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4年河南省14岁及以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河南省14岁及以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河南省报告的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艾滋病(按照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规定的年龄段)数据库。纳入标准:观察期内首次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为≤14岁,有相对完整的基线信息和随访信息,共1 037例。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存、死亡信息、人口学特征和基线实验室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抗病毒治疗后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 037例患者中,男性628例,女性409例,存活939例,死亡98例,年龄为(9.52±3.56)岁。开始抗病毒治疗1~9年艾滋病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11%、94.17%、92.74%、91.28%、90.54%、89.47%、88.52%、88.52%、86.8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HR=0.51 ,95CI:0.36~0.72)、确诊阳性到开始治疗时间(HR=0.85 ,95%CI:0.75~0.97)和基线血红蛋白(HR=2.26 ,95%CI:1.09~4.70)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结论

河南省14岁及以下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累积生存率较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基线血红蛋白较低者的生存时间较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Brentuximab vedotin(BV)联合盐酸氮芥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例BV单药治疗失败后cHL患者给予BV联合盐酸氮芥治疗,具体用药:BV 1.2~1.8 mg/kg第1天静脉滴注,盐酸氮芥6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疗程,中位疗程数为4(3~8)个。治疗后每2个疗程行CT检查,每4个疗程行PET-CT检查,每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粒细胞缺乏并感染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替加环素初始剂量100 mg,维持剂量50 mg,每12 h 1次,30~60 min静脉滴注完毕,患者体温正常5~7 d后开始予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或停药。结果107例患者住院期间共分离出病原菌104株,其中多重药耐菌株(MDR) 60株,泛耐药菌株(XDR)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在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地位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4年2月86例首次行auto-HSCT患者的疗效。结果5年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3.8±5.6)%和(60.9±5.6)%,5年累积无复发死亡(NRM)率和复发率分别为(4.70±0.05)%和(34.40±0.31
目的比较Ph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应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Ph染色体阴性(Ph-)ALL患者化疗后进行allo-HSC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4年8月行allo-HSCT的55例B-ALL患者中配对选取19例Ph-ALL患者(Ph-ALL组)与19例TKI联合allo-HSCT的Ph+A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