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的病害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病原菌侵害的侵染性病害,一类是没有病原菌侵害的生理性病害。下面?介绍一下番茄侵染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一、番茄灰霉病:一般花部先被侵染,然后向果面扩展,致使果面呈灰白色,變软腐烂,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叶片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干枯并发生灰霉,终致叶片枯死;茎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管理,采用通风、放风、滴灌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结露。二是人工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带出棚外深埋处理,防止人为传播病菌。三是发病初期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000倍液等,在连阴雪雾天气下,可采用烟雾剂熏蒸,降低棚内湿度。
二、番茄叶霉病:危害叶片,使叶面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退绿斑,叶背面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绒毛状。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植株干枯,果实不能正常着色,成熟。
防治措施:一是采用通风换气等措施控制湿度,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发病初期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1500倍液喷雾。连阴天气用烟雾剂熏蒸效果较好,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熏一夜即可,次日清晨放风。
三、番茄早疫病:又叫轮纹病,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可危害叶、茎、花、果。叶片染病,初呈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青果被害,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防治措施:一是调节棚内温湿度。使相对湿度低于80%,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发病初期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四、番茄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定植后番茄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暗绿色,后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变黄。后期病部表面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防治措施:一是做好苗床的土壤消毒工作。二是定植后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喷淋。
五、病毒病:番茄病毒病主要有3种表现类型:一是蕨叶型,番茄小叶退化,形似蕨叶,叶肉薄,叶缘向上呈筒状卷起,节间变短,枝叶丛生,生长受限;二是花叶型,叶片上有轻微斑驳或明显花叶,新叶小,叶脉紫色,植株短小,果面有花斑;三是条斑型,叶片染病后产生茶褐色小点或云纹,病茎初生暗绿色稍下凹的短条纹,随着病情发展,形成褐色油渍状坏死病斑。果实受害后表现为畸形,有油渍状凹陷坏死斑,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措施:一是选种抗病毒病品种,药剂浸种、培育健苗壮株、防蚜灭蚜、清理田园。二是早发现、早隔离。管理上要采取隔离措施,在进行绑蔓、打权等植株调整作业时,对病株可暂不管理,先处理正常株,最后再处理病株,避免人为传播。三是常用的药剂有病毒A、83增抗剂、高锰酸钾、抗毒剂1号和菌毒清等。喷药时对病株(区)要重点喷施,实行隔离管理。
(作者单位:136300吉林省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一、番茄灰霉病:一般花部先被侵染,然后向果面扩展,致使果面呈灰白色,變软腐烂,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叶片多从叶尖开始发病,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干枯并发生灰霉,终致叶片枯死;茎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管理,采用通风、放风、滴灌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结露。二是人工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带出棚外深埋处理,防止人为传播病菌。三是发病初期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000倍液等,在连阴雪雾天气下,可采用烟雾剂熏蒸,降低棚内湿度。
二、番茄叶霉病:危害叶片,使叶面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退绿斑,叶背面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绒毛状。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植株干枯,果实不能正常着色,成熟。
防治措施:一是采用通风换气等措施控制湿度,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发病初期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800~1500倍液喷雾。连阴天气用烟雾剂熏蒸效果较好,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熏一夜即可,次日清晨放风。
三、番茄早疫病:又叫轮纹病,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可危害叶、茎、花、果。叶片染病,初呈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青果被害,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直径10—20毫米,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防治措施:一是调节棚内温湿度。使相对湿度低于80%,抑制病害发生。二是发病初期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四、番茄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定植后番茄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暗绿色,后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变黄。后期病部表面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防治措施:一是做好苗床的土壤消毒工作。二是定植后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喷淋。
五、病毒病:番茄病毒病主要有3种表现类型:一是蕨叶型,番茄小叶退化,形似蕨叶,叶肉薄,叶缘向上呈筒状卷起,节间变短,枝叶丛生,生长受限;二是花叶型,叶片上有轻微斑驳或明显花叶,新叶小,叶脉紫色,植株短小,果面有花斑;三是条斑型,叶片染病后产生茶褐色小点或云纹,病茎初生暗绿色稍下凹的短条纹,随着病情发展,形成褐色油渍状坏死病斑。果实受害后表现为畸形,有油渍状凹陷坏死斑,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措施:一是选种抗病毒病品种,药剂浸种、培育健苗壮株、防蚜灭蚜、清理田园。二是早发现、早隔离。管理上要采取隔离措施,在进行绑蔓、打权等植株调整作业时,对病株可暂不管理,先处理正常株,最后再处理病株,避免人为传播。三是常用的药剂有病毒A、83增抗剂、高锰酸钾、抗毒剂1号和菌毒清等。喷药时对病株(区)要重点喷施,实行隔离管理。
(作者单位:136300吉林省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