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说去冲绳一定要喝本地的“ORION”啤酒,ORION代表着猎户座,这款啤酒的LOGO是三颗星星,冲绳当地人说这代表着冲绳在日本版图上的位置:美丽的冲绳岛,就是西太平洋上最亮的三颗星。
黄昏下的那霸印象
飞机从上海起飞后,经过短暂的一个来小时便开始缓缓下降——是的,冲绳距离中国本土很近,在地理位置上,冲绳位于日本国土的最南端,正好在台湾岛与日本九州岛中间,和福建同样处北纬26度,直线距离不过三百公里。
我们通常说的冲绳县一般指的是冲绳本岛,实际上,冲绳诸岛由16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构成,面积比较大的离岛还有南部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等等。日本作家陈舜臣用“蔚蓝的太平洋边上泛出的泡沫”,来形容星星点点的冲绳诸岛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的渺小。飞机缓缓下降的当口,我透过眩窗向外眺望:此时正值黄昏,夕阳把云层和海面镀上一层金色,飞机一副要降落在海上的架势,忽然眼前一条笔直的跑道从海中出现,还没来得及看清陈舜臣说的“泡沫”的样子,就在冲绳的海面上“着陆”了。
机场位于冲绳县的首府那霸市(NAHA)。那霸位于冲绳本岛的中南部,是整个冲绳县人口密度最高、面积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这里也是一千年来冲绳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黄昏下的那霸正值下班高峰期,市中心有着平常城市的喧闹,汽车很多但是豪车却极少,多数为排量为660cc以下的K-Car,以丰田、本田这类经济适用的国民车为主。冲绳人收入不算高,冲绳县的经济在日本国内43个县中排名倒数第一,这里的人们讲究低调实用,不铺张浪费。
冲绳被称为“日本的夏威夷”,也是日本国民最喜欢的度假地之一。这里的上班族有着全日本都一样的习惯,忙碌了一天的男人们松开领带和皮带,三五成群地敲开一家家居酒屋的门,享受一天中的Happy Ending。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让这座小岛显得没有想象中的宁静。在最繁华的购物街“国际通”上,举着相机的外国游客和学生妹们混杂在一起,享受着喧闹、丰富的夜生活,恍然间有种置身大都市的错觉。
然而从国际通的街尾拐入,仿佛又回到了小镇里。这里有一个“牧志公立第一市场”,是整个那霸市的大厨房,你可以在一层买到冲绳当地的海产、干货,再到二层让商家现场处理食用。穿过市场就可走到与国际通一街之隔穿花绕柳的小巷中。小巷里藏着不错的居酒屋和料亭,不经意间遇上冲绳三线艺人的低吟浅唱时,或许你可以放慢脚步,给自己来一听当地的ORION啤酒,感受一下那霸夜里的清凉与平和。
首里城的琉球旧事
冲绳并不仅仅只是冲绳。“Okinawa”这个名字是1879年日本占领琉球之后设立的,在这之前的一千年,它习惯被这个世界的人称作“ Ryukyu”。在冲绳这个文化堆积层里,如果要找到一些与琉球相关的史料,那么可能会泥沙俱起地带出一连串与中国相关的历史记忆。
原本是琉球王国都城旧址的首里城,位于冲绳本岛东北部的一座小山上,这也是冲绳最具标志性的琉球遗产。1432年,当时的中山国王尚巴志征服了南山、北山王国最终一统琉球之后,就以首里城为王城,而在这之后的450多年里,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国的都城所在。一直到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第32军在首里城地下挖掘坑道,设置指挥所,导致该城在冲绳战役中被美国海军飞机及战列舰多次轰击,完全毁坏。现在的首里城于1992年在原址上重建。
虽然现在的首里城是重建而成的,但王城的气势却没有磨灭。据说首里城是仿造紫禁城的结构建造,虽然远不如紫禁城庞大,但依然气势逼人。宫殿坐西向东,俯瞰整个冲绳岛,同时面向西面的宗主国。宫殿内使用了大红色作为自己建筑的主色调,正殿的双层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同,也有龙的装饰,区别在于这里的龙只有四爪,以示级别低于中央政权。大殿内161根大柱子,6万片红瓦,还有非常讲究的金狮飞龙等多种雕塑。但与日本城池不同,首里城在建筑外观和屋脊、柱头、石狮等建筑小品上带有浓厚的闽南地区的风格。
琉球与中国的渊源要追溯到明朝。从1372年起,琉球就开始接受明朝的册封成为藩属国,每年都要到中国朝贡,琉球的使臣和商人一般选择在福建登陆后再继续北上,随着琉球与中国的交往的日益密切,在泉州、福州分别设有驿站来接待琉球使臣和商人。值得一提的是,琉球与中国的历史勾连多与福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朱元璋派了三十六个姓氏的福建人对琉球进行“技术援助”,史称“闽人三十六姓”,这些人之后以航海家、学者为主,大多被委以重任,定居琉球之后成为名门望族、国之栋梁,成为福建与琉球密切交流的起源。而随着福建移居琉球的人越来越多,閩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营”,后来改称“久米”。在现在冲绳本岛的久米村中,还能找到当时所设立的孔庙和天后宫的原址。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现代的冲绳随处可见风狮爷、石敢当等闽南地区特有的印记。
