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利用服务宣传工作,取得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首先,档案部门必须把搞好对外服务放在档案工作的首要地位,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地为学校领导决策、为各部门工作、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最全面、及时、有效的服务。将档案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学校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做到以贡献获支持,以效益得发展的目的。
其次,档案部门也要善于将档案工作的成绩在适当的机会和场合中作出适当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明白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不断扩大档案部门在学校的知名度,赢得学校各级领导和师生的认同,并且,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最后,做好各方面指标,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档案工作的检查、评估、评级及验收等措施,从而引起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争取学校对档案部门的更多投入,积极改善档案部门的软硬件条件,从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
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我国档案人员队伍现状:首先,档案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缺乏现代档案工作具备的决策、协调、控制能力与素质。至2002年底,在我国列入统计范围的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中,受过正规档案专业教育的不多(大专学历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8.4%,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已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总数的12.61%)。其次,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档案人员中、高层的专业人才偏少,存在断层现象,人员流动频繁,流向不合理,人员结构比较单一,缺少复合型、专家型人才,这点尤其在兼职档案人员身上表现更为突出。要改变档案人员队伍现状,除了要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养:
2.1 敬业素养。档案人员首先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思想。在增强敬业精神的同时,积极增强从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时刻注意自身修养的加强,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一方面,积极开展档案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不服输的精神面对种种困难,凭着自身的力量解决档案整理中复杂和疑难问题。
2.2 业务素养。高校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密性、政策性、专业性、安全性和服务性极强的工作,要想适应新时期“文档一体化”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多花时间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及辅助软件工具,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加强专业技能的掌握,确保档案的质量。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强保密意识及服务意识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坚实基础。
2.3 信息素养。档案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提高素养。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冲击,档案工作者首先应树立明确的“应战”姿态,理清思路,勇于开拓进取,同时,应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掌握现代化技术,提高业务能力,以拓展的职能、开放的工作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塑造档案事业的今天和未来。同时,各级领导应关心和爱护档案人员,理解他们的苦衷,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例如,在人员配备和职务、津贴发放、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多给予支持,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健全制度,实行统一管理
把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完成档案工作任务的前提,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包括《档案预立卷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重大活动建档制度》、《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制度》、《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并且,要汇编成册、归档、上墙,严格遵守、定期检查。
4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为此,需要做到:
4.1 严格考核制度,根据《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制定考核细则,对档案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比。
4.2 建立健全高校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于基层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将完整系统收集整理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并与考核、奖惩、定职挂钩。
4.3 各中层领导要责成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定期移交给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集中实行统一管理。2012年,学校为综合档案室引进了南京大学研发的“南大之星”档案管理软件,同时,配备了网络版的服务器及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其他设备,服务器同时可开40余个端口,基本满足专兼职档案员使用。学校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实现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室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进程,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件制作、信息处理、档案编目与检索、文档一体化管理手段,等等,建立网络目录数据库和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重要的、利用率高的逐步实现文件及全文检索,使高校档案工作从纸质档案管理实现纸质与电子并存管理。
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的传播,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服务社会的窗口,从封闭的服务转向开放服务,从单纯为学校服务扩展到为社会服务。
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用电子检索工具检索学籍档案及学生各类信息,既快捷又无误,比传统的人工查阅纸质档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历年招生审批表通过电子扫描处理,实现了检索调阅、随机打印,改变了过去频繁调卷复印的方式,有效地保护了档案原件。
做好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和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各级领导的责任,更是每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全力做好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我们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 来稿日期:2012-12-20)
首先,档案部门必须把搞好对外服务放在档案工作的首要地位,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地为学校领导决策、为各部门工作、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最全面、及时、有效的服务。将档案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学校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做到以贡献获支持,以效益得发展的目的。
其次,档案部门也要善于将档案工作的成绩在适当的机会和场合中作出适当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明白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不断扩大档案部门在学校的知名度,赢得学校各级领导和师生的认同,并且,得到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最后,做好各方面指标,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档案工作的检查、评估、评级及验收等措施,从而引起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争取学校对档案部门的更多投入,积极改善档案部门的软硬件条件,从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
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我国档案人员队伍现状:首先,档案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缺乏现代档案工作具备的决策、协调、控制能力与素质。至2002年底,在我国列入统计范围的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中,受过正规档案专业教育的不多(大专学历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8.4%,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已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总数的12.61%)。其次,专业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目前,档案人员中、高层的专业人才偏少,存在断层现象,人员流动频繁,流向不合理,人员结构比较单一,缺少复合型、专家型人才,这点尤其在兼职档案人员身上表现更为突出。要改变档案人员队伍现状,除了要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养:
2.1 敬业素养。档案人员首先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思想。在增强敬业精神的同时,积极增强从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时刻注意自身修养的加强,增强档案工作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一方面,积极开展档案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更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不服输的精神面对种种困难,凭着自身的力量解决档案整理中复杂和疑难问题。
2.2 业务素养。高校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密性、政策性、专业性、安全性和服务性极强的工作,要想适应新时期“文档一体化”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多花时间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及辅助软件工具,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加强专业技能的掌握,确保档案的质量。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强保密意识及服务意识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坚实基础。
2.3 信息素养。档案工作者要更新观念,提高素养。面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冲击,档案工作者首先应树立明确的“应战”姿态,理清思路,勇于开拓进取,同时,应加强自身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掌握现代化技术,提高业务能力,以拓展的职能、开放的工作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塑造档案事业的今天和未来。同时,各级领导应关心和爱护档案人员,理解他们的苦衷,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例如,在人员配备和职务、津贴发放、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多给予支持,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健全制度,实行统一管理
把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完成档案工作任务的前提,建立健全学校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包括《档案预立卷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重大活动建档制度》、《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制度》、《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并且,要汇编成册、归档、上墙,严格遵守、定期检查。
4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为此,需要做到:
4.1 严格考核制度,根据《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制定考核细则,对档案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比。
4.2 建立健全高校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于基层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将完整系统收集整理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并与考核、奖惩、定职挂钩。
4.3 各中层领导要责成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定期移交给本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集中实行统一管理。2012年,学校为综合档案室引进了南京大学研发的“南大之星”档案管理软件,同时,配备了网络版的服务器及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其他设备,服务器同时可开40余个端口,基本满足专兼职档案员使用。学校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实现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室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进程,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件制作、信息处理、档案编目与检索、文档一体化管理手段,等等,建立网络目录数据库和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室藏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重要的、利用率高的逐步实现文件及全文检索,使高校档案工作从纸质档案管理实现纸质与电子并存管理。
有利于档案信息化的传播,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服务社会的窗口,从封闭的服务转向开放服务,从单纯为学校服务扩展到为社会服务。
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用电子检索工具检索学籍档案及学生各类信息,既快捷又无误,比传统的人工查阅纸质档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历年招生审批表通过电子扫描处理,实现了检索调阅、随机打印,改变了过去频繁调卷复印的方式,有效地保护了档案原件。
做好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和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各级领导的责任,更是每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全力做好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我们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 来稿日期: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