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企业单位存在较大的差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难以适应现代化组织机构的发展要求,为此必须要对其财务管理发展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基于此实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促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特征极其财務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主要是政府通过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性机构,其主要在政府的领导下确保社会各项事业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事业单位有别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其具备的主要特征:①事业单位主要经营目的是服务社会,所以不会创造经济效益,对于收取的服务费及商品费用均按成本价格计算:②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而为事业单位提供资金也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且通常收益与投资也不成正比:③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无须考虑出售、转让、清算等问题,同时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资金提供者的要求对资金进行使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为其经营管理的关键,其主要为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支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呈现以下两种特点: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较为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具市场经济规律来调整财务管理,促使其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由此改变,继而产生招待费开支制度等,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越发严格起来。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从组织资金转变为管理资金。当前我国对财政经费实施了严格的审批制度,致使其开展业务费用及办公费用被大大削减,而政府采购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的使用实施严格的监管,而事业单位经营产生的收益由财政部门监管,从根本上对收人多元化、支出随意化进行了限制。为了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心转为管理资金。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基础操作不规范
财务基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其要求日常工作的规范性,操作程序的准确性。然而对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的操作却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并非全职职工,很多都是兼职业务。而且有的事业单位还自行印制、购买发票的现象,相关部门对于票据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其在发票处理方面较为随意。此外,报销的流程不够细致、严格,也没有对业务操作的合理性进行监管,很多的章程、规范、制度仅仅是表面文章。而且对于报表的编制也不够规范,对于报表附注、财务状况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对于以上财务基础工作的处理不够规范,对于后续财务分析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事业单位重大方案及决策的确定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继而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预算意识不够强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是保障财务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事业单位根本属性不在于盈利,而且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匮乏,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财务部门人员少,在时间较短、编制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导致财务预算的编制出现漏洞,使得预算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其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效果不够明显。由于预算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且没有对预算进行正确的编制,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够详尽、不够真实,如此便会造成预算反复更改的情况,为资金不良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另外,预算监督不严也会助涨部分人员恣意妄为的嚣张气焰。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善
事业单位的根基就是固定资产,其是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保障。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加快,财务部门职能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促使固定资产的种类细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总资产中占比不断升高,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早在7年前国家推出了新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与管理标准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对固定资产的限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于此过程出现的违规现象也要进行相应的问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部分由财政拨款,为了完成预算支付进度,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随意购置或者重复购置,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不仅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也难以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没有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固定资产初始核算与计提折旧,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盘点、清查,导致可用固定资产与在用固定资产没有清楚划分,这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影响较大。
(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通常事业单位都是人才济济,为我国各项重要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无须承担盈利的压力,所以财务管理与企业单位相比较为简单,对于岗位的划分不够详细,导致人员编制方面不够完整,促使大部分财务人员难以将工作视为己任,很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的慢慢吞吞、草草了事;而且事业单位工作俗称“铁饭碗”,部分员工满足于公职的安逸,而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没有对理论知识的研究,没有对实践工作的总结。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整个财务部门管理机制退化、管理模式陈旧,最终称为事业单位前进的绊脚石。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加大对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监督已是有目共睹,为此加强对日常财务基础工作的检查、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和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对于日常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且要明确票据所开展的活动,并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关注。其次,要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同时还要对关键的环节给予严格的指导和控制,从而确保每项操作都能够按照既定的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将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备案。此外,在财务管理监督中需要全员参与,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此便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对财务预算的重视
财务预算能够将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真实地呈现出来,所以从预算编制开始直至监督反馈结束都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度。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将财政资金收入、支出兩大现金流动情况,按照各个部门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预算编制法促使增量预算与零基础预算、弹性预算与固定预算进行有效的融合,收集工作资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将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不断减小。此外,事业单位必须要在预算执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对于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潜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将预算的考核、评估合理的纳入在预算过程中,从而为预算的执行提供动力支持:对于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进行严密的监察,保证专项资金能够专款专用。
(三)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须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风险管控,其是提升财务管理意识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意识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养中获得的,要想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要不断地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督促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个人素养,可为单位内部人员提供培训教育,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基于高素质、高能力的前提下,对财务风险的识别、控制实施的游刃有余。同时财务人员还要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遇有效地掌握,对于出现的风险要及时地应对,并在统计模型、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对财务风险进行可观的分析,且基于此制定应急预案、防范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国家政策的辅助
虽然事业单位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无法与企业单位相媲美,但是却能够为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事业单位参与了国家的经济分配,为此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实施一系列的宏观调控,而且还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与指导。例如:实施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办法,从而促使资金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还能有效遏制贪赃枉法现象的滋生。
四、结束语
当前事业单位都是各类人才向往的圣地,也能够保障人们能够稳定的工作与生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还要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其财务管理过程中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参考文献:
[1]常思扬.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8):18-18.
