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媒的每一次发展都与技术变革关系密切,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重塑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框架。技术对受众的赋权与赋能不仅变革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而且让其在与主流传播机构的权力拉锯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平台型媒体依托算法推荐实现了对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传统媒体则面临渠道优势不再的冲击。智能化媒体时代,新闻记住应该掌握一些新的专业技能与媒介素养,以应对平台型媒体发起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 智能媒体侵入给新闻业的解构与重塑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分析等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不仅在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之类场景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颠覆性变革。传统新闻行业也在智能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中进行着主动兼被动的解构与重塑。
1.1 解构:传受关系模糊化,新闻权力分散,传播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
算法科技及网络覆盖等原因让个体和组织都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链条中的传受角色和传受关系的分界线有了明显的模糊化。信息的高效率传播和复传播、反馈和复反馈催生出了更多更复杂的传播链条。因此,新闻的生产传播权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核心科技支持智能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平台给了每一个注册用户新闻传播的权利和自由,传播权力格局产生了较大的解构。无论是运作模式、市场机制,还是与用户的关系,原本处在新闻生产和传播核心位置的新闻机构风光已然不再,以智能媒体为核心的平台媒体成了新的行业操纵者和传播规则制定者,实现了向传播权力中心的跃进。
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对受众的赋权与赋能,传统新闻传播框架下注重传播效果的信息范式遭遇冲击,注重受众过程体验的游戏化范式开始重新回归新闻场域,成为一种泛在的媒介景观。
1.2 重塑:生成新的信息生产链和媒体圈层
人工智能、算法推荐、虚拟社会与现实、大数据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大流行促进了部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颠覆性变革。现今,智能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共同进行信息生产,即使部分新闻传播权利仍然掌握在主流传统媒体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万勿皆媒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旧媒体的互嵌与复合让媒体格局表现出复杂多元的新局面。
智能媒体在数据的处理和传播上有着绝对的能力和速度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提取核心观点、事件发展趋势、舆论情感导向、分析事件传播路径,让新闻生产者迅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提供创作思路,从而缩减创作的时间,提高新闻价值,新闻信息的总体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样的,媒体也形成了新的群像和圈层,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不再“一头独大”,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咨询推荐平台、短视频平台的新闻传播优势逐步明显,市场中的智能媒体数量和类别也呈现着井喷式的增长。媒介格局继互联网冲击后又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起底变革。
2. 智能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要求
传媒的每一次发展都与技术变革关系密切,人工智能技术、云技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重构了传媒生态。智能化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用智能化媒体时代的思维武装头脑、强化自身媒介素养以实现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掌握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媒介技术素养。
2.1 用智能化媒体时代的思维武装头脑
首先,新闻记者要转换新闻生产理念,改变陈旧的新闻采编模式,充分利用新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新闻采编。在思想上,应当保持新闻基本功的同时加强控制舆论生态的意识,防止信息过度导致的舆论环境恶化。环境对信息的包容度的增大一定程度上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掺杂传播,加之信息的受眾范围往低龄化扩展,受者的整体信息鉴别能力弱化,这就导致舆论环境变得敏感多变,因此,新环境要求新闻记者作为主要传播者,必须履行好引导舆论、控制舆论的社会责任。
新闻采编的本质属性包括时效性和真实性,操作计算机技术、智能媒体技术进行新闻采编时必须要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不同于传统的新闻采编,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更加重视自动化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依靠数据采析技术、地理定位技术、体感时空技术等不断动态的可视化新闻,以自动化为契机,实现人机互补效应最大化。相比于新兴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随意性、主观性、分散性等特点来说,传统新闻行业在综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元符号的综合性、专业性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新闻记者在智能媒体时代下,寻求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发展时,应当保持内容生产的严谨态度,用原有的专业技能将新闻报道内容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在新闻内容上要放宽眼界,不断思考,注重民众呼声,积极探索和发现具有时代与特色的新闻内容,做好事实报道与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传播正能量,担当好新时代媒体记者的社会责任。发挥自觉增强创新意识,将内容数字化、可视化,开发新的传播渠道,利用智能媒体技术将新闻尽可能地传播和渗透。