然而走在冲绳街头,感受到的中国元素却大多与台湾相关,不仅操着普通话的基本是台湾人,旅游手册上写着繁体字,连在商场里听到的汉语广播里都带着嗲嗲的台湾腔。一次际遇下,我遇到了一家迁居冲绳的台湾人,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从八重山迁居到那霸的。他们口中的八重山群岛位于冲绳最南端,距离台湾只有短短110公里的距离,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台湾人居住、生活在八重山,日本记者松田良孝所写的《八重山的台湾人》中提到:他们的祖辈在日据时期或主动或被动地到八重山开垦,最后落地生根。从明清到日据时代,两座岛屿上的人们和海里的鱼一样,洄游往来。
在明朝往后的四百多年时间里,时移世易,北方崛起的日本变得对琉球虎视眈眈,而对岸的中国则城头变幻大王旗,命若琴弦的琉球王国就像太平洋上的一串脆弱的珍珠项链,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进行了“废藩置县”,此前已经被萨摩藩所占领的琉球则被顺理成章地废了藩,而当时的宗主国中国则因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而自身难保,孤立无援的琉球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冲绳。
海洋,冲绳美与殇
冲绳的海是“治愈”的,而这种治愈感就好像贝壳一样俯拾皆是。当我们沿着冲绳本岛北上或者南下时,会途经一段笔直的海岸线公路,视线所及之处,海天交汇,层层叠叠。如果有机会乘船出近海,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六米深不含杂质的海底,那是真正属于冲绳的蓝。
冲绳的海在日本电影中的出镜率非常高,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是王菲和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恋战冲绳》,影片中有大段的场景在冲绳著名的万座毛拍摄。万座毛是位于冲绳县恩纳村海边的一座断崖,崖上青草丛生,海景壮丽,是县内数一数二的景观。万座毛的典故出自琉球尚氏王朝时期,尚敬王去北山巡视的途中路过此地,便被崖上这片天然的绿茵所惊倒,于是他就召集随从万余人坐在上面。而“毛”是冲绳当地的方言,意为杂草丛生的空地,因而得名“万座毛”。万座毛只是冲绳海的缩影,从北部一直到南部,冲绳总共有大大小小十数个海滩,随时驻足都是一副梦幻的风景画。
然而这种美景却不知是否能治愈冲绳人的伤痛,冲绳的海里也有悲歌,不巧的是它同样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去年的电影《血战钢锯岭》描述的就是二战时期的冲绳岛战役。作为距离日本仅有340英里的海岛,冲绳被盟军视为进攻日本本土重要的一步。这场持续了三个月的战事成为了整个二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不仅交战双方伤亡惨重,还有数十万当地居民因卷入战争而献出生命。当我们在冲绳美丽的海滩上漫步的时候,很难想象在这样美丽的海岛上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血雨腥风。
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让这座小岛完全重归宁静。伴随着头上的轰鸣声,陆续有几架刚刚结束了训练的美国战斗机划过头顶,降落距离市区并不远的的嘉手纳空军基地里。1945年之后,冲绳每一天都要重复着相同的情景。自从二战日本战败之后被盟军接管,美军随之开始在冲绳设立军事基地,也构成了美国“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绳街头遇到高头大马的美军军官也是常见的事。而随着美军在这里长期设立军事基地,美式文化也开始融入冲绳本地的生活,为了满足美国大兵的生活而形成的消费区域逐渐形成,冲绳本岛的“美国村”就是由曾經的美军消费区演变而来,已经成为游客们消遣的观光景点。听说以前的美军会因为俸禄不够花,偷偷把军队中的物品拿出来换钱,以前的冲绳常常会在二手市场里流通不少高级的美国货,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但运气好的话,你还能在二手市场里淘到宝。
冲绳就像是一个深厚的文化堆积层,里面有美式文化的时代印记,也有中华文明的历史勾连。有人说它是“历史的混血儿”,也有人说它也是“亚细亚的孤儿”。只愿战争从此远离这个美丽的海岛,让太平洋的和风永远地在这里吹拂。
