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女性得了慢性咽炎,在出现吞咽困难以后,就会怀疑得了食管癌;有的女性疲劳过度后出现短暂头痛,于是就担心脑子里是不是长了什么东西。其实,这种“放大”疾病的做法无形中给自己和家人增加许多烦恼,更为康复设置了重重障碍。为什么女性容易“放大”疾病?
“放大”并非没道理
女性在40岁左右,生理和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激素水平下降、体力和精力下降等,但许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有了一定成就、有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女性,对自己的关注比较多,对自己身体的要求也比较高。她们还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好不容易经过打拼换来的好日子,绝不能让疾病给毁掉。所以,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就要医生把病从头到尾解释清楚,否则会心神不宁。
不能一味地说她们“放大”疾病没有道理。因为目前有些疾病的治疗还不完善,比如癌症,在目前阶段的确不能根治,所以很多女性非常恐癌,生怕自己的不适感觉与肿瘤有关。相比之下,经济条件比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的中年女性比一般人更敏感。另外,害怕得冠心病的中年女性也越来越多,她们中的许多人“背负”着家族病史,所以一旦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首先往冠心病上面去“靠”。其实,因为雌激素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所以女性在绝经前得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远远低于男性。即便出现了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不适,甚至是心前区疼痛,只要心电图等检查显示正常,很可能不是心脏的问题,而与植物神经紊乱有密切关系。因为女性到了中年,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到神经中枢,导致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不能相互平衡,就可能出现心跳过快、过慢的不适感觉。医生在做这项诊断时非常谨慎,在完全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后,常常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一旦检查出问题就要积极治疗。
疾病禁不起“琢磨”
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女患者,她们对自己的疾病太爱“琢磨”,结果自己把自己吓住了。因为女性的思维很容易情感化,主观感觉太多了,经常以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想象和理解事物,这种过多的自我意识就容易导致“放大”疾病。其实,对病情关心的出发点没有错,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是,一旦检查结果表明没有大碍,就要充分相信医生。
女性进入中年,由于身体的原因,会变得比较敏感,对自己的身体异常感觉特别“过敏”。尤其是患病以后,总是容易担心、焦虑。还有,中年女性生活压力比较大,烦心劳神的事比较多,再加上体质下降,使她们变得很脆弱。另外,科普读物对于女性认识自己的病情,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面作用。喜欢自我诊疗的女性大多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接触健康类的科普读物也比较多,有些读物为她们的自我保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科普类文章对疾病的介绍是很浅显的,而医学理论却很专很深,没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是很难看懂的。所以,女性通过书本了解到的只是一般性知识,根本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这是女性夸大自己病情的另一个原因。
“缩小”疾病讲战术
不同的疾病会有同样症状,比如一般性炎症、胆囊炎、胆结石、肿瘤等都能引起腹痛,只凭感觉或看书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找验方和偏方治病也不恰当。要想及早走出“放大”疾病的误区,最好的办法还是找正规医院的医生,主动了解病因和相关医学知识,再辅以心理调节,就可以把心彻底放下来。
有关专家认为,中年女性生活压力本来已经很大,如果再有病,内心会更加脆弱。此时,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暂时放弃一些东西。生病后不要总跟自己健康的时候比,这样会越比越痛苦,更不利于康复。例如,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我的症状是最轻的,我现在的状态比别人都好,我恢复得也很快。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不要急,心急不仅不能把疾病“镇压”下去,还会加重病情。因为过于恐惧、焦虑会降低机体免疫力,抑郁造成气血内乱。像一些肿瘤患者就是被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打败了,从而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并发症,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运动也是“缩小”疾病的好办法。中医学讲究气血通畅,运动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还能够改善腰酸背痛等症状。在心脏没有大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在天气好的日子里,适当到户外进行运动,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在早晨或傍晚采取快步走的锻炼方法。周末,到户外爬山也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女性朋友还可以适当增加生活色彩,性格内向的女性不妨尝试交谊舞、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娱乐活动。跳舞带来的愉悦感很强,身体的不适感也会随之改善;跳舞还能渐渐地改变女性的气质,让女人更加自信。和知心朋友聊天,让朋友帮着分析情况、分担忧虑都比一个人憋着好。有的朋友可能已经遇到过类似问题,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可以共同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朋友之间还可以“集体活动”,比如去按摩、美容,这样可以转移女性对疾病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
