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区域内的防洪和治涝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将改善地区水环境,有显著的防洪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
为了实现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对需要治理的水文条件、河道特点等进行深人分析,并以此确定方案。首先,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其次,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及阻水障碍,确保河道畅通。最后。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道的同时不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道的保护。河道的拓宽虽然可加大泄洪量,减少上游的防洪压力。但是也会给下游带来抗洪压力。因此,在对河道进行戳弯取直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结算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一、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性
发达的经济需要防洪安全保障,经济越发达,洪灾损失越大。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河流沿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随着城镇扩大,用水矛盾加剧。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日趋紧张,与河争地的现象日渐突出,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工厂、住宅不断向河道发展,挤占河道,致使河道日渐萎缩,水流紊乱、洪水宣泄不畅,从而加大了洪灾损失。所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这一矛盾,需要认真搞好河道防洪规划,确保河道畅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原则
坚持多功能协调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湖水系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能需求,不可片面强调防洪、排水等功能,忽略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也不可一味地强调生态维护,降低了城市的防洪、排水安全要求。
坚持规划留有余地的原则。河道治理规划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完善的动态规划,科学的规划应充分留有余地,为未来的规划更新提供空间,以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河湖水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河湖水系治理规划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治理标准、原则、方法。通过全流域范围内的雨洪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源调度补给、水质净化等工程、非工程措施,实现对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认知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河湖水系的治理过程中,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亲水空间、水陆过渡带等,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河道防洪治理规划中的要点
1、统一规划,明确重点
一条河流大都在成百甚至上千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容易导致各自为政,自行规划。要使河流治理规划合理可行,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河道主管机关必须对河流进行流一规划,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再则,根据河流沿岸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和历年洪水成灾的损失大小确定其重点。在潇河河道的规划中,因潇河流经晋中市区。故该段河道应为规划治理的重点;而下游发生洪水时主要是大片农作物受淹,规划时可作为一般河段考虑;而昔阳、寿阳段属山区段。河段内洪水仅导致农作物短时受淹,损失不大,因此可以暂不设防。主要采取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减少洪灾损失。
2、河道的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因此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点。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线。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面。面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体。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四、清淤
清淤要考虑冲淤平衡及河势稳定。从河道现状情况看,目前河道冲淤基本平衡,故清淤重点在于深槽部分的污染底泥。这部分底泥对旱季基流污染较大,而目前滩地上的淤积在旱季对河道水质影响不大,如全部清除,将会重新淤积,故为保持河流河势稳定及河流冲淤平衡,只对平滩水位以下影响水质的部分进行清淤,平滩水位以上尽量少清淤,重点清除表面垃圾。再通过滩地边抛石,固定浅滩形态,以利河势稳定。
五、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程的管理要点
(一)堤坝及其配套工程
严格做好河道确权范围内堤身、穿堤、跨堤建筑物的管理,建立工程观测制度,做好水位、堤身沉降、位移、浸润线、堤身表面观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一支堤坝养护维修队伍,及时对堤坝进行养护、检修,保证堤坝完整。
(二)节制闸、挡潮闸
1、控制运用
节制闸、挡潮闸控制运用遵照“局部服从全局,全局照顾局部,兴利服从防洪,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水资源,与上下游和相邻有关工程密切配合运用。根据工程蓄水情况和农田灌溉需要,适时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防止对沿河土地造成次生盐渍化。冬春季节控制迁宜于农业灌溉的闸上水位,汛期开闸行洪。当流域内发生涝灾和洪水时,应及时排涝和泄洪。
2、闸门控制运用
(1)闸门启闭严格按照启闭程序、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启闭时,应同时分级均匀启闭;不同时启闭时,应由中间孔向两边依次对称开启,由两边依次向中间对称关闭。
(2)过闸流量必须与下游水位相适应,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
(3)关闭或减小过闸流量时,应避免下游河道水位降落过快。
(4)避免闸门停留在发生振动的位置上运用。
3、检查观侧
(1)监视水情和水流形态、工程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掌握水情、工程变化规律,为正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对水闸检查应做到经常性、定期性,当遇到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还应对水闸进行特别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验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科研成果,为发展水利科学技术提供资料。
六、总结
河道的有效防洪治理规划可提高区域防洪标准,确保区域防洪安全,消除洪水隐患,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河流建设的主体,通过制定建没目标及效果评价指标,将多方面知识、经验加以综合、贯通,在实际施工中使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生物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李书建,杨宇栋.城市水系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控制探讨[J].人民长江.2009(16)
[2]郭金燕.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北京水务.2008(5)
[3]朱闻博,胡仁贵,洪忠.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
[4]蓝俊东.依法加强采砂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J].中国水利.2006(22)
[5]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编著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1—34.
