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尝试使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也出现了另外一些问题:教师为了让公开课符合新课程理念,故意设计合作探究环节,而不管是否必需;教师在组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时,如果只注重形式,则容易产生低效的局面。“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力。教师要真正理解合作探究的精髓并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去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改进措施
一、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笔者曾听过一节优质课,教师使用的教材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课《编排目录》,学习任务是通过对目录的编排,学习页面的分栏、栏宽的调整以及对于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了解杂志目录的基本组成。
案例一: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来完成期刊号。教师事先准备了2012网语、IT动态、春之韵、海外热点等几个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以上主题中任选一个打开,为所选的目录设计一个期刊号。于是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好主题后,开始各自独立操作。这期间除了相互之间帮助一下操作技巧之外,看不到同学之间有合作的迹象。
在这里,小组合作只是作为一种点缀,看上去有小组合作的影子,但学生往往还是独自一个人在操练。这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下面小组合作一起来完成这个作品,看哪组同学最快最好”一样,症结主要在于:教师对合作的要求太过于笼统,合作什么、怎么合作,学生都不知道,结果往往各自为政,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对于上面这节课,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合作的成效。
1. 精选合作内容
在Word中绘制自选图形,学生都能容易上手,兴趣很大。因此,刚开始部分,可以不合作,可任由学生独自探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遇到多个自选图形叠加时,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来寻找实现的方法。教师选择恰当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内部需要,是促成有效合作的前提。
2. 明确各自分工
笼统的一句“请4人小组合作……”这样的简单指令是无法组织合作学习的,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的始终都有清晰的任务。教师在课前可以针对学生任务,事先将任务细化,如将自选图形的学习细分为自选图形的旋转、自选图形的叠加、自选图形的美化、自选图形工具栏四部分。建好小组分工表,每个表格里会有一个子任务,由组长在合作时进行分配,也可以组员自选。这样分工合作,学生有具体的目的指引,操作时就不会无所事事。在考核小组成员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方面来评价,这样会更加有针对性。
3. 强化教师指导
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如果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花费时间太多,而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大时,应该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可以通过教师演示或者再次明确任务等方式,促使合作沿着深层进发。
二、在自主探究的同时融合接受学习
案例二:另一节《编排目录》课,有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对整个页面进行美化,还可以给目录加上边框和底纹,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这个功能。
生:操作尝试……
师:巡回指导……
连续10分钟。(有的学生开始无目的的浏览无关网页)
师:点评边框和底纹的功能。
本节课中,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评→再学生自主探究→再教师点评的模式来组织本次活动,努力做到少讲多练,尽量让学生练习并探究。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学生过多自主探究的弊端:效率低下,完不成学习任务,学生探究碰到问题时,会注意转移,出现有的同学浏览无关网页等。说到底是教师过分崇尚自主探究,放弃了接受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需要继承。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
在这节课中,笔者认为在长时间的自主探究中,可以如下方法处理:
1. 学生示范
学生示范包括学生的作品示范和操作示范。一般在自主探究任务初期,经过几分钟的自主探究,教师可先请学生暂停操作,展示并欣赏几个学生作品(完成边框或底纹操作),并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给其他学生展示操作过程。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将舞台让给了学生,通过学生来落实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达到了少讲多练的目的,另外还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 教师示范
经过更多时间的自主探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遇到难点后,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克服困难,共同提高。
3. 教师小结
在自主探究最终出成果后,教师应花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小结,并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概括。教授罗伯特·马扎诺等在《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证明总结是九种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上课内容,对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都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师板书或让学生阅读课本等其他的方法,让自主探究更加地高效。
新课程的理念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理解得太简单,在实践中有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内涵,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新课程的发展中,才能真正地形成创新型思想方法的建构,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
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沈万军.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
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改进措施
一、在小组合作的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
笔者曾听过一节优质课,教师使用的教材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课《编排目录》,学习任务是通过对目录的编排,学习页面的分栏、栏宽的调整以及对于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了解杂志目录的基本组成。
案例一: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来完成期刊号。教师事先准备了2012网语、IT动态、春之韵、海外热点等几个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以上主题中任选一个打开,为所选的目录设计一个期刊号。于是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好主题后,开始各自独立操作。这期间除了相互之间帮助一下操作技巧之外,看不到同学之间有合作的迹象。
在这里,小组合作只是作为一种点缀,看上去有小组合作的影子,但学生往往还是独自一个人在操练。这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说“下面小组合作一起来完成这个作品,看哪组同学最快最好”一样,症结主要在于:教师对合作的要求太过于笼统,合作什么、怎么合作,学生都不知道,结果往往各自为政,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对于上面这节课,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合作的成效。
1. 精选合作内容
在Word中绘制自选图形,学生都能容易上手,兴趣很大。因此,刚开始部分,可以不合作,可任由学生独自探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遇到多个自选图形叠加时,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来寻找实现的方法。教师选择恰当的内容,能够引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内部需要,是促成有效合作的前提。
2. 明确各自分工
笼统的一句“请4人小组合作……”这样的简单指令是无法组织合作学习的,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的始终都有清晰的任务。教师在课前可以针对学生任务,事先将任务细化,如将自选图形的学习细分为自选图形的旋转、自选图形的叠加、自选图形的美化、自选图形工具栏四部分。建好小组分工表,每个表格里会有一个子任务,由组长在合作时进行分配,也可以组员自选。这样分工合作,学生有具体的目的指引,操作时就不会无所事事。在考核小组成员时,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方面来评价,这样会更加有针对性。
3. 强化教师指导
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如果发现在小组合作中花费时间太多,而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大时,应该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可以通过教师演示或者再次明确任务等方式,促使合作沿着深层进发。
二、在自主探究的同时融合接受学习
案例二:另一节《编排目录》课,有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对整个页面进行美化,还可以给目录加上边框和底纹,现在请同学们尝试这个功能。
生:操作尝试……
师:巡回指导……
连续10分钟。(有的学生开始无目的的浏览无关网页)
师:点评边框和底纹的功能。
本节课中,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评→再学生自主探究→再教师点评的模式来组织本次活动,努力做到少讲多练,尽量让学生练习并探究。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学生过多自主探究的弊端:效率低下,完不成学习任务,学生探究碰到问题时,会注意转移,出现有的同学浏览无关网页等。说到底是教师过分崇尚自主探究,放弃了接受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需要继承。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
在这节课中,笔者认为在长时间的自主探究中,可以如下方法处理:
1. 学生示范
学生示范包括学生的作品示范和操作示范。一般在自主探究任务初期,经过几分钟的自主探究,教师可先请学生暂停操作,展示并欣赏几个学生作品(完成边框或底纹操作),并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给其他学生展示操作过程。这样的好处是教师将舞台让给了学生,通过学生来落实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达到了少讲多练的目的,另外还能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 教师示范
经过更多时间的自主探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遇到难点后,教师应进行示范操作,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克服困难,共同提高。
3. 教师小结
在自主探究最终出成果后,教师应花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小结,并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概括。教授罗伯特·马扎诺等在《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证明总结是九种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上课内容,对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都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师板书或让学生阅读课本等其他的方法,让自主探究更加地高效。
新课程的理念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理解得太简单,在实践中有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内涵,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新课程的发展中,才能真正地形成创新型思想方法的建构,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
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沈万军.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
习[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