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柔术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o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一位美国律师就阿以冲突问题采访了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他问纳赛尔:“你希望梅厄夫人怎么做?”
  纳赛尔回答说:“撤走!”
  “撤走?”律师问道。
  “是的,从阿拉伯国家的每一寸领土上撤走!”
  “没有任何条件吗?从你这里什么也得不到?”律师问纳赛尔。
  “什么也得不到!因为这是我们的领土,她必须承诺撤走。”纳赛尔答道。
  律师又问:“如果梅厄夫人明天早晨在以色列的廣播和电视上宣布‘我谨代表以色列人民在此承诺,撤出我们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每一寸领土——西奈半岛、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及戈兰高地,而且我希望全国人民知道我本人没有向阿拉伯人提出任何条件’,这会给她带来什么后果?”
  纳赛尔不禁大笑道:“那她在国内就该有大麻烦了!”
  纳赛尔开始意识到,埃及给以色列提出了一个非常不现实的选择方案,因此他后来宣布同意接受停火。(天堂飘雪摘自中信出版社《谈判力》一书)
其他文献
我知道的美国记者里,瑞克·布鲁格的文笔最为优美,他写过一本《南方纪事》,能把一米八的大汉给看哭。书中有一大部分内容,他回忆了自己的父亲——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人。在一个月光清朗的晚上,朝鲜的士兵爬过结冰的河面到对岸来杀美国兵,布鲁格的父亲醒了,看到趴在河面上的士兵,冲过去厮打起来。冰面破裂,那个小个子士兵掉进河里。在夜晚鞋里都能结冰的隆冬,这个士兵即便爬上来估计也活不了,但他每一次试图浮上水面,都
期刊
现在人家叫我收藏家,我并不是很高兴。过去收藏家必须有个标志——“著书立说”,没有著书立说,你算哪门子收藏家?而且,今天的收藏,已经大大背离了收藏的宗旨。收藏最初的宗旨,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证据,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实时高度,通过收藏,你能看到我们的商代、周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文明和文化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往小了说,是满足一些文人雅士的内心需求,帮他们理解纷杂的世界。  不幸的是,
期刊
有一年的拍卖会上,董桥看见其中有一幅张充和的字,仔细辨认,原来是写给黄裳的。董既是张的朋友,对黄裳也慕名,恰好手头也宽裕,便成人之美买下来,诚挚地给黄裳寄了去。数年过去,张充和的这幅字又被黄裳先生卖到了市场上。  这是韩石山跟黄裳打笔仗时抖出来的。黄先生颤颤巍巍出来迎战说:第二次出售张充和的字,概因老妻生病,着急用钱之故。  看到这里,我倒想起张充和的一幅著名尺牍: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期刊
在巴黎卢森堡宫美术馆辉煌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幅别具异彩的绘画——这是一幅沉默的老妇人像。参观卢森堡宫美术馆,观众一定会在这位老人的画像前驻足。无论是谁,只要走近她,便会感到其表情中的魅力。  那极其美丽的灰色、有光泽的墨色,以及皎洁的乳黄色和蔷薇色的调和,呈现出构图的柔和之美,使人站在画前不忍离去。完成这幅作品的是她那偉大的儿子詹姆斯·阿伯特·马克尼鲁·惠斯勒。这幅《惠斯勒母亲像》,是19
期刊
我曾在北京申奥成功时撰文呼吁,这座城市最要紧的问题之一,就是解决随地吐痰问题。当时领导也做了批示,但没有明显收效。我以前认为,随地吐痰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情况,但最近去巴西看奥运会,没见到,之前去埃及、伊朗、肯尼亚、南非,也没见到。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随地吐痰?不讲文明?不守法?没有公共观念?难道不能采取类似于超生重罚的办法来管一管吗?但这时一定会有吐痰者振振有词:你都收拥堵费了,还要收吐痰费?
期刊
1913年,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17岁少年,凭借亲戚的资助,走进了美国东部著名的贵族式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他五官精致、金发柔软,气质忧郁迷人。少年无心于学业,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社交活动上。他设法跻身学校的文学团体,应邀参加最有名的俱乐部,摆脱了乡音,磨出一口标准的“高级”英语,极力而巧妙地抹去身世的差异,迅速崭露头角。  1915年,他的剧本《邪恶之眼》由普林斯顿剧团在全美巡回
期刊
在山的那一边,老犹太会堂背后,埋着一处宝藏。  村里人都这么说。  但想要找到宝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村里的犹太人和谐相处,一起去寻找,就能找到。  村里人都这么说。  要是这些犹太人过得平平安安,不嫉妒,不中伤,不吵架,不嚼舌头,不传谣言,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找到宝藏。不然的话,宝藏就会在地里越埋越深。  村里人都这么说。他们开始辩论、反驳和争吵,话越说越多越恶毒,这一切都是因為宝藏。有人说在这
期刊
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麦克·默菲是一个躲进精神病院以逃避惩罚的流浪汉。所有的病人都在医生的安排下打针、服药,但他建议更改日程,因为大家想看棒球锦标赛的实况转播。  护士拉奇德小姐说:“你的要求是改变一项经过仔细研究后制定的规章制度。”  麦克·默菲说:“小的改变没有害处。”  拉奇德小姐不同意:“有些病人用了很久才适应了作息规律,如果现在一下改变了,他们会感到非常不习惯。”  麦克·默菲说:“这
期刊
作为这个城市里声誉最好的两个人,奋斗家与道德家都收到了死神的召唤。  但他们并没有什么遗憾——道德家一生积善无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市民最爱戴的人;而奋斗家一生都在冲刺,他不停地给自己制定目标,又一次次地完成,他是这个城市成功者的代表。  现在,奋斗家的目标是拿下城市里那块最好的墓地。  那块地的主人告诉他:“这块墓地是留给道德家的。”  于是他找到了道德家。  “把那塊墓地让给我吧!”  “不
期刊
前 言  在有些场合,认识一些新朋友的时候,常听到别人向他们这样介绍我:“她是艺术家。”或者,“她是职业画家。”  于是,我的新朋友就会用一种不同的眼光来看我,那时候,我就会觉得很不安。  而同时,也常常会有一些老朋友和老邻居很生气地告诉我:“你根本不像个艺术家。”  也难怪他们会对我失望。我平日和大家一样:买菜、做饭、晒被、洗衣;也喜欢逛街,喜欢买减价的东西,自己也不大打扮,头发没什么花样,衣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