂静上  可是,没有人告
期刊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南太行前传》《匈奴秘史》;散文集《生死故乡》《沙漠里的细水微光》《作为故乡的南太行》《丝路上的月光马蹄》等。现居成都。  夜宿乌鲁木齐  告诉你:以南的牧地颜色混杂  无数军团被大风酿成酒浆;以北的草场  羊子前赴后继  又采取死亡。埋骨之后,和马蹄在土里相逢  握手的灵魂,席卷游牧  与农耕后裔。血液早就混尽了  这辽阔大地以内的谣曲,天地援建的山岗  宛
期刊
本名王彦奎 ,笔名亚男。现为某诗刊编辑。  坐在石头上的人  山实在是顶不住日头下沉  坐在石头上的人一言不发  旱烟止不住地咳嗽  飞檐上的鸟兽藏了多少风霜  足以证明祖辈们很勤勉  木格子窗上的牡丹虽已褪去了色彩  精巧的刀法我无法超越  墙上的草低下了头  月亮哽咽着不愿说出心事  等到太阳喷薄而出  山崖,峡谷回荡着  石头滚落的声响  邻居的炊烟压弯稻谷  一粒粒金黄喂养的石头  坐冷了
期刊
一  人邻的散文多为随笔。随笔是一种记述见闻随感的散文样式,日常琐事、读书心得、行旅感悟皆感发于心而形之于笔墨。人邻将其散文归为“感悟的断章”“經历的人事”“各地的游历”“随意的文字”等类,这种归类无疑表征着作家感物生思、因事传情的抒情方式。  人邻以旅人的眼光观照着街衢人物、饮食习俗、动物植物,将其对生活的诗性感悟化作鲜活精练的话语组织,传达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生命情怀。作家且行且记且思,在山川河流
期刊
桑山,原名张泽芳,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龙魂杯”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现代诗歌类一等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常务副社长。  天山客栈  想好了  我要用你的松涛作为瓦片  在凌云的池边  筑一庐客栈  每天与博格达峰恋爱  每天从云端里发出心底的邀约  让天下客归来佩剑的英雄  池中云馥郁煮酒的诗人  也让那些怀梦的爱子行旅的歌者  歇一歇自己的
期刊
南疆的春天,总是姗姗而来。浮尘朦胧,朦胧着千条万条柔柳,惺忪着嫩黄色的眼,朦胧着挺拔的白杨,擎着直指云霄的枝干;东一丛粉红的桃花,西一丛白色的杏花,南一片墨绿的小麦,北一片青绿的菜畦,中间害羞的青草,柔柔弱弱的,招人怜爱。   春天,万物萌生,美不胜收,好景万千。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春天,是播种收获的季节。   春天,是第三师五十三团八连、兵团文联驻连工作队扶贫攻坚,铸造辉
期刊
方志英,女,生于上世纪70年代,处女座,四川省仁寿县人。曾学习并从事建筑业,现供于某杂志社。  不慌不忙  ——试验田之二  追随光,被春天挂念的孩子  不慌不忙,派生一场新的相逢与秋阳  花是花,枝叶是枝叶  一瓢清水滋养它们面目清秀  花儿天真,一些亲吻泥土  总有一朵亲吻我  枝叶齐声诵读秋日胜春朝  缓慢也是惊喜和诚恳  如果花开成番茄的果  ——最好有压弯枝头  如果花盆里装有辽阔的土地
期刊
自春暖花开始,每逢节假日,素有“江南小布达拉宫”之誉的开化县长虹乡台回山,总会吸引着不少慕名而来的周边城市自驾车游客,迷离的自然风韵,“绿野仙踪”般的灵魂之旅,让夜宿农家乐成为都市人休闲的一种时尚。  像台回山这样的乡村,在开化县比比皆是。地表水水质常年在Ⅱ类之上,PM2.5指数平均小于30,空气质量常年以优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80.4%……一组组数字显示着开化生态的美好。而好山好水好生态正是位于
期刊
沙舟,原名王金海,作家、诗人。《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副刊》《中国艺术报》等数十家文学报刊和官方主流媒体发表诗歌及文学作品;出版有五部诗集。甘肃山丹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  想起远方那场落雪  北国,下雪了  整个儿的白  树白了,山白了,路白了  厚厚的落雪  添了浓浓的乡愁  一场落雪  来自于远方  常常在思乡时遇见  每场雪,像是母亲的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