其次,关心社会事件发展及舆论动向,保持自主学习、思考和辨析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一。能够独立思考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日积月累的新闻实践中学会的能力。只注重新闻信息而忽视新闻实质的媒体,往往会出现新闻的同质化和表面化。带着新闻记者的思想进行报道的新闻才是正确生产的新闻。如果失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新闻素养,记者的新闻报道水平只能停留在浅层的捕获信息阶段,新闻浅而泛,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易产生疲惫感与虚无感,这与上文所论的“保持生产优质内容优势”相悖,因此也就无法顺利适应智能媒体时代。
第三,保持对发现新闻素材的敏感度。不论是旧环境还是新环境,任何新闻媒体工作者都必须保持信息敏感度,在庞杂缥缈的信息中抓取准确的新闻素材,及时进行报道,而智能媒体流行带来的信息爆炸使这一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标准。 2.2 掌握跨媒体写作能力,适应智能媒体时代新要求
随着智能媒体生态逐渐完善,新闻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了必然趋势,作为生产新闻、引导舆论的主体,新闻记者应当与时俱进,先于受众学习智能媒体使用技术,将智能媒体传播理论内熟于心,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云端传递、大数据等可利用的媒体工具,掌握并分析用户画像,严格生产,精准推送。
无论是什么传播形态的新闻,文字都是新闻工作的基石。当受众接收到一条图片新闻或是视频新闻时,首先会将经历集中于文字说明上,这就不难说明文字是最能帮助受众理解并接受新闻的传播工具。但是智能媒体传播时代下,新闻写作也有了新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智能媒体传播新闻的渠道特点、受众的屏幕阅读特点和语言文字特点,相同的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体平台应当有着不同的文字编辑方式,例如网页和报纸版面里的报道应当详尽完整,咨询平台应当简明扼要,标题、正文格式也依据平台特性做出相应调整。
2.3 以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为实际任务,提高自身综合媒介素养
由于智能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具有繁杂且高速传播的特性,大量的真假信息互相摻杂,新闻记者必须克服算法偏见,主动扩充自身信息来源渠道,毕竟技术并非无所不能,算法、人工智能等归根溯源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带有人类本身的认识缺陷和刻板印象;保持对信息敏锐的嗅觉,在确定进一步深入挖掘之前,准确判断新闻真实性,保证新闻真实性后行使媒体职能进行报道。
媒体作为喉舌,有着辨伪存真、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责任。全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也相应地增加了难度,媒体平台应当自觉明确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定位,承担引导良性舆论的责任。
新闻记者对国内外局势,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认识与积累是人工智能等新闻机器无法比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一固有优势,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下新闻人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
2.4 媒体机构引入核心科技,注重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和转型
各个媒体机构在宏观层面上寻求媒体转型、助力媒体融合、积极引进核心技术改变新闻生产传播模式的条件下,应当着力培养媒体内部新闻记者的转型,协调好媒体内部的人机关系。通过较为系统地培养和实训,新闻人才市场才会有效改善智能媒体新闻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学习数字信息编辑、程序设计、多媒体信息编辑等技能,利用全媒体信息平台和自身新闻素养,致力于新闻环境的健康发展。
高校的传媒专业也当与时俱进增加智能媒体传播理论课程,投入智能技术实践教学,以培养智媒时代新闻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学习中加入智能媒体的传播模式理论学习,并将现实流行的传播关系和智媒传播生态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带领学生领会技术的发展和新闻行业的变化,具体内容可以是有关社交媒体、跨平台报道类的专业实训课程,以及编程、人工智能应用等方法技术类类的实训课程。
3. 结语
智能媒体发展势如破竹,媒体平台相应地逐步跟进,媒介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者只有保持自身原有优势,扎实基本功,坚守新闻伦理道德规范,同时积极学习和顺应时代要求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在行业中求得个人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新闻市场和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红义.重构传播的权力:平台新闻业的崛起、挑战与省思[J].南京社会科学,2018(02):95-104.
[2]陈维超.传播游戏化视角下知识付费的媒介表征与发展策略[J].中国编辑,2020(01):21-26.
[3]匡文波.移动互联下的内容生产规律与传播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8(07):19-23.
[4]陈维超,万杰,项巧佳.论智能化媒体时代的媒介新生态[J].北方传媒研究,2019(04):38-41.
