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在北国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每位母亲和孩子都是过命的交情。那是一场伟大的孕育,十月怀胎,母子血脉相连,那是我们一生中住过的最温暖最贵的房子。母亲们倾尽一生,为家庭为儿女默默付出全部的精力和爱,而不求任何回报。
  我的母亲叫李春,外公是一介书生,一生严谨治学。受外公的影响,母亲自小聪颖过人,喜欢读书,并且过目不忘,只因生不逢时,读到了高小便被迫辍学,成为母亲一生难以弥补的缺憾。
  少女时代的母亲不怕人不怕事。外公家地里有一棵参天蔽日的梧桐树,被村上领导莫名征用,但可笑的却是被村干部家里自用了。十五岁的母亲挺起胸膛,据理力争,最终要回了那棵树。
  1967年,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母亲背井离乡,随我的父亲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了荒芜寒冷的北大荒。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两套行李,借的三十块钱买的锅碗瓢盆,就算成家立业了。
  母亲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和所有南方的知青一样,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出去倒盆水的功夫,身上瞬间就被打透,打了个寒噤赶紧往屋里跑的时候,却忘了手是湿的,一下子又粘在门把手上。使劲一拽,不掉层皮都是幸运的。四下透风的茅草屋,全靠火炕和铁皮炉子取暖。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在户外干活久了,裸露在外的鼻子和脸蛋时常冻得没有血色,有经验的北方人,告诉母亲赶紧用雪搓。母亲和知青一起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春天的来临。热心肠的母亲时常请知青来家吃饭,她们回乡探亲的时候也从不忘带点零食回来给我们打牙祭,来自异乡的温暖与关爱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她们的心田。



  我们家三个孩子,父亲在商店上班,一个月就三十一块钱的工资,时常捉襟见肘。要强的母亲从不抱怨,而是精打细算过日子。为了改善生活,母亲搞起了副业养殖,把孩子背在身上,什么活都不耽误。小小的院落里外逐渐热闹起来,肥猪满圈,鸡鸭成群,有了过日子的生气。母亲去到家属队干活,并兼职会计,年终结算的时候,一个人能赚二百多块,真的能顶半边天。
  那时候一家人的鞋全是靠母亲忙里偷闲一针一线的缝制,我至今仍记得母亲盘腿坐在在昏黄的灯光下穿针引线纳鞋底的场景,后来母亲省吃俭用买了缝纫机,自此,每年过年都能给我们做上一套新衣服,衣服一般都做得很大,可以穿几年。因为母亲的遮风挡雨,我们的童年快乐而无忧,可我们却傻傻的不懂母亲的辛苦,每天放学就知道喊饿,每个黑咕隆咚的夜晚,还缠着妈妈讲故事。母亲讲着讲着往往就睡着了,怎么也晃不醒,她实在是太累了。
  对于远在山东的外公外婆,母亲总是报喜不报忧,口挪肚攒,哪怕是背着外债,也要年年给老家的父母寄钱,或多或少,从未间断过。七十年代末期,母亲把大舅二舅的户口从老家迁了过来,帮助他们找工作直至成家立业。外公外婆有生之年,虽然远隔千里,母亲却是经常回家探望,极尽孝道,母亲的勤劳善良坚强与豁达,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底,耳濡目染。
  艰苦的岁月里,一个原本柔弱的女子,变成女汉子,家里家外,无所不能,母亲就是那个年代北大荒妇女的真实写照,她们为开垦建设北大荒贡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疼爱归疼爱,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学习管得特别的严,再苦再难,母亲一心供我们读书。每天在外干了一天的活,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的时候,都要检查一下作业。因为母亲的严厉与苛责,少不更事的我心里还曾留有怨气。
  望子成龙成凤的母亲不远千里先后把我们三个都送到山东老家读书,哥哥是在大姨家,我和弟弟是送到农村姥姥家。拥挤不堪的车厢,蜗牛爬一样的火车,每次回老家都要坐上三天三夜,受的罪就别提了。