[2]武俊,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64-6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特征极其财務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主要是政府通过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性机构,其主要在政府的领导下确保社会各项事业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事业单位有别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其具备的主要特征:①事业单位主要经营目的是服务社会,所以不会创造经济效益,对于收取的服务费及商品费用均按成本价格计算:②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而为事业单位提供资金也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且通常收益与投资也不成正比:③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无须考虑出售、转让、清算等问题,同时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资金提供者的要求对资金进行使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为其经营管理的关键,其主要为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支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呈现以下两种特点: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相对较为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具市场经济规律来调整财务管理,促使其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由此改变,继而产生招待费开支制度等,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越发严格起来。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从组织资金转变为管理资金。当前我国对财政经费实施了严格的审批制度,致使其开展业务费用及办公费用被大大削减,而政府采购部门与会计核算中心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的使用实施严格的监管,而事业单位经营产生的收益由财政部门监管,从根本上对收人多元化、支出随意化进行了限制。为了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地利用,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心转为管理资金。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基础操作不规范
财务基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其要求日常工作的规范性,操作程序的准确性。然而对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的操作却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部分事业单位的出纳人员并非全职职工,很多都是兼职业务。而且有的事业单位还自行印制、购买发票的现象,相关部门对于票据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其在发票处理方面较为随意。此外,报销的流程不够细致、严格,也没有对业务操作的合理性进行监管,很多的章程、规范、制度仅仅是表面文章。而且对于报表的编制也不够规范,对于报表附注、财务状况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对于以上财务基础工作的处理不够规范,对于后续财务分析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事业单位重大方案及决策的确定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继而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预算意识不够强
在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是保障财务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事业单位根本属性不在于盈利,而且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匮乏,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财务部门人员少,在时间较短、编制方法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导致财务预算的编制出现漏洞,使得预算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其次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效果不够明显。由于预算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且没有对预算进行正确的编制,导致预算编制内容不够详尽、不够真实,如此便会造成预算反复更改的情况,为资金不良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另外,预算监督不严也会助涨部分人员恣意妄为的嚣张气焰。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善
事业单位的根基就是固定资产,其是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保障。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体制深化改革的不断加快,财务部门职能及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促使固定资产的种类细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总资产中占比不断升高,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早在7年前国家推出了新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与管理标准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对固定资产的限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于此过程出现的违规现象也要进行相应的问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大部分由财政拨款,为了完成预算支付进度,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随意购置或者重复购置,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不仅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也难以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没有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固定资产初始核算与计提折旧,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盘点、清查,导致可用固定资产与在用固定资产没有清楚划分,这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影响较大。
(四)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通常事业单位都是人才济济,为我国各项重要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无须承担盈利的压力,所以财务管理与企业单位相比较为简单,对于岗位的划分不够详细,导致人员编制方面不够完整,促使大部分财务人员难以将工作视为己任,很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的慢慢吞吞、草草了事;而且事业单位工作俗称“铁饭碗”,部分员工满足于公职的安逸,而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没有对理论知识的研究,没有对实践工作的总结。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整个财务部门管理机制退化、管理模式陈旧,最终称为事业单位前进的绊脚石。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加大对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监督已是有目共睹,为此加强对日常财务基础工作的检查、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加强和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对于日常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且要明确票据所开展的活动,并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关注。其次,要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同时还要对关键的环节给予严格的指导和控制,从而确保每项操作都能够按照既定的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并将整个管理过程进行备案。此外,在财务管理监督中需要全员参与,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此便能够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对财务预算的重视
财务预算能够将事业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真实地呈现出来,所以从预算编制开始直至监督反馈结束都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度。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将财政资金收入、支出兩大现金流动情况,按照各个部门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预算编制法促使增量预算与零基础预算、弹性预算与固定预算进行有效的融合,收集工作资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将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不断减小。此外,事业单位必须要在预算执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对于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潜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提高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将预算的考核、评估合理的纳入在预算过程中,从而为预算的执行提供动力支持:对于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进行严密的监察,保证专项资金能够专款专用。
(三)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须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风险管控,其是提升财务管理意识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意识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养中获得的,要想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要不断地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督促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个人素养,可为单位内部人员提供培训教育,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基于高素质、高能力的前提下,对财务风险的识别、控制实施的游刃有余。同时财务人员还要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对于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遇有效地掌握,对于出现的风险要及时地应对,并在统计模型、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对财务风险进行可观的分析,且基于此制定应急预案、防范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国家政策的辅助
虽然事业单位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无法与企业单位相媲美,但是却能够为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事业单位参与了国家的经济分配,为此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实施一系列的宏观调控,而且还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与指导。例如:实施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办法,从而促使资金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还能有效遏制贪赃枉法现象的滋生。
四、结束语
当前事业单位都是各类人才向往的圣地,也能够保障人们能够稳定的工作与生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新月异,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还要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其财务管理过程中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参考文献:
[1]常思扬.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8):18-18.
[2]武俊,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