[5]张文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路径优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206.
【关键词】智能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 智能媒体侵入给新闻业的解构与重塑
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分析等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不仅在现代人的生活起居之类场景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颠覆性变革。传统新闻行业也在智能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中进行着主动兼被动的解构与重塑。
1.1 解构:传受关系模糊化,新闻权力分散,传播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
算法科技及网络覆盖等原因让个体和组织都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链条中的传受角色和传受关系的分界线有了明显的模糊化。信息的高效率传播和复传播、反馈和复反馈催生出了更多更复杂的传播链条。因此,新闻的生产传播权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核心科技支持智能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平台给了每一个注册用户新闻传播的权利和自由,传播权力格局产生了较大的解构。无论是运作模式、市场机制,还是与用户的关系,原本处在新闻生产和传播核心位置的新闻机构风光已然不再,以智能媒体为核心的平台媒体成了新的行业操纵者和传播规则制定者,实现了向传播权力中心的跃进。
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对受众的赋权与赋能,传统新闻传播框架下注重传播效果的信息范式遭遇冲击,注重受众过程体验的游戏化范式开始重新回归新闻场域,成为一种泛在的媒介景观。
1.2 重塑:生成新的信息生产链和媒体圈层
人工智能、算法推荐、虚拟社会与现实、大数据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大流行促进了部分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颠覆性变革。现今,智能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共同进行信息生产,即使部分新闻传播权利仍然掌握在主流传统媒体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万勿皆媒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旧媒体的互嵌与复合让媒体格局表现出复杂多元的新局面。
智能媒体在数据的处理和传播上有着绝对的能力和速度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提取核心观点、事件发展趋势、舆论情感导向、分析事件传播路径,让新闻生产者迅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提供创作思路,从而缩减创作的时间,提高新闻价值,新闻信息的总体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样的,媒体也形成了新的群像和圈层,电视、广播、报纸、书刊不再“一头独大”,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咨询推荐平台、短视频平台的新闻传播优势逐步明显,市场中的智能媒体数量和类别也呈现着井喷式的增长。媒介格局继互联网冲击后又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起底变革。
2. 智能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要求
传媒的每一次发展都与技术变革关系密切,人工智能技术、云技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重构了传媒生态。智能化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用智能化媒体时代的思维武装头脑、强化自身媒介素养以实现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掌握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写作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媒介技术素养。
2.1 用智能化媒体时代的思维武装头脑
首先,新闻记者要转换新闻生产理念,改变陈旧的新闻采编模式,充分利用新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新闻采编。在思想上,应当保持新闻基本功的同时加强控制舆论生态的意识,防止信息过度导致的舆论环境恶化。环境对信息的包容度的增大一定程度上有着非常消极的影响,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掺杂传播,加之信息的受眾范围往低龄化扩展,受者的整体信息鉴别能力弱化,这就导致舆论环境变得敏感多变,因此,新环境要求新闻记者作为主要传播者,必须履行好引导舆论、控制舆论的社会责任。
新闻采编的本质属性包括时效性和真实性,操作计算机技术、智能媒体技术进行新闻采编时必须要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不同于传统的新闻采编,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更加重视自动化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依靠数据采析技术、地理定位技术、体感时空技术等不断动态的可视化新闻,以自动化为契机,实现人机互补效应最大化。相比于新兴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随意性、主观性、分散性等特点来说,传统新闻行业在综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元符号的综合性、专业性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新闻记者在智能媒体时代下,寻求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发展时,应当保持内容生产的严谨态度,用原有的专业技能将新闻报道内容落到实处。
