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整个香港电影史,有条细细的“红”线一直贯穿其中—深受内地影响的左派电影人和电影机构在香港影坛历来十分活跃,以银都机构为代表,香港左派电影应和着香港的左派社会运动和思潮,起伏兴衰,蔚为壮观。时过境迁,香港从殖民地变成了特区,CEPA也使得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市场更紧密交融在一起,在这一大背景下审视《听风者》,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与时俱进的香港左派电影文本—套用内地的惯常说法,或许能用“主旋律”来称呼之。
《听风者》的原著曾多次被内地影视工作者改编,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谍战故事,既符合内地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又不乏娱乐趣味十足的戏剧冲突,华语影人拿此开刀,完全符合逻辑。此片的导演和编剧麦兆辉和庄文强闻名华语特别是内地影坛,还得从《无间道》算起,后来有过《关云长》的低谷,也有过《窃听风云2》的成功,而《听风者》有着梁朝伟、周迅等一线明星阵容,再加上暑期档的上映安排,其票房野心昭然若揭—这就是一部商业片,票房成功才是《听风者》片方的最主要诉求。
于是,我们看到《听风者》的故事呈现出某种类似于内地“主旋律”的基调。梁朝伟扮演的上海滩盲人小混混阿兵,因一身听力绝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特谍报机关“701”招募,虽有一身不良习气,但经过以周迅扮演的女性领导张学宁的悉心调教,阿兵在“701”里渐渐如鱼得水。由于工作的需要,“701”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单位,这里是一个超脱外界大环境的“飞地”,里面的人们过着斯巴达式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每一个人的生活目的也空前简单。阿兵的技能无异于特异功能,但导演并没有给阿兵安排一个等量齐观的反派对手—所谓的“重庆”在阿兵的顺风耳关照下,也迅速不堪一击。所以,整部《听风者》并没有把你来我往、悬念迭出、柳暗花明的谍战斗争作为主线,而是散文式地刻画了阿兵个人情感的变化,他跟张学宁的暧昧,跟沈静的婚姻,经历张学宁的牺牲,虽然有欣喜、有爱恋、有悲伤,有痛苦,但剧情上并没有强化体现。最大的剧情转折,也就是重获光明的阿兵为了给张学宁复仇,不惜自毁双目,再次投身到侦听工作中。
在最后的段落里,阿兵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歇地工作,而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上海滩小混混,怎么能融入我军的谍报机关,并与性格、出身、知识背景迥异的张学宁和沈静相处,其间可能发生的戏剧冲突,片中也没有细致交待,不过梁朝伟还是发挥了他的搞笑能力,多次卖萌,从而给角色赋予了一个鲁莽可爱的底层男青年的性格。
大特务“重庆”终被抓获,张学宁大仇得报,阿兵也站在我军指战员的行列里,庄严地敬下军礼。从这一刻起,阿兵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谍报战士。从这个角度来看,《听风者》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式的人物塑造任务—一个小混混进入革命的大熔炉,最终完全成为这台革命机器上的一颗有效螺钉。
张国荣在《红樱桃》里出演过我党的老一辈职业革命家,这次梁朝伟也算是香港明星再一次直接塑造我党、我军的正面形象。虽然很难从政治光谱上直接揣测导演的立场,但从影片的呈现来看,这是一个标准的香港左派电影文本—在一个内地官方意识形态的框架下,充满黑帮气质的谍报故事得以被重新阐述。只是,导演对这套与中国革命史连接极为紧密的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并不熟悉,所以我们看到,《听风者》极大地淡化了谍战原有的戏剧矛盾,更多的像展示阿兵内心的一首抒情散文诗—阿兵的形象也因此越来越偶像化,而与内地的正牌主旋律比起来,《听风者》式的主旋律则完全显出了一副萌态可掬的样貌。
阿兵是一块瞎铁,但对701来说,这是一块好铁;同样,对《听风者》来说,意识形态指向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内地市场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所以,萌一点,很安全。
《听风者》的原著曾多次被内地影视工作者改编,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谍战故事,既符合内地官方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又不乏娱乐趣味十足的戏剧冲突,华语影人拿此开刀,完全符合逻辑。此片的导演和编剧麦兆辉和庄文强闻名华语特别是内地影坛,还得从《无间道》算起,后来有过《关云长》的低谷,也有过《窃听风云2》的成功,而《听风者》有着梁朝伟、周迅等一线明星阵容,再加上暑期档的上映安排,其票房野心昭然若揭—这就是一部商业片,票房成功才是《听风者》片方的最主要诉求。
于是,我们看到《听风者》的故事呈现出某种类似于内地“主旋律”的基调。梁朝伟扮演的上海滩盲人小混混阿兵,因一身听力绝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特谍报机关“701”招募,虽有一身不良习气,但经过以周迅扮演的女性领导张学宁的悉心调教,阿兵在“701”里渐渐如鱼得水。由于工作的需要,“701”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单位,这里是一个超脱外界大环境的“飞地”,里面的人们过着斯巴达式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每一个人的生活目的也空前简单。阿兵的技能无异于特异功能,但导演并没有给阿兵安排一个等量齐观的反派对手—所谓的“重庆”在阿兵的顺风耳关照下,也迅速不堪一击。所以,整部《听风者》并没有把你来我往、悬念迭出、柳暗花明的谍战斗争作为主线,而是散文式地刻画了阿兵个人情感的变化,他跟张学宁的暧昧,跟沈静的婚姻,经历张学宁的牺牲,虽然有欣喜、有爱恋、有悲伤,有痛苦,但剧情上并没有强化体现。最大的剧情转折,也就是重获光明的阿兵为了给张学宁复仇,不惜自毁双目,再次投身到侦听工作中。
在最后的段落里,阿兵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歇地工作,而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上海滩小混混,怎么能融入我军的谍报机关,并与性格、出身、知识背景迥异的张学宁和沈静相处,其间可能发生的戏剧冲突,片中也没有细致交待,不过梁朝伟还是发挥了他的搞笑能力,多次卖萌,从而给角色赋予了一个鲁莽可爱的底层男青年的性格。
大特务“重庆”终被抓获,张学宁大仇得报,阿兵也站在我军指战员的行列里,庄严地敬下军礼。从这一刻起,阿兵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谍报战士。从这个角度来看,《听风者》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式的人物塑造任务—一个小混混进入革命的大熔炉,最终完全成为这台革命机器上的一颗有效螺钉。
张国荣在《红樱桃》里出演过我党的老一辈职业革命家,这次梁朝伟也算是香港明星再一次直接塑造我党、我军的正面形象。虽然很难从政治光谱上直接揣测导演的立场,但从影片的呈现来看,这是一个标准的香港左派电影文本—在一个内地官方意识形态的框架下,充满黑帮气质的谍报故事得以被重新阐述。只是,导演对这套与中国革命史连接极为紧密的宏大叙事的话语体系并不熟悉,所以我们看到,《听风者》极大地淡化了谍战原有的戏剧矛盾,更多的像展示阿兵内心的一首抒情散文诗—阿兵的形象也因此越来越偶像化,而与内地的正牌主旋律比起来,《听风者》式的主旋律则完全显出了一副萌态可掬的样貌。
阿兵是一块瞎铁,但对701来说,这是一块好铁;同样,对《听风者》来说,意识形态指向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内地市场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所以,萌一点,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