【关键词】 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
为了实现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对需要治理的水文条件、河道特点等进行深人分析,并以此确定方案。首先,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其次,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及阻水障碍,确保河道畅通。最后。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道的同时不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道的保护。河道的拓宽虽然可加大泄洪量,减少上游的防洪压力。但是也会给下游带来抗洪压力。因此,在对河道进行戳弯取直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结算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一、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性
发达的经济需要防洪安全保障,经济越发达,洪灾损失越大。洪水灾害严重影响着河流沿岸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随着城镇扩大,用水矛盾加剧。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土地日趋紧张,与河争地的现象日渐突出,受短期经济利益驱动,工厂、住宅不断向河道发展,挤占河道,致使河道日渐萎缩,水流紊乱、洪水宣泄不畅,从而加大了洪灾损失。所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这一矛盾,需要认真搞好河道防洪规划,确保河道畅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原则
坚持多功能协调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湖水系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在治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功能需求,不可片面强调防洪、排水等功能,忽略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也不可一味地强调生态维护,降低了城市的防洪、排水安全要求。
坚持规划留有余地的原则。河道治理规划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更新、完善的动态规划,科学的规划应充分留有余地,为未来的规划更新提供空间,以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河湖水系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河湖水系治理规划必须统筹考虑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规划治理标准、原则、方法。通过全流域范围内的雨洪控制、面源污染控制、水源调度补给、水质净化等工程、非工程措施,实现对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的,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认知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河湖水系的治理过程中,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创造亲水空间、水陆过渡带等,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河道防洪治理规划中的要点
1、统一规划,明确重点
一条河流大都在成百甚至上千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容易导致各自为政,自行规划。要使河流治理规划合理可行,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河道主管机关必须对河流进行流一规划,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再则,根据河流沿岸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和历年洪水成灾的损失大小确定其重点。在潇河河道的规划中,因潇河流经晋中市区。故该段河道应为规划治理的重点;而下游发生洪水时主要是大片农作物受淹,规划时可作为一般河段考虑;而昔阳、寿阳段属山区段。河段内洪水仅导致农作物短时受淹,损失不大,因此可以暂不设防。主要采取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减少洪灾损失。
2、河道的平面布置规划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平面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甚至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因此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点。点就是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
线。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
面。面是处理好整条河流的平面、断面和挡水面之间的关系。平面上可实测二千分之一以内的地形图进行布置,以达到整体效果;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体。体就是要达到治理河道的整体效果,结合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改造项目,统筹规划,协调布置,互不干扰,分步分项逐步实施,做到规划中与治理后的效果一致。
四、清淤
清淤要考虑冲淤平衡及河势稳定。从河道现状情况看,目前河道冲淤基本平衡,故清淤重点在于深槽部分的污染底泥。这部分底泥对旱季基流污染较大,而目前滩地上的淤积在旱季对河道水质影响不大,如全部清除,将会重新淤积,故为保持河流河势稳定及河流冲淤平衡,只对平滩水位以下影响水质的部分进行清淤,平滩水位以上尽量少清淤,重点清除表面垃圾。再通过滩地边抛石,固定浅滩形态,以利河势稳定。
五、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程的管理要点
(一)堤坝及其配套工程
严格做好河道确权范围内堤身、穿堤、跨堤建筑物的管理,建立工程观测制度,做好水位、堤身沉降、位移、浸润线、堤身表面观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建立一支堤坝养护维修队伍,及时对堤坝进行养护、检修,保证堤坝完整。
(二)节制闸、挡潮闸
1、控制运用
节制闸、挡潮闸控制运用遵照“局部服从全局,全局照顾局部,兴利服从防洪,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综合利用水资源,与上下游和相邻有关工程密切配合运用。根据工程蓄水情况和农田灌溉需要,适时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防止对沿河土地造成次生盐渍化。冬春季节控制迁宜于农业灌溉的闸上水位,汛期开闸行洪。当流域内发生涝灾和洪水时,应及时排涝和泄洪。
2、闸门控制运用
(1)闸门启闭严格按照启闭程序、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启闭时,应同时分级均匀启闭;不同时启闭时,应由中间孔向两边依次对称开启,由两边依次向中间对称关闭。
(2)过闸流量必须与下游水位相适应,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
(3)关闭或减小过闸流量时,应避免下游河道水位降落过快。
(4)避免闸门停留在发生振动的位置上运用。
3、检查观侧
(1)监视水情和水流形态、工程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掌握水情、工程变化规律,为正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对水闸检查应做到经常性、定期性,当遇到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还应对水闸进行特别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验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科研成果,为发展水利科学技术提供资料。
六、总结
河道的有效防洪治理规划可提高区域防洪标准,确保区域防洪安全,消除洪水隐患,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将成为河流建设的主体,通过制定建没目标及效果评价指标,将多方面知识、经验加以综合、贯通,在实际施工中使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生物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李书建,杨宇栋.城市水系发展与保护的规划控制探讨[J].人民长江.2009(16)
[2]郭金燕.确定城市防洪标准与河道防洪标准的几点认识[J].北京水务.2008(5)
[3]朱闻博,胡仁贵,洪忠.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9).
[4]蓝俊东.依法加强采砂管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J].中国水利.2006(22)
[5]许士国,高永敏,刘盈斐.编著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