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 theory and theories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features from the lexical and syntactic level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famous novel This Side of Paradise (Chapter 5) written by F. Scott. Fitzgerald, one is translated by Yao Naiqiang; the other is translated by Wu Jianguo. 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comes to the main findings, and they are as follows: in the word level, Yao’s version shares the feature of “literal translation”, which means that many deep and important meanings, even typical collocations are excluded, While Wu’s bears the feature of simplification and adequacy; sentence pair study reveals that Mr. Wu has give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text and the discourse so that his appropriate choice in translation make the sentence excellent.
关键词: comparative stud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is Side of Paradise
引言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紀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创作、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和170篇短篇小说。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融现实主义呵呵浪漫主义于一体,汇集了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他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文体清秀典雅,文字鲜活灵巧。《人间天堂》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的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成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的基础。小说故事十分简单,但思想内容相当深邃。许多文学评论家都对该小说赞不绝口,著名文学评论家H.L 门肯撰文评论说:“《人间天堂》的确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开创性小说—在结构上处理颇有独创性,艺术手法极为精湛,畅游神来之笔……这是我进来看过最好的一部美国小说。”正因此,《人间天堂》广受读者喜爱,吸引着众多译者为之不懈努力。如今在读者中接受程度较高的《人间天堂》译本是姚乃强和吴建国所译。本文就《人间天堂》的第五章就这两个译本在目的论知道下在诗歌的三美、词语和句子层面展开深入分析。
二 、译本对比赏析
1.从诗歌翻译中的音美、形美和意美3方面对比分析
例1:A fathom deep in sleep I lie With old desires, restrained before,To clamor lifeward with a cry,As dark flies out the greying door; And so in quest of creeds to share. I seek assertive day again...But old monotony is there:Endless avenues of rain.
姚译:我躺下坠入深深的梦乡,梦见往日压抑的欲望,大声呼唤要求复活,像苍蝇要飞出灰暗的大门;在追求共同的信念中,我又找回了自信的日子……可是尚有旧时的单调,没有尽头的雨中街道。
吴译:在沉睡中我已越陷越深,怀着昔日的欲念、婉约的情分,一声断喝如醍醐灌顶。黑暗立即遁出灰白色的门;为了探求共同的人生纲领,我再度在朗朗乾坤中搜寻自信……然而那千篇一律的怪现象至今犹存:雨蒙蒙的人生道路永无止境。
分析:诗歌翻译中对音美、形美、意美的取舍很难达到恰如其分,尤其是意象派诗歌。诗中的第二句“With old desires, restrained before”两位译者的翻译截然不同,姚老师翻译时将old和restrained 作为desire的修饰语,译作“梦见往日压抑的欲望”,显然是错译的,因为old 和restrained 并不是并列的成分,而吴老师译作“怀着昔日的欲念、婉约的情分”,把restrained翻译成婉约的,并运用译者的主体性添加了“情分”二字,恰为好处,和昔日的欲念相协调。
第三句“To clamor lifeward with a cry” 两位译者在翻译风格上也有所差别,姚老师译作“大声呼唤要求复活”, 吴老师译作“一声断喝如醍醐灌顶”,对比之下,前者在意美上就显得稍弱。
第四句“As dark flies out the greying door” 中fly的翻译不同,姚老师译作“像苍蝇飞出”,吴老师译作“遁出”,在此,fly要如何译需根据主语及下文来定,主语为dark,下文又指出“我又找回了自信的日子”,可以推断黑暗已经离我远去,逃离了这灰白色的门,在这用“黑暗遁出了黑白色的门”非常恰当,而姚老师的译文则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不难发现原文中使用了尾韵,如“lie和cry,door和before”等等,在翻译时也应该保留此种形美,在这一点上,吴老师的翻译保留了韵脚,韵律自然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美。 2.从词语的理解、选择及搭配方面对比分析
例2:Under the glass portcullis of a theatre Amory stood, watching the first great drops of rain splatter down and flatten to dark stains on the sidewalk.