黄昏下的那霸印象
飞机从上海起飞后,经过短暂的一个来小时便开始缓缓下降——是的,冲绳距离中国本土很近,在地理位置上,冲绳位于日本国土的最南端,正好在台湾岛与日本九州岛中间,和福建同样处北纬26度,直线距离不过三百公里。
我们通常说的冲绳县一般指的是冲绳本岛,实际上,冲绳诸岛由16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构成,面积比较大的离岛还有南部的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等等。日本作家陈舜臣用“蔚蓝的太平洋边上泛出的泡沫”,来形容星星点点的冲绳诸岛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的渺小。飞机缓缓下降的当口,我透过眩窗向外眺望:此时正值黄昏,夕阳把云层和海面镀上一层金色,飞机一副要降落在海上的架势,忽然眼前一条笔直的跑道从海中出现,还没来得及看清陈舜臣说的“泡沫”的样子,就在冲绳的海面上“着陆”了。
机场位于冲绳县的首府那霸市(NAHA)。那霸位于冲绳本岛的中南部,是整个冲绳县人口密度最高、面积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这里也是一千年来冲绳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黄昏下的那霸正值下班高峰期,市中心有着平常城市的喧闹,汽车很多但是豪车却极少,多数为排量为660cc以下的K-Car,以丰田、本田这类经济适用的国民车为主。冲绳人收入不算高,冲绳县的经济在日本国内43个县中排名倒数第一,这里的人们讲究低调实用,不铺张浪费。
冲绳被称为“日本的夏威夷”,也是日本国民最喜欢的度假地之一。这里的上班族有着全日本都一样的习惯,忙碌了一天的男人们松开领带和皮带,三五成群地敲开一家家居酒屋的门,享受一天中的Happy Ending。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让这座小岛显得没有想象中的宁静。在最繁华的购物街“国际通”上,举着相机的外国游客和学生妹们混杂在一起,享受着喧闹、丰富的夜生活,恍然间有种置身大都市的错觉。
然而从国际通的街尾拐入,仿佛又回到了小镇里。这里有一个“牧志公立第一市场”,是整个那霸市的大厨房,你可以在一层买到冲绳当地的海产、干货,再到二层让商家现场处理食用。穿过市场就可走到与国际通一街之隔穿花绕柳的小巷中。小巷里藏着不错的居酒屋和料亭,不经意间遇上冲绳三线艺人的低吟浅唱时,或许你可以放慢脚步,给自己来一听当地的ORION啤酒,感受一下那霸夜里的清凉与平和。
首里城的琉球旧事
冲绳并不仅仅只是冲绳。“Okinawa”这个名字是1879年日本占领琉球之后设立的,在这之前的一千年,它习惯被这个世界的人称作“ Ryukyu”。在冲绳这个文化堆积层里,如果要找到一些与琉球相关的史料,那么可能会泥沙俱起地带出一连串与中国相关的历史记忆。
原本是琉球王国都城旧址的首里城,位于冲绳本岛东北部的一座小山上,这也是冲绳最具标志性的琉球遗产。1432年,当时的中山国王尚巴志征服了南山、北山王国最终一统琉球之后,就以首里城为王城,而在这之后的450多年里,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国的都城所在。一直到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第32军在首里城地下挖掘坑道,设置指挥所,导致该城在冲绳战役中被美国海军飞机及战列舰多次轰击,完全毁坏。现在的首里城于1992年在原址上重建。
虽然现在的首里城是重建而成的,但王城的气势却没有磨灭。据说首里城是仿造紫禁城的结构建造,虽然远不如紫禁城庞大,但依然气势逼人。宫殿坐西向东,俯瞰整个冲绳岛,同时面向西面的宗主国。宫殿内使用了大红色作为自己建筑的主色调,正殿的双层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同,也有龙的装饰,区别在于这里的龙只有四爪,以示级别低于中央政权。大殿内161根大柱子,6万片红瓦,还有非常讲究的金狮飞龙等多种雕塑。但与日本城池不同,首里城在建筑外观和屋脊、柱头、石狮等建筑小品上带有浓厚的闽南地区的风格。
琉球与中国的渊源要追溯到明朝。从1372年起,琉球就开始接受明朝的册封成为藩属国,每年都要到中国朝贡,琉球的使臣和商人一般选择在福建登陆后再继续北上,随着琉球与中国的交往的日益密切,在泉州、福州分别设有驿站来接待琉球使臣和商人。值得一提的是,琉球与中国的历史勾连多与福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朱元璋派了三十六个姓氏的福建人对琉球进行“技术援助”,史称“闽人三十六姓”,这些人之后以航海家、学者为主,大多被委以重任,定居琉球之后成为名门望族、国之栋梁,成为福建与琉球密切交流的起源。而随着福建移居琉球的人越来越多,閩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唐营”,后来改称“久米”。在现在冲绳本岛的久米村中,还能找到当时所设立的孔庙和天后宫的原址。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现代的冲绳随处可见风狮爷、石敢当等闽南地区特有的印记。
