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发病情况、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经过介绍了一起雏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过程,并总结了其诊治体会,以期为雛鹅发生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症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98-02
鹅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雏鹅,主要是呼吸道(尤其肺和气囊)感染发生炎症,造成大批死亡,是鹅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总称,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眼炎等。2012年9月初,安徽省肥东县某养鹅专业户饲养的雏鹅发生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购入雏鹅2 000只,1日龄注射小鹅宝,育雏方式为地面垫料平养,垫料为稻草;饲喂肉雏鸭配合料及碾米厂剩余碎米。7日龄开始发病,至26日龄时,累计死亡300~400只。期间陆续用几种抗菌硫酸素(新霉素、环丙沙星等)和抗病毒药(双黄连、利巴韦林等),效果不显著。垫料潮湿,场地脏乱,可见雏鹅绒毛脏污、粘结,部分雏鹅精神不振、减食,最后瘫痪,抽搐死亡。垫料从未更换,只是在湿垫料上再添干稻草,掀开垫料可见垫草已明显霉变。
2 症状
病鹅呼吸次数增加,带有摩擦音,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当气囊破裂时,呼吸时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闭眼伸颈,张