  1983年那个金色的秋天,在母亲的坚持下,我进了前槐初级中学重点班。陌生的校园里,一排排梧桐树撑起片片阴凉,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后走了,望着母亲的身影,我泪眼婆娑。好不容易捱到周末,回到外婆家,却听说母亲已经回东北了,内心酸涩难耐,偷偷地大哭了一场。那个年月农村校园条件艰苦,我们在摇曳如豆的煤油灯下挑灯夜读。每天吃馒头窝头就咸菜,宿舍里跳蚤老鼠横行,阴暗而潮湿。虽然吃苦,但兄妹三人在孔孟之乡收获颇丰。哥哥跟大姨夫学会了书法,弟弟秉承了外公的治学精神,我喜欢上了文学。
  独在异乡为异客,倍感孤独之时,时常收到母亲的家书,内心无比欢愉,读了一遍又一遍,并小心珍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见字如面,那一刻,仿佛母亲就站在眼前慈爱地望着我。
  1988年,国营商店解体承包到户,父亲承包了小卖店,并全部交由母亲打理。那时候不像现在,所有商品都送货到家。即便是数九寒冬,母亲去上货,都要坐那种敞篷的农用胶轮车,几十里颠簸崎岖的路,呼啸的北风中,母亲冻得瑟瑟发抖,脚完全失去了知觉。二十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很是不容易。后来又养起了奶牛,那时候因为没有自来水,家庭用水,养牛养猪包括奶窖里的水全是一担担去井房挑,肩膀全是血印子。九十年代末期,母亲一面开店,一面承包土地,母亲就是这样的女强人,过日子,从来不服输!直到搬进哥哥为她买的楼房里,才算过上了悠闲安适的生活,但闲不住的母亲还要和父亲侍弄菜园子,收获颇多的绿色蔬菜。
  最终,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哥哥成为农场科级干部,弟弟成为让母亲引以为傲的博士后研究员,我从事个体多年,三个孩子日子都不错,又都孝顺,这些足以让年迈的母亲感到欣慰。最重要的我们都秉承了母亲与人为善,宽厚为怀的美德。
  光阴的故事,流转的岁月,我的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人。虽然她没有漂亮的容颜,却拥有博大的胸襟,高瞻远瞩的目光,在生活的琐碎日常里,言传身教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的母亲根在山东,身在北国,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风风雨雨五十年过去了,她已经深深热爱并扎根这片黑土地,自此不想再离开。人都说七十有个家,八十有个妈。娘是这个世界上时时为你牵肠挂肚,最最疼爱你的那个人。娘在,家在,往事一桩桩一幕幕,想起来心里酸酸的,觉得自己亏欠母亲太多,无以为报。哪怕一个慈爱的眼神,几句温暖的唠叨,都会让你体會到有娘疼爱的幸福。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有限的时光里,我珍惜和母亲相处的每一寸光阴,陪她聊聊天,哄她开开心。乌鸦反哺,每当我大包小提地给他们买衣物和吃食的时候,母亲总是嗔怒于我:“又花钱,买那么多东西干嘛,我的衣服那么多,衣柜里都放不下了!”嘴上这么说,其实母亲的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其他文献
2000年,已经30岁的童文红加入了阿里巴巴,工号116。童文红进入阿里的第1个职位是公司前台,之后陆续担任集团行政、客服、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工作,阿里上市后马云背后9位亿万富豪的女性合伙人之一。再次证明了坚持和努力比什么都重要。  阿里内部分配股权时,马云给了她0.2%的股权,和她笑说:“将来阿里巴巴上市,市值肯定会达到1000亿,你就在这里一直干下去,等公司上市了,你就有了一个亿!”  201
期刊
静待花开  我自小身高都一直高于同班同学,还记得妈妈第一次带我去入学,学前班老师认为我是三年级的学生,初中高中时都是班级里最高的。  父母是大学同学,但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民族及宗教背景。父母对我和姐姐的要求一直都非常的严格,希望我和姐姐都能够与众不同,做一个快乐善良的人,姐姐从五岁开始苦练钢琴,家里永远是妈妈备课,爸爸写论文,姐姐弹钢琴,姐姐的琴声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虽然一直高于其他同学,但也
期刊
周末闲暇与友喝茶闲聊,给朋友介绍了奇人张岱。  张岱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当地的会稽山日铸岭产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是貢品。有“两浙之茶,日铸第一”的美誉。直到明代,安徽休宁松萝茶名声大噪,盖过日铸。张岱认为松萝茶之精妙主要在制法,于是从安徽招募歙人来日铸,按照松萝茶按、掐、挪、撒、扇、炒、焙、藏诸法,制出新茶,并命名为“兰雪茶”。张岱还试了多种泉水,水温、茶具,找到了这种茶的最佳泡法。四