然而走在冲绳街头,感受到的中国元素却大多与台湾相关,不仅操着普通话的基本是台湾人,旅游手册上写着繁体字,连在商场里听到的汉语广播里都带着嗲嗲的台湾腔。一次际遇下,我遇到了一家迁居冲绳的台湾人,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从八重山迁居到那霸的。他们口中的八重山群岛位于冲绳最南端,距离台湾只有短短110公里的距离,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台湾人居住、生活在八重山,日本记者松田良孝所写的《八重山的台湾人》中提到:他们的祖辈在日据时期或主动或被动地到八重山开垦,最后落地生根。从明清到日据时代,两座岛屿上的人们和海里的鱼一样,洄游往来。
在明朝往后的四百多年时间里,时移世易,北方崛起的日本变得对琉球虎视眈眈,而对岸的中国则城头变幻大王旗,命若琴弦的琉球王国就像太平洋上的一串脆弱的珍珠项链,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进行了“废藩置县”,此前已经被萨摩藩所占领的琉球则被顺理成章地废了藩,而当时的宗主国中国则因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而自身难保,孤立无援的琉球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冲绳。
海洋,冲绳美与殇
冲绳的海是“治愈”的,而这种治愈感就好像贝壳一样俯拾皆是。当我们沿着冲绳本岛北上或者南下时,会途经一段笔直的海岸线公路,视线所及之处,海天交汇,层层叠叠。如果有机会乘船出近海,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五六米深不含杂质的海底,那是真正属于冲绳的蓝。
冲绳的海在日本电影中的出镜率非常高,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是王菲和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恋战冲绳》,影片中有大段的场景在冲绳著名的万座毛拍摄。万座毛是位于冲绳县恩纳村海边的一座断崖,崖上青草丛生,海景壮丽,是县内数一数二的景观。万座毛的典故出自琉球尚氏王朝时期,尚敬王去北山巡视的途中路过此地,便被崖上这片天然的绿茵所惊倒,于是他就召集随从万余人坐在上面。而“毛”是冲绳当地的方言,意为杂草丛生的空地,因而得名“万座毛”。万座毛只是冲绳海的缩影,从北部一直到南部,冲绳总共有大大小小十数个海滩,随时驻足都是一副梦幻的风景画。
然而这种美景却不知是否能治愈冲绳人的伤痛,冲绳的海里也有悲歌,不巧的是它同样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去年的电影《血战钢锯岭》描述的就是二战时期的冲绳岛战役。作为距离日本仅有340英里的海岛,冲绳被盟军视为进攻日本本土重要的一步。这场持续了三个月的战事成为了整个二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不仅交战双方伤亡惨重,还有数十万当地居民因卷入战争而献出生命。当我们在冲绳美丽的海滩上漫步的时候,很难想象在这样美丽的海岛上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血雨腥风。
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让这座小岛完全重归宁静。伴随着头上的轰鸣声,陆续有几架刚刚结束了训练的美国战斗机划过头顶,降落距离市区并不远的的嘉手纳空军基地里。1945年之后,冲绳每一天都要重复着相同的情景。自从二战日本战败之后被盟军接管,美军随之开始在冲绳设立军事基地,也构成了美国“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绳街头遇到高头大马的美军军官也是常见的事。而随着美军在这里长期设立军事基地,美式文化也开始融入冲绳本地的生活,为了满足美国大兵的生活而形成的消费区域逐渐形成,冲绳本岛的“美国村”就是由曾經的美军消费区演变而来,已经成为游客们消遣的观光景点。听说以前的美军会因为俸禄不够花,偷偷把军队中的物品拿出来换钱,以前的冲绳常常会在二手市场里流通不少高级的美国货,这种现象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但运气好的话,你还能在二手市场里淘到宝。
冲绳就像是一个深厚的文化堆积层,里面有美式文化的时代印记,也有中华文明的历史勾连。有人说它是“历史的混血儿”,也有人说它也是“亚细亚的孤儿”。只愿战争从此远离这个美丽的海岛,让太平洋的和风永远地在这里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