据《保健与生活》
编辑/张秀阳
E-mail:zzzxy2002@163.com
“放大”并非没道理
女性在40岁左右,生理和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激素水平下降、体力和精力下降等,但许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有了一定成就、有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女性,对自己的关注比较多,对自己身体的要求也比较高。她们还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好不容易经过打拼换来的好日子,绝不能让疾病给毁掉。所以,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就要医生把病从头到尾解释清楚,否则会心神不宁。
不能一味地说她们“放大”疾病没有道理。因为目前有些疾病的治疗还不完善,比如癌症,在目前阶段的确不能根治,所以很多女性非常恐癌,生怕自己的不适感觉与肿瘤有关。相比之下,经济条件比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的中年女性比一般人更敏感。另外,害怕得冠心病的中年女性也越来越多,她们中的许多人“背负”着家族病史,所以一旦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首先往冠心病上面去“靠”。其实,因为雌激素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所以女性在绝经前得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远远低于男性。即便出现了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不适,甚至是心前区疼痛,只要心电图等检查显示正常,很可能不是心脏的问题,而与植物神经紊乱有密切关系。因为女性到了中年,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到神经中枢,导致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不能相互平衡,就可能出现心跳过快、过慢的不适感觉。医生在做这项诊断时非常谨慎,在完全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后,常常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一旦检查出问题就要积极治疗。
疾病禁不起“琢磨”
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女患者,她们对自己的疾病太爱“琢磨”,结果自己把自己吓住了。因为女性的思维很容易情感化,主观感觉太多了,经常以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想象和理解事物,这种过多的自我意识就容易导致“放大”疾病。其实,对病情关心的出发点没有错,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是,一旦检查结果表明没有大碍,就要充分相信医生。
女性进入中年,由于身体的原因,会变得比较敏感,对自己的身体异常感觉特别“过敏”。尤其是患病以后,总是容易担心、焦虑。还有,中年女性生活压力比较大,烦心劳神的事比较多,再加上体质下降,使她们变得很脆弱。另外,科普读物对于女性认识自己的病情,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反面作用。喜欢自我诊疗的女性大多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接触健康类的科普读物也比较多,有些读物为她们的自我保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科普类文章对疾病的介绍是很浅显的,而医学理论却很专很深,没有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是很难看懂的。所以,女性通过书本了解到的只是一般性知识,根本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这是女性夸大自己病情的另一个原因。
“缩小”疾病讲战术
不同的疾病会有同样症状,比如一般性炎症、胆囊炎、胆结石、肿瘤等都能引起腹痛,只凭感觉或看书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找验方和偏方治病也不恰当。要想及早走出“放大”疾病的误区,最好的办法还是找正规医院的医生,主动了解病因和相关医学知识,再辅以心理调节,就可以把心彻底放下来。
有关专家认为,中年女性生活压力本来已经很大,如果再有病,内心会更加脆弱。此时,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暂时放弃一些东西。生病后不要总跟自己健康的时候比,这样会越比越痛苦,更不利于康复。例如,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我的症状是最轻的,我现在的状态比别人都好,我恢复得也很快。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不要急,心急不仅不能把疾病“镇压”下去,还会加重病情。因为过于恐惧、焦虑会降低机体免疫力,抑郁造成气血内乱。像一些肿瘤患者就是被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打败了,从而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并发症,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运动也是“缩小”疾病的好办法。中医学讲究气血通畅,运动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还能够改善腰酸背痛等症状。在心脏没有大问题的前提下,可以在天气好的日子里,适当到户外进行运动,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在早晨或傍晚采取快步走的锻炼方法。周末,到户外爬山也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女性朋友还可以适当增加生活色彩,性格内向的女性不妨尝试交谊舞、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娱乐活动。跳舞带来的愉悦感很强,身体的不适感也会随之改善;跳舞还能渐渐地改变女性的气质,让女人更加自信。和知心朋友聊天,让朋友帮着分析情况、分担忧虑都比一个人憋着好。有的朋友可能已经遇到过类似问题,大家相互交流经验,可以共同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朋友之间还可以“集体活动”,比如去按摩、美容,这样可以转移女性对疾病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
据《保健与生活》
编辑/张秀阳
E-mail:zzzxy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