具体而言,在新闻内容上要放宽眼界,不断思考,注重民众呼声,积极探索和发现具有时代与特色的新闻内容,做好事实报道与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传播正能量,担当好新时代媒体记者的社会责任。发挥自觉增强创新意识,将内容数字化、可视化,开发新的传播渠道,利用智能媒体技术将新闻尽可能地传播和渗透。
其次,关心社会事件发展及舆论动向,保持自主学习、思考和辨析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业务能力之一。能够独立思考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日积月累的新闻实践中学会的能力。只注重新闻信息而忽视新闻实质的媒体,往往会出现新闻的同质化和表面化。带着新闻记者的思想进行报道的新闻才是正确生产的新闻。如果失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新闻素养,记者的新闻报道水平只能停留在浅层的捕获信息阶段,新闻浅而泛,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易产生疲惫感与虚无感,这与上文所论的“保持生产优质内容优势”相悖,因此也就无法顺利适应智能媒体时代。
第三,保持对发现新闻素材的敏感度。不论是旧环境还是新环境,任何新闻媒体工作者都必须保持信息敏感度,在庞杂缥缈的信息中抓取准确的新闻素材,及时进行报道,而智能媒体流行带来的信息爆炸使这一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标准。 2.2 掌握跨媒体写作能力,适应智能媒体时代新要求
随着智能媒体生态逐渐完善,新闻智能化生产已经成了必然趋势,作为生产新闻、引导舆论的主体,新闻记者应当与时俱进,先于受众学习智能媒体使用技术,将智能媒体传播理论内熟于心,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云端传递、大数据等可利用的媒体工具,掌握并分析用户画像,严格生产,精准推送。
无论是什么传播形态的新闻,文字都是新闻工作的基石。当受众接收到一条图片新闻或是视频新闻时,首先会将经历集中于文字说明上,这就不难说明文字是最能帮助受众理解并接受新闻的传播工具。但是智能媒体传播时代下,新闻写作也有了新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智能媒体传播新闻的渠道特点、受众的屏幕阅读特点和语言文字特点,相同的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体平台应当有着不同的文字编辑方式,例如网页和报纸版面里的报道应当详尽完整,咨询平台应当简明扼要,标题、正文格式也依据平台特性做出相应调整。
2.3 以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为实际任务,提高自身综合媒介素养
由于智能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具有繁杂且高速传播的特性,大量的真假信息互相摻杂,新闻记者必须克服算法偏见,主动扩充自身信息来源渠道,毕竟技术并非无所不能,算法、人工智能等归根溯源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带有人类本身的认识缺陷和刻板印象;保持对信息敏锐的嗅觉,在确定进一步深入挖掘之前,准确判断新闻真实性,保证新闻真实性后行使媒体职能进行报道。
媒体作为喉舌,有着辨伪存真、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责任。全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也相应地增加了难度,媒体平台应当自觉明确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定位,承担引导良性舆论的责任。
新闻记者对国内外局势,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认识与积累是人工智能等新闻机器无法比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一固有优势,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下新闻人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
2.4 媒体机构引入核心科技,注重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和转型
各个媒体机构在宏观层面上寻求媒体转型、助力媒体融合、积极引进核心技术改变新闻生产传播模式的条件下,应当着力培养媒体内部新闻记者的转型,协调好媒体内部的人机关系。通过较为系统地培养和实训,新闻人才市场才会有效改善智能媒体新闻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学习数字信息编辑、程序设计、多媒体信息编辑等技能,利用全媒体信息平台和自身新闻素养,致力于新闻环境的健康发展。
高校的传媒专业也当与时俱进增加智能媒体传播理论课程,投入智能技术实践教学,以培养智媒时代新闻人才为目标,在课程学习中加入智能媒体的传播模式理论学习,并将现实流行的传播关系和智媒传播生态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实践,带领学生领会技术的发展和新闻行业的变化,具体内容可以是有关社交媒体、跨平台报道类的专业实训课程,以及编程、人工智能应用等方法技术类类的实训课程。
3. 结语
智能媒体发展势如破竹,媒体平台相应地逐步跟进,媒介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的新闻工作者只有保持自身原有优势,扎实基本功,坚守新闻伦理道德规范,同时积极学习和顺应时代要求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在行业中求得个人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新闻市场和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红义.重构传播的权力:平台新闻业的崛起、挑战与省思[J].南京社会科学,2018(02):95-104.
[2]陈维超.传播游戏化视角下知识付费的媒介表征与发展策略[J].中国编辑,2020(01):21-26.
[3]匡文波.移动互联下的内容生产规律与传播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8(07):19-23.
[4]陈维超,万杰,项巧佳.论智能化媒体时代的媒介新生态[J].北方传媒研究,2019(04):38-41.
[5]张文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路径优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