姚译:艾莫里站在剧院入口处的玻璃大棚下,观看着第一阵巨大的雨珠噼噼啪啪地往下落,打在人行道上变成扁平的黑色污点。
吴译:艾默里站在一家剧院的花格玻璃闸门下,凝望着这场起初下得很大的雨,大滴大滴的雨珠哗啦啦地从天而降,落在人行道上漾开来,形成了一个个黑乎乎的污渍。
分析:两个译本对于“watching, first great drops of rain, flatten”的翻译上有所不同,姚老师将其译作“观看、第一阵巨大的雨珠,打在…变成”,而吴老师译作“凝望,起初下的很大的雨,大滴大滴的雨珠,落在…漾开来,形成了…”在选取这几个词上,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遵循汉语的时序律来翻译,并且体现了动词在汉语中的动態性和具体性,看到该译文非常具有画面感。
3.从句子理解及句式对比分析
例3:
Under his feet a thick, iron-studded skylight turned yellow; in the street the lamps of the taxi-cabs sent out glistening sheens along the already black pavement.
姚译:在他脚下从镶有铁框架的玻璃棚上投来的一束粗粗的光线变成了黄色。在街上出租车的车灯射出的道道光线投向已经很昏暗的人行道。
吴译:在他的脚下,宛如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铁钉的天光,渐渐变成了昏黄色;大街上,出租车的车灯射出的耀眼光束把已然漆黑一片的路面照得通亮。
分析:我们姚老师的译本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句子冗长复杂,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定语过长,译者直接按照原文语序来翻译,这样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英文是重形合,树形结构的语言,句子间通过连接词连接或者从句等成分挂靠在主句上,而汉语是重意合,竹式结构的语言,不习惯用很多的连接词,而是通过一定的语序来排列句子。因此吴老师的译文处理的更为恰当,句子逻辑非常清晰,按照一定的顺序铺排,并适当的断句形成小句,整体上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为读者所理解。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就诗歌翻译层面来说, 姚老师追求直译,并未考虑传达原文意象美和形式美,而吴老师在诗歌翻译上让译文达到了形神兼备,既达意又得形,不仅充分的考虑了原文的的意境,还注意形式的特点,包括句式结构和音韵节奏方面,将原文的神韵、美感和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现出来。
在词的层面,姚老师仍然追求直译,以至于在多词的翻译上与原文意思完全不合,造成误解,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查阅字典、资料、还需结合上下文来确定意思。在词的搭配上也略显生硬,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吴老师对词的意思把我精准,并且总能找到合适的词精妙的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句子层面,尤其是常出现的强调句和定语从句,姚老师的译文没能传达出原文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在定语从句的翻译上可读性不高。吴老师精准的把我全文的脉络和思想,忠实、连贯地讲原文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关键词: comparative stud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is Side of Paradise
引言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上世紀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创作、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和170篇短篇小说。在创作中,菲茨杰拉德融现实主义呵呵浪漫主义于一体,汇集了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手法,他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文体清秀典雅,文字鲜活灵巧。《人间天堂》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一部小说,该小说的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成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的基础。小说故事十分简单,但思想内容相当深邃。许多文学评论家都对该小说赞不绝口,著名文学评论家H.L 门肯撰文评论说:“《人间天堂》的确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开创性小说—在结构上处理颇有独创性,艺术手法极为精湛,畅游神来之笔……这是我进来看过最好的一部美国小说。”正因此,《人间天堂》广受读者喜爱,吸引着众多译者为之不懈努力。如今在读者中接受程度较高的《人间天堂》译本是姚乃强和吴建国所译。本文就《人间天堂》的第五章就这两个译本在目的论知道下在诗歌的三美、词语和句子层面展开深入分析。
二 、译本对比赏析
1.从诗歌翻译中的音美、形美和意美3方面对比分析
例1:A fathom deep in sleep I lie With old desires, restrained before,To clamor lifeward with a cry,As dark flies out the greying door; And so in quest of creeds to share. I seek assertive day again...But old monotony is there:Endless avenues of rain.
