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写一篇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摘自一位来自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得。所引材料前段谈论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积淀的“泥土味道”,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让他自己形成了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了坚忍、从容,收获了家国情怀。后段主要是自己对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奔小康工作进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小结与反思。
因此,材料的关键词主要有“家国情怀”“脱贫攻坚”“奔小康”“创业致富”“乡村生机”“乡村活力”等。考生审读材料进行立意构思,需要整体感知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或者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想。
写作时,还需要关注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演讲稿、书信、随笔。写作任务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写作情境,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也提示了读者对象。考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写作任务外,需要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注意体现出文体特征,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正确立意:触摸泥土味道,收获家国情怀;
奔向小康路,需要有志青年去扎根、改造、发展;
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
触摸乡村的喜与悲,体会乡民的爱与痛。
素材及化用
1.数万名奋斗在乡村的扶贫工作者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西全省一共选拔了1.22万名干部,派到第一线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此外还有3.97万名工作队员工作在基层。这几年,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自己的生命,默默地工作着。其中,有39人永远地倒下了。
化用例段:今天的乡村与城市的距离虽然正在逐渐缩小,包括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更包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距离的缩小,并不完全由经济状况决定,而是来自一种形而上的动力,是多少扶贫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成果。正是数以万计的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及扶贫工作队员,用他们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去触摸乡村的味道,点燃贫困的乡村和人们的热情,进而引发了农村这个曾经的“化石”真正开始“聚变”和“裂变”。
2.“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习近平
化用例段:脱贫攻坚,尤其是产业脱贫,找准了“路子”,就要迈开“步子”,勇敢去做。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的关键时期,众多贫困地区通过“公司 农户”的方式,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司和农民彼此受益,这一切让习近平总书记很兴奋:“既然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好路子,那就勇敢去做、大胆去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总书记的“三农”情怀,将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3.乡村教育的守望者——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孙浩
孙浩,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20年,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做农村娃身边最亲的人,走进留守孩子们的内心。他深入研究农村课堂,形成了质朴自然的教学风格。他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新疆皮山县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教育脱贫做出了贡献。
化用例段:二十年前,一個毛头小伙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守护好乡村教育这片麦田,他就是孙浩。二十年来,他用心耕耘、用爱呵护,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他坚守信念、不忘初衷,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乡村教育;他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执着践行着当初的誓言。如今,微风轻抚,麦浪起伏,一波赶着一波推向远方,而那些麦穗一样的孩子,仿佛在招手致敬。巨大的责任感在孙浩的心底不断地涌动,他正触摸着乡村的味道,诉说着对大地的深情。
例文
触摸乡村味道,托起时代担当
□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写一篇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摘自一位来自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得。所引材料前段谈论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积淀的“泥土味道”,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让他自己形成了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了坚忍、从容,收获了家国情怀。后段主要是自己对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奔小康工作进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小结与反思。
因此,材料的关键词主要有“家国情怀”“脱贫攻坚”“奔小康”“创业致富”“乡村生机”“乡村活力”等。考生审读材料进行立意构思,需要整体感知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或者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想。
写作时,还需要关注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演讲稿、书信、随笔。写作任务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写作情境,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也提示了读者对象。考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写作任务外,需要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注意体现出文体特征,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正确立意:触摸泥土味道,收获家国情怀;
奔向小康路,需要有志青年去扎根、改造、发展;
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
触摸乡村的喜与悲,体会乡民的爱与痛。
素材及化用
1.数万名奋斗在乡村的扶贫工作者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西全省一共选拔了1.22万名干部,派到第一线的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此外还有3.97万名工作队员工作在基层。这几年,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自己的生命,默默地工作着。其中,有39人永远地倒下了。
化用例段:今天的乡村与城市的距离虽然正在逐渐缩小,包括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更包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距离的缩小,并不完全由经济状况决定,而是来自一种形而上的动力,是多少扶贫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成果。正是数以万计的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及扶贫工作队员,用他们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去触摸乡村的味道,点燃贫困的乡村和人们的热情,进而引发了农村这个曾经的“化石”真正开始“聚变”和“裂变”。
2.“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习近平
化用例段:脱贫攻坚,尤其是产业脱贫,找准了“路子”,就要迈开“步子”,勇敢去做。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的关键时期,众多贫困地区通过“公司 农户”的方式,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司和农民彼此受益,这一切让习近平总书记很兴奋:“既然找到了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好路子,那就勇敢去做、大胆去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总书记的“三农”情怀,将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3.乡村教育的守望者——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孙浩
孙浩,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20年,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做农村娃身边最亲的人,走进留守孩子们的内心。他深入研究农村课堂,形成了质朴自然的教学风格。他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新疆皮山县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教育脱贫做出了贡献。
化用例段:二十年前,一個毛头小伙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守护好乡村教育这片麦田,他就是孙浩。二十年来,他用心耕耘、用爱呵护,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田;他坚守信念、不忘初衷,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乡村教育;他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执着践行着当初的誓言。如今,微风轻抚,麦浪起伏,一波赶着一波推向远方,而那些麦穗一样的孩子,仿佛在招手致敬。巨大的责任感在孙浩的心底不断地涌动,他正触摸着乡村的味道,诉说着对大地的深情。
例文
触摸乡村味道,托起时代担当
□广西梧州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