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学家埃富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个“困难”就在于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基本活动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忽略了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使课堂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学案导学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以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为手段,以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生活为重点,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含义: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加强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能够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巩固和扩大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如何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呢?“学案导学”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初中思想品德实施“学案导学”合乎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设计学案时教师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鼓励和支持学生,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小组讨论合作、主动探索知识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有思考和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品德的生成,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这一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教师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践行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需要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教师在准备学案前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对信息和资料进行有效的筛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团结合作,发扬集体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学案的编制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智慧,所以整个编制的过程不应该是某一位教师单枪匹马进行的,而应该是凝集备课组甚至是学科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只有不断地相互交流,才能不断地提升能力。
为设计一个合格的学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学案。学案的实施过程也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监控能力和指导能力等提出了挑战,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四、有利于构建思想品德课生命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仍然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主阵地。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珍爱生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思维空间还给学生,突出初中阶段政治课的“品德”地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于改变以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好、感受过程、体验成功为基本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既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课堂应该是宽容幼稚、善待幼稚的地方,课堂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使师生关系呈现出“亦师亦友”的和谐状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忽略了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使课堂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学案导学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以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为手段,以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生活为重点,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课堂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含义: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加强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能够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巩固和扩大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如何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呢?“学案导学”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初中思想品德实施“学案导学”合乎现代教育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设计学案时教师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鼓励和支持学生,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小组讨论合作、主动探索知识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有思考和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品德的生成,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这一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教师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践行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需要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教师在准备学案前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对信息和资料进行有效的筛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团结合作,发扬集体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学案的编制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智慧,所以整个编制的过程不应该是某一位教师单枪匹马进行的,而应该是凝集备课组甚至是学科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只有不断地相互交流,才能不断地提升能力。
为设计一个合格的学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学案。学案的实施过程也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监控能力和指导能力等提出了挑战,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四、有利于构建思想品德课生命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仍然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主阵地。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能够自由地珍爱生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思维空间还给学生,突出初中阶段政治课的“品德”地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于改变以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好、感受过程、体验成功为基本特征。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既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课堂应该是宽容幼稚、善待幼稚的地方,课堂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唤醒、发现和构建的地方。在“导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使师生关系呈现出“亦师亦友”的和谐状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