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农合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保险,它在运行过程中同样无法避免保险市场的经典难题—逆向选择问题。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新农合逆向选择问题的诱发因素,并就如何规避逆向选择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逆向选择 现实原因 规避建议
新农合是一种社会保险,具备保险的一般特征。“逆向选择”是保险市场运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新农合在推行过程中同样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分析现实诱发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措施,为这项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使新农合得到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新农合中逆向选择问题的现实原因
(一)制度因素
新农合采取自愿原则,主要是保大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身体素质差的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身体状况好的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降低。身体状况差者驱逐身体状况好者,引发逆向选择。新农合规定“外出得病者须当地就诊”,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城市打工,若他们生病后返乡就医,所有的成本加起来将大大高于收益,他们体会不到参合的实惠,况且他们身体素质好,将选择不参加合作医疗。新农合的补偿力度不够,对农民患大病所花的大额费用,并不能有效补偿,而且这项制度的连续性未知,国家并没有从法律上规定它的长期存在,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地方都违反规定办事,相关机构与农民之间缺乏信任,保守农民参合的积极性降低,使原本就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加剧。
(二)新农合中的道德风险
新农合整个系统是由经办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和参合农民这三方构成的,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经办机构故意不让农民详细了解报销情况、报销比例,自己却从中谋取私利,以不正当理由收取农民钱财。每个乡镇都安排有新农合定点医疗诊所,参合农民必须到那里就医,它们会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高药品价格或者做一些小勾当赚取农民的参保费。一些农民文化素质低,自己不参保却偷取别的参保农民的合作医疗证使用;农民普遍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觉得参合后就有了依靠,从而放松警惕,不注意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
(三)封建传统的影响
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农民思想封建保守生活节俭,他们很在乎参保费的数目,只顾眼前利益,把参加新农合视为一种消费而不视为为自己的健康投资,许多农民为省钱生病后觉得无大碍自己扛着,觉得没必要参加合作医疗。另一方面农民缺乏互助共济意识,不会把自己参合看作为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着想。因此,在封建传统的影响下,身体素质稍微好点的农民就觉得自己没必要参合,只有身体状况很不好的农民才有可能参合,逆向选择行为不可避免的出现。
二、逆向选择问题的规避建议
(一)完善制度
变“自愿原则”为“半自愿原则”,政府可以像制定税收制度那样,规定人均收入一定数目以上的农民必须缴费参合。新农合应把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与保大病置于同等地位,真正成为农民负担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政府可以像大病补偿那样设定基本医疗费用的年度补偿额,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好的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完善流动人口参合机制,让流动人口返乡就诊,但要提高补偿比例和报销额度。为提高农民的参合率,还应加大补偿额度,如降低起付线,增加大病补偿比例,提高封顶线;对经常困扰人们的小病也给予补贴。
(二)加强监督和法律扶持
要定期检查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相关工作,看其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在职责范围之内,政府可以在每个乡镇多设几个定点医疗诊所,削弱其垄断程度,促使它们降低药品和服务价格。在农村可建立新农合监督组织,鼓励村民互相监督举报,严查农民骗保、冒名顶替、使用伪造的合作医疗证就医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另外,政府要增强其信誉,对新农合进行法律扶持,通过立法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必需品长期固定下来。
(三)改变农民认知
政府应加强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力度,向农民讲述新农合的持续性和惠民性,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摒弃传统封建的思想,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应定期在农村开设思想道德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改变他们陈旧的人生观价值观,助人为乐、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让农民认识到参加新农合是一件光荣之事,是互助共济的一种表现,是在实现集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三、结语
目前,新农合制度规则的缺陷、管理的缺陷、农民缺乏认知等现实因素诱发了逆向选择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政府应完善新农合制度规则,加强对各方的监督和法律扶持力度,改变农民的认知,将逆向选择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马雪彬,曹建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在脆弱性探析 [J].贵州社会科学,2005(6).
[2]徐明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农民逆向选择问题探讨——由一则就诊案例引发的思考 [J].
