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和氮沉降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氮沉降下施用生物炭在短期内对土壤呼吸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神农架林区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添加氮素(处理1)、添加生物炭(处理2)以及添加氮素和生物炭(处理3)共4个处理。2019年5月—9月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9月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理化性质,分析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R_s)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T)的变化趋势一致,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处理1的R_s在7
其他文献
根据110个分布点数据和19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下油松的潜在地理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气候背景下,MaxEnt模型均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在不同浓度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季节变化方差和年降水量.当前油松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南部、湖北北部、辽宁沿海和甘肃东南部等地区;中度适生区分布以高度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同时长江流域的沿途各省区都具有一定的适宜油松分布的条件.除RCP 2.
保山茜(Fosbergia shweliensis)为云南特有树种,分布范围窄,数量少.为了对保山茜实施有效的保护,了解保山茜天然更新的状况,以云南高黎贡山南段保山茜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为研究区,通过设置样圆对保山茜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保山茜的更新主要在以母树为中心的10 m半径范围内,种群分布格局(S2/m)为130.69,表明保山茜种群个体分布不均匀,幼树的分布是集聚型;(2)保山茜在10个样圆更新幼苗较多,但随着苗木龄级增长,数量急剧减少,长成小树或大树的苗木不多,不同龄级的更新分布
采用形态学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的方法,对松嫩盐碱草地紫花地丁根围土壤中AM真菌进行调查.形态学共鉴定出11属30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种类最多,共9种.以科学性为前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紫花地丁根围AM真菌种类,通过高通量测序共得到7属103种虚拟种(Virtual taxa,VT):球囊霉属共8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共10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共5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共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
首次报道了虾藓科植物和虾藓原亚种在河南的分布.研究表明:①虾藓原亚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植株扁平带状,倒悬于陡峭岩壁,绿色至黄绿色,有光泽;叶长刀形,紧密覆瓦状排成2列,中肋突出,侧叶折合,中上部细胞为不规则的圆角多边形、强烈厚壁,分化边明显,沿中肋延伸成狭背翅;雌雄异株;雌苞叶叶尖细长、弯曲,在茎顶向两侧张开,形似虾的触角.②虾藓有明显的雌性偏向.③虾藓是冰河前期和间冰期的孑遗种,其现代分布模式呈现出广泛而显著间断的特征,可作为研究植物区系的指示植物.
为应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问题,探究林分密度对森林土壤的影响,以晋南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探讨3种林分密度(500、1 250、2 475株·hm~(-2))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同,高密度油松人工林显著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总空隙度和非毛管孔隙。(2)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高密度油松人工林显著增加土
以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da)、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毛白33(Paulownia×\'Tefu(TF)33\')、豫林1号(Paulownia fortunei CL\'YL01\')6品系泡桐木材为研究对象,测量木材雨淋处理前后及自然老化过程中亮度(L?)、变红度(a?)、变黄度(b?)、总色差(ΔE)、白度(W)等色度指标,分析6
为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更新特征的影响,在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中,设置3种间伐强度(间伐强度10%为弱度,间伐强度20%为中度,间伐强度30%为强度)和对照(未间伐)试验,3 a后调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光皮桦幼苗更新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3 a后,调查到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维管植物46种,隶属27科41属;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灌草层植物呈现耐阴(或中性)植物向阳性(或喜光)植物变化的趋势;中度和强度间伐样地,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
为了探讨深度学习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U-Net)在多时相Landsat-8影像上的森林植被分类效果,以黑龙江孟家岗林场为研究区,采用多时相的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根据各森林类别多时相的光谱曲线确定分类的最佳时相,并对优化后的U-Net模型进行训练并验证.同时,进一步构建多时相植被指数特征,训练分类模型并对森林植被进行分类,比较优化后的U-Net分类方法和最大似然分类法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加入多时相植被指数的U-Net模型分类精度为83.5%,比单一时相分类精度高6.1%;优化后的U-Net模型
以宜兴市3种不同宽度(5、8、12 m)带状采伐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多站扫描获取的样地毛竹林完整点云数据,采用体元冠层分析方法对样地毛竹林有效叶面积指数进行提取,并评估有效叶面积指数的估测值对去噪和体元大小的敏感性,遴选有效叶面积指数的估测参数.结果表明:利用体元化的点云数据对3块样地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提取精度分别为86.33%、88.04%、86.22%;点云去噪后,有效叶面积指数估算的精度分别提高了16.55%、15.59%、14.57%;有效叶面积指数估测值对体元大小十分敏感,
选取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株高基本一致的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浓度中性盐NaCl(70、140、210、280 mmol/L)、4个浓度碱性盐Na2CO3(35、70、105、140 mmol/L)、1个清水处理(对照),共9个处理组,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苗圃地(东经113°81′,北纬N34°79′)进行盐碱胁迫试验;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测定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层厚度、下表皮层厚度等,计算栅海比、栅栏组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