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开展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儿科患儿及家长(患儿及家长绑定一起进行随机分组,1名患儿对应1名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无特殊心理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MHAS评分、家长SAS、SA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PMHAS评分及家长SAS、S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5.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护理中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既能促使家长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加强医患沟通和理解,又能促进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89-02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治疗4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儿家长也纳入标准,患儿年龄3-7岁,平均5.3±1.5岁;家长年龄21-50岁,平均39.8±11.5岁;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家长的年龄及SAS、SA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调查方法
2.1患儿心理健康测评:出院时在护士和家长指导下使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PMHAS》对患儿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涉及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品行交往及不良习惯等,无计0分,偶尔计1分,经常计2分,评分越低,测评结果越健康[1]。
2.2家长心理自评量表:出入院时家长独立完成SAS、SAD量表,文化程度低或不能理解问卷者由实施者解释指导。无焦虑或抑郁标准分<50分;轻≥50分;中≥60分;重≥70分。
2.3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家长独立完成。
3、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
3.1焦虑心理: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诊疗流程的不了解、疾病知识的缺乏及患儿病情的担忧导致家长焦虑紧张、抑郁烦躁情绪的产生;经济条件困难亦是重要原因。
3.2恐惧心理:危重症或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效果差,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预后充满恐惧、怀疑、相关检查操作的危险性、治疗用药的有效性等均增加家长的恐惧心理。
3.3不信任心理:对医护专业素质和技能的不信任,侵入性操作时的不配合;拒绝经验不足医护人员的治疗性操作;病程长者易怀疑诊疗计划和药物疗效;期望值高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怀疑治疗方案的不合理。
4、数据处理
两组资料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护理措施
对照组无特殊心理护理,按照传统护理流程进行。观察组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下。
1、焦虑心理的护理
入院详细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相关检查室位置和住院流程;讲解疾病发病过程、诊疗计划、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症状、新进展和不良反应进行告知,鼓励家长有战胜疾病信心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减少焦虑情绪。
2、恐惧心理的护理
针对危重症患儿家长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每个步骤的治疗手段和疗效;强调可能出现不良预后的同时介绍既往成功治愈病例,树立家长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侵入性操作详细解释操作必要性和步骤中可能出现的症状,让家长进行患儿的配合沟通,消除恐惧心理。
3、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素质和技术,熟练掌握临床设备仪器的应用,严格把握操作的细节要点,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适应性的语言技巧、人文化的沟通行为及强硬型的专业技能去除家长的不信任心理。
三、效果评价
观察组患儿出院时的PMHAS评分及家长的SAS、S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5.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四、体会
现代医学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实护理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护理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医护比例和护患比例失调导致护理工作落实困难等[2]。家长是医护和患儿之间的桥梁,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辅助作用。患儿家长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很多,其中与社会的不良医护关系和医疗环境、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迁就、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医疗知识的匮乏等密切相关[3]。本研究中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家长的SAS和SAD自评量表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的评分,表明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起着促进作用。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的PMHAS评分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儿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密切相关。
儿科护理中患儿是中心,家长是重心,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心理支持起着重要作用。儿科护理应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家长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儿科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促进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颖.浅谈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J].求医问药,2012,10(7):10-11.
[2] 钟秋霞,郑定容.心理护理干预儿科患者家属焦虑情绪[J].现代护理,2014,12(13):82-83.
[3] 罗美芳,罗先桂.儿科护理新进展研究[J].中國卫生标准管理,2014,5(2):84-85.
【关键词】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89-02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治疗4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儿家长也纳入标准,患儿年龄3-7岁,平均5.3±1.5岁;家长年龄21-50岁,平均39.8±11.5岁;两组患儿的病历资料、家长的年龄及SAS、SA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调查方法
2.1患儿心理健康测评:出院时在护士和家长指导下使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PMHAS》对患儿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涉及情绪性格、社会适应、品行交往及不良习惯等,无计0分,偶尔计1分,经常计2分,评分越低,测评结果越健康[1]。
2.2家长心理自评量表:出入院时家长独立完成SAS、SAD量表,文化程度低或不能理解问卷者由实施者解释指导。无焦虑或抑郁标准分<50分;轻≥50分;中≥60分;重≥70分。
2.3满意度调查: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家长独立完成。
3、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
3.1焦虑心理: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诊疗流程的不了解、疾病知识的缺乏及患儿病情的担忧导致家长焦虑紧张、抑郁烦躁情绪的产生;经济条件困难亦是重要原因。
3.2恐惧心理:危重症或慢性疾病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效果差,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对患儿疾病的预后充满恐惧、怀疑、相关检查操作的危险性、治疗用药的有效性等均增加家长的恐惧心理。
3.3不信任心理:对医护专业素质和技能的不信任,侵入性操作时的不配合;拒绝经验不足医护人员的治疗性操作;病程长者易怀疑诊疗计划和药物疗效;期望值高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怀疑治疗方案的不合理。
4、数据处理
两组资料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护理措施
对照组无特殊心理护理,按照传统护理流程进行。观察组增加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下。
1、焦虑心理的护理
入院详细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相关检查室位置和住院流程;讲解疾病发病过程、诊疗计划、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针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症状、新进展和不良反应进行告知,鼓励家长有战胜疾病信心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减少焦虑情绪。
2、恐惧心理的护理
针对危重症患儿家长详细讲解疾病发生发展每个步骤的治疗手段和疗效;强调可能出现不良预后的同时介绍既往成功治愈病例,树立家长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侵入性操作详细解释操作必要性和步骤中可能出现的症状,让家长进行患儿的配合沟通,消除恐惧心理。
3、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护理素质和技术,熟练掌握临床设备仪器的应用,严格把握操作的细节要点,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适应性的语言技巧、人文化的沟通行为及强硬型的专业技能去除家长的不信任心理。
三、效果评价
观察组患儿出院时的PMHAS评分及家长的SAS、S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5.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四、体会
现代医学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实护理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护理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医护比例和护患比例失调导致护理工作落实困难等[2]。家长是医护和患儿之间的桥梁,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沟通辅助作用。患儿家长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很多,其中与社会的不良医护关系和医疗环境、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迁就、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医疗知识的匮乏等密切相关[3]。本研究中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组家长的SAS和SAD自评量表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的评分,表明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起着促进作用。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的PMHAS评分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儿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与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和积极情绪的影响密切相关。
儿科护理中患儿是中心,家长是重心,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心理支持起着重要作用。儿科护理应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家长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儿科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促进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颖.浅谈儿科护理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J].求医问药,2012,10(7):10-11.
[2] 钟秋霞,郑定容.心理护理干预儿科患者家属焦虑情绪[J].现代护理,2014,12(13):82-83.
[3] 罗美芳,罗先桂.儿科护理新进展研究[J].中國卫生标准管理,2014,5(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