[3]种道平.解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J].特区经济,2009(6).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逆向选择 现实原因 规避建议
新农合是一种社会保险,具备保险的一般特征。“逆向选择”是保险市场运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新农合在推行过程中同样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分析现实诱发因素,从而提出预防措施,为这项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使新农合得到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新农合中逆向选择问题的现实原因
(一)制度因素
新农合采取自愿原则,主要是保大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身体素质差的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身体状况好的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降低。身体状况差者驱逐身体状况好者,引发逆向选择。新农合规定“外出得病者须当地就诊”,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城市打工,若他们生病后返乡就医,所有的成本加起来将大大高于收益,他们体会不到参合的实惠,况且他们身体素质好,将选择不参加合作医疗。新农合的补偿力度不够,对农民患大病所花的大额费用,并不能有效补偿,而且这项制度的连续性未知,国家并没有从法律上规定它的长期存在,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地方都违反规定办事,相关机构与农民之间缺乏信任,保守农民参合的积极性降低,使原本就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加剧。
(二)新农合中的道德风险
新农合整个系统是由经办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和参合农民这三方构成的,实施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经办机构故意不让农民详细了解报销情况、报销比例,自己却从中谋取私利,以不正当理由收取农民钱财。每个乡镇都安排有新农合定点医疗诊所,参合农民必须到那里就医,它们会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高药品价格或者做一些小勾当赚取农民的参保费。一些农民文化素质低,自己不参保却偷取别的参保农民的合作医疗证使用;农民普遍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觉得参合后就有了依靠,从而放松警惕,不注意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
(三)封建传统的影响
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农民思想封建保守生活节俭,他们很在乎参保费的数目,只顾眼前利益,把参加新农合视为一种消费而不视为为自己的健康投资,许多农民为省钱生病后觉得无大碍自己扛着,觉得没必要参加合作医疗。另一方面农民缺乏互助共济意识,不会把自己参合看作为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着想。因此,在封建传统的影响下,身体素质稍微好点的农民就觉得自己没必要参合,只有身体状况很不好的农民才有可能参合,逆向选择行为不可避免的出现。
二、逆向选择问题的规避建议
(一)完善制度
变“自愿原则”为“半自愿原则”,政府可以像制定税收制度那样,规定人均收入一定数目以上的农民必须缴费参合。新农合应把基本医疗、预防保健与保大病置于同等地位,真正成为农民负担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政府可以像大病补偿那样设定基本医疗费用的年度补偿额,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好的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完善流动人口参合机制,让流动人口返乡就诊,但要提高补偿比例和报销额度。为提高农民的参合率,还应加大补偿额度,如降低起付线,增加大病补偿比例,提高封顶线;对经常困扰人们的小病也给予补贴。
(二)加强监督和法律扶持
要定期检查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相关工作,看其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在职责范围之内,政府可以在每个乡镇多设几个定点医疗诊所,削弱其垄断程度,促使它们降低药品和服务价格。在农村可建立新农合监督组织,鼓励村民互相监督举报,严查农民骗保、冒名顶替、使用伪造的合作医疗证就医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另外,政府要增强其信誉,对新农合进行法律扶持,通过立法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种必需品长期固定下来。
(三)改变农民认知
政府应加强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力度,向农民讲述新农合的持续性和惠民性,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摒弃传统封建的思想,以长远的目光看待问题,应定期在农村开设思想道德课,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改变他们陈旧的人生观价值观,助人为乐、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让农民认识到参加新农合是一件光荣之事,是互助共济的一种表现,是在实现集体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三、结语
目前,新农合制度规则的缺陷、管理的缺陷、农民缺乏认知等现实因素诱发了逆向选择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政府应完善新农合制度规则,加强对各方的监督和法律扶持力度,改变农民的认知,将逆向选择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马雪彬,曹建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在脆弱性探析 [J].贵州社会科学,2005(6).
[2]徐明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农民逆向选择问题探讨——由一则就诊案例引发的思考 [J].
[3]种道平.解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J].特区经济,2009(6).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