期刊
李晓东上了《歌手2018》。很多人第一次注意到这样的一个唱功老将。  事实上,对钟爱校园民谣的我而言,这个名字太熟悉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校园民谣年代里,李晓东曾演唱过高晓松、郁冬和沈庆三人的作品,可谓经典。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就是其中的一首,高晓松词曲,收录在《校园民谣2》专辑中。轻描淡写的几笔描绘,一个聚会的场景那么生动地被勾画出来。李晓东的声音,唱得有些漫不经心,没有刻意地
期刊
柠檬水是夏季最常见的饮品,不仅清热解暑还非常清口,很多人也选择自己冲泡柠檬水喝,那么在冲泡柠檬水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禁忌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冲泡柠檬水的禁忌吧!误区一:多放点柠檬比较好  柠檬放得越多,闻起来会更香,也有种“货真价实”的感觉,但是柠檬放得太多,喝起来口感就不那么好了,而且太酸的柠檬茶其实是不宜人们常喝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泡柠檬的时候会放冰糖、蜂蜜等调味的原因。误区二:用热水泡柠檬
期刊
如今的社会,社交非常重要,但是心理健康专家研究发现,有一些人似乎天生就不具备社交这一项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能通过后天的培养锻炼,让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一些。小编这就来分享几个提高社交能力的小技巧。 1、了解人性利用心理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
期刊
有一些不那么伟大的理想,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没有冗长的计划的理想,没有幻想中的信誓旦旦,它们不伟大,很平淡,像细水,永远长流在心中。  有个文艺女青年是这样的。  毕业后,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朝九晚五。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单身公寓,房子可以不大,但是一定要很温馨,有木质地板,温馨的窗帘,温暖的大床,有书柜,装满自己喜欢的书,有音乐,随时听到自己喜欢的声音,有零食,想吃的时候就吃。  早上
期刊
一位多年相识的妹子,突然扯着我聊天。聊了几句后,她说:为啥你写作和聊天,感觉不是一个人啊。我问,何出此言。她说:写作的时候挺理想的,聊天挺实现。我说:理想是个奢侈品,要看你消费不消费得起。  促使她产生这番感慨的原因是她告诉我她要去澳大利亚留学。  我问:为什么要去?她说:在国内呆着处处不顺,生存不下去。她还带点自我调侃地解释道:人长得也不好看,在工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嘛,也一般般。  这姑娘,好像把
期刊
前几天新闻报道了一则有关火灾的消息,丈夫在火灾后说的一句话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现场视频可以看到,起火房间火势凶猛,浓烟直冲楼顶的住户家。消防及时控制火势,但整个屋子也是一片狼藉,墙面开裂房门被烧焦,床也只剩下骨架。  户主孟女士称,早上孩子尿湿了床单和裤子,她用吹风机来吹床单,孩子哭闹起来,她放下吹风机去给孩子穿裤子,随后吹风机爆开,引燃了床头的靠枕。  孟女士很伤心,丈夫只好安慰她:“不就
期刊
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真正做了父母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深有体会。一些父母总希望孩子能乖一些,听话一些,省事一些,麻烦越少越好,甚至失去耐心的父母不惜拳脚相加。忽略了孩子向我们发出的信号,也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父母老是让孩子乖,让孩子听话,却忽略了孩子背后不愿意听父母讲话的根本原因。如果父母都不曾认真的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孩子又如何发自内心的听从父母?  所以父母需要学习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