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复制全部的生活现象。情感性是音乐的主要旋律,音乐刻画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反应,它表达人在某种情景下的情绪活动,而不是刻画现实生活本身,据此,音乐听唱教学必须依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使学生获得与音乐作品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以帮助学生体会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心境。在以小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听唱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认为,以听唱为切入口,可以有效实施(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音乐教学,使听唱教学成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根基。鉴于听唱切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教学中有效策略的运用成为我们必须加以研究的主题。
面对教育改革大潮,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师要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我结合学校开展的音乐课题实践听唱法,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获得点滴体会。
一、精心诱导,促进学习主动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莫过于师唱生仿,其结果往往费时又费力,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呆板的教学方法,代之“听唱法”教学形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会学直到学会,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情境,努力诱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如教授《吹草哨儿》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言:同学们,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是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呢?(春天)我们学过的曲子中有没有赞美春天的?(嘀哩嘀哩)你们想不想学习其他赞美春天的歌曲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吹草哨儿》这首赞美春天的歌曲旋律也是非常美的。
1.欣赏《吹草哨儿》,思考歌曲的情绪?
2.复听《吹草哨儿》,思考歌曲的结构?
3.再听《吹草哨儿》,思考歌曲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欣赏三遍后基本能唱歌曲,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求学者,他们学得认真、唱得开心。这首歌曲按传统教学方法需两节课,而采用“听唱法”则只需一节课,既省时间,又得到良好效果,可以节约更多时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互动性学习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兴趣高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建立平等、民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氛围,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賴的心理,在爱和关心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感情,不怕失败、不羞怯,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性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进行创造性学习。
“听唱法”减弱了教师的领导力度,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者向“朋友”、“同伴”转化。“听唱法”的一般教学模式:教师导言——听学歌曲——纠正错误——掌握全曲——小组合作。教师导言是学习歌曲的起始环节,除了让同学们学唱外,还要掌握歌曲情绪、歌曲结构、歌曲主题等,纠正错误是为掌握全曲打下基础。掌握全曲是歌曲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是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小组成员合作成功,从而激发团队精神,促进学生间互帮互学,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局面,使课堂充满温情和友爱。如学生小组在进行创作和排练的过程中,各成员扮演着不同角色,或是辅导者、组织者,或是被管理的对象,他们为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而努力,从而获得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欣赏也给学生提供了发展与表现个人能力、个性的机会,从而在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三、加强创作,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曲、几段乐曲,更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学习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中高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因此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小青蛙,你唱吧》,首先请同学们把这首歌曲完整地欣赏一遍。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同学们初步感受这首歌曲,教师给出几节节奏,让学生进行旋律创作。
如:
1.3/4 × × ×— | × × ×—|
小 青 蛙 呱 呱 呱
2.3/4 × × × | × × × |
小 青 蛙 呱 呱 呱
同学们各显神通,创作出不同情绪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悲伤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在吟诗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饿得呱呱叫的小青蛙。”等等。通过旋律创作,既增添了娱乐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及鉴赏,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再如我在教《童趣舞韵》时,当学生掌握歌曲《边学边唱》后,我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跳集体舞,而是不断播放这首歌曲,让学充分感受歌曲的韵律,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歌曲节奏和内容,创编集体舞,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舞蹈创作,各组都能活灵活现地编出形式多样的集体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联系实际,促进生活化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生动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乐理知识,这些乐理知识枯燥,较难以理解,如果一味说教,学生不仅不理解,而且学得索然无味,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我采用活动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从感知逐渐转为形象性,再到抽象性,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如《我的小绵羊》这首曲,将“延长记号”、“反复记号”、“上波音”板书于黑板,要求同学们对照歌曲找出相应的记号,并说一说这些记号的作用。由于这首歌曲大家已经掌握了,要说这些记号的作用并不难,但是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最后小结时,我采用形象性语言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既能轻松解决难点,又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乐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应充满趣味,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敢动”。(陶行知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则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才能在阳光、空气、水分的滋润中不断生长,学生才能不断和谐地发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创新求索,才能不断完善,以上是我在“听唱法”教学实验中的点滴体会,正确与否,愿与大家共探讨。
面对教育改革大潮,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师要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我结合学校开展的音乐课题实践听唱法,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获得点滴体会。
一、精心诱导,促进学习主动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莫过于师唱生仿,其结果往往费时又费力,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呆板的教学方法,代之“听唱法”教学形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会学直到学会,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情境,努力诱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如教授《吹草哨儿》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言:同学们,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是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呢?(春天)我们学过的曲子中有没有赞美春天的?(嘀哩嘀哩)你们想不想学习其他赞美春天的歌曲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吹草哨儿》这首赞美春天的歌曲旋律也是非常美的。
1.欣赏《吹草哨儿》,思考歌曲的情绪?