姚译:我躺下坠入深深的梦乡,梦见往日压抑的欲望,大声呼唤要求复活,像苍蝇要飞出灰暗的大门;在追求共同的信念中,我又找回了自信的日子……可是尚有旧时的单调,没有尽头的雨中街道。
吴译:在沉睡中我已越陷越深,怀着昔日的欲念、婉约的情分,一声断喝如醍醐灌顶。黑暗立即遁出灰白色的门;为了探求共同的人生纲领,我再度在朗朗乾坤中搜寻自信……然而那千篇一律的怪现象至今犹存:雨蒙蒙的人生道路永无止境。
分析:诗歌翻译中对音美、形美、意美的取舍很难达到恰如其分,尤其是意象派诗歌。诗中的第二句“With old desires, restrained before”两位译者的翻译截然不同,姚老师翻译时将old和restrained 作为desire的修饰语,译作“梦见往日压抑的欲望”,显然是错译的,因为old 和restrained 并不是并列的成分,而吴老师译作“怀着昔日的欲念、婉约的情分”,把restrained翻译成婉约的,并运用译者的主体性添加了“情分”二字,恰为好处,和昔日的欲念相协调。
第三句“To clamor lifeward with a cry” 两位译者在翻译风格上也有所差别,姚老师译作“大声呼唤要求复活”, 吴老师译作“一声断喝如醍醐灌顶”,对比之下,前者在意美上就显得稍弱。
第四句“As dark flies out the greying door” 中fly的翻译不同,姚老师译作“像苍蝇飞出”,吴老师译作“遁出”,在此,fly要如何译需根据主语及下文来定,主语为dark,下文又指出“我又找回了自信的日子”,可以推断黑暗已经离我远去,逃离了这灰白色的门,在这用“黑暗遁出了黑白色的门”非常恰当,而姚老师的译文则偏离了原文的意思。
不难发现原文中使用了尾韵,如“lie和cry,door和before”等等,在翻译时也应该保留此种形美,在这一点上,吴老师的翻译保留了韵脚,韵律自然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美。 2.从词语的理解、选择及搭配方面对比分析
例2:Under the glass portcullis of a theatre Amory stood, watching the first great drops of rain splatter down and flatten to dark stains on the sidewalk.
姚译:艾莫里站在剧院入口处的玻璃大棚下,观看着第一阵巨大的雨珠噼噼啪啪地往下落,打在人行道上变成扁平的黑色污点。
吴译:艾默里站在一家剧院的花格玻璃闸门下,凝望着这场起初下得很大的雨,大滴大滴的雨珠哗啦啦地从天而降,落在人行道上漾开来,形成了一个个黑乎乎的污渍。
分析:两个译本对于“watching, first great drops of rain, flatten”的翻译上有所不同,姚老师将其译作“观看、第一阵巨大的雨珠,打在…变成”,而吴老师译作“凝望,起初下的很大的雨,大滴大滴的雨珠,落在…漾开来,形成了…”在选取这几个词上,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遵循汉语的时序律来翻译,并且体现了动词在汉语中的动態性和具体性,看到该译文非常具有画面感。
3.从句子理解及句式对比分析
例3:
Under his feet a thick, iron-studded skylight turned yellow; in the street the lamps of the taxi-cabs sent out glistening sheens along the already black pavement.
姚译:在他脚下从镶有铁框架的玻璃棚上投来的一束粗粗的光线变成了黄色。在街上出租车的车灯射出的道道光线投向已经很昏暗的人行道。
吴译:在他的脚下,宛如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铁钉的天光,渐渐变成了昏黄色;大街上,出租车的车灯射出的耀眼光束把已然漆黑一片的路面照得通亮。
分析:我们姚老师的译本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句子冗长复杂,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定语过长,译者直接按照原文语序来翻译,这样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英文是重形合,树形结构的语言,句子间通过连接词连接或者从句等成分挂靠在主句上,而汉语是重意合,竹式结构的语言,不习惯用很多的连接词,而是通过一定的语序来排列句子。因此吴老师的译文处理的更为恰当,句子逻辑非常清晰,按照一定的顺序铺排,并适当的断句形成小句,整体上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为读者所理解。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就诗歌翻译层面来说, 姚老师追求直译,并未考虑传达原文意象美和形式美,而吴老师在诗歌翻译上让译文达到了形神兼备,既达意又得形,不仅充分的考虑了原文的的意境,还注意形式的特点,包括句式结构和音韵节奏方面,将原文的神韵、美感和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现出来。
在词的层面,姚老师仍然追求直译,以至于在多词的翻译上与原文意思完全不合,造成误解,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查阅字典、资料、还需结合上下文来确定意思。在词的搭配上也略显生硬,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吴老师对词的意思把我精准,并且总能找到合适的词精妙的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句子层面,尤其是常出现的强调句和定语从句,姚老师的译文没能传达出原文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在定语从句的翻译上可读性不高。吴老师精准的把我全文的脉络和思想,忠实、连贯地讲原文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