2.复听《吹草哨儿》,思考歌曲的结构?
3.再听《吹草哨儿》,思考歌曲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欣赏三遍后基本能唱歌曲,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的求学者,他们学得认真、唱得开心。这首歌曲按传统教学方法需两节课,而采用“听唱法”则只需一节课,既省时间,又得到良好效果,可以节约更多时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互动性学习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兴趣高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建立平等、民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氛围,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賴的心理,在爱和关心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感情,不怕失败、不羞怯,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性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进行创造性学习。
“听唱法”减弱了教师的领导力度,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者向“朋友”、“同伴”转化。“听唱法”的一般教学模式:教师导言——听学歌曲——纠正错误——掌握全曲——小组合作。教师导言是学习歌曲的起始环节,除了让同学们学唱外,还要掌握歌曲情绪、歌曲结构、歌曲主题等,纠正错误是为掌握全曲打下基础。掌握全曲是歌曲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是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小组成员合作成功,从而激发团队精神,促进学生间互帮互学,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局面,使课堂充满温情和友爱。如学生小组在进行创作和排练的过程中,各成员扮演着不同角色,或是辅导者、组织者,或是被管理的对象,他们为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而努力,从而获得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欣赏也给学生提供了发展与表现个人能力、个性的机会,从而在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三、加强创作,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曲、几段乐曲,更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学习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中高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因此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小青蛙,你唱吧》,首先请同学们把这首歌曲完整地欣赏一遍。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同学们初步感受这首歌曲,教师给出几节节奏,让学生进行旋律创作。
如:
1.3/4 × × ×— | × × ×—|
小 青 蛙 呱 呱 呱
2.3/4 × × × | × × × |
小 青 蛙 呱 呱 呱
同学们各显神通,创作出不同情绪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悲伤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在吟诗的小青蛙。”有的说:“我创作的是一只饿得呱呱叫的小青蛙。”等等。通过旋律创作,既增添了娱乐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及鉴赏,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再如我在教《童趣舞韵》时,当学生掌握歌曲《边学边唱》后,我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跳集体舞,而是不断播放这首歌曲,让学充分感受歌曲的韵律,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歌曲节奏和内容,创编集体舞,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舞蹈创作,各组都能活灵活现地编出形式多样的集体舞,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联系实际,促进生活化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建立起来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生动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乐理知识,这些乐理知识枯燥,较难以理解,如果一味说教,学生不仅不理解,而且学得索然无味,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我采用活动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从感知逐渐转为形象性,再到抽象性,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转为理性认识。如《我的小绵羊》这首曲,将“延长记号”、“反复记号”、“上波音”板书于黑板,要求同学们对照歌曲找出相应的记号,并说一说这些记号的作用。由于这首歌曲大家已经掌握了,要说这些记号的作用并不难,但是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最后小结时,我采用形象性语言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既能轻松解决难点,又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乐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应充满趣味,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敢动”。(陶行知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则学生的头脑中才会闪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才能在阳光、空气、水分的滋润中不断生长,学生才能不断和谐地发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创新求索,才能不断完善,以上是我在“听唱法”教学实验中的点滴体会,正确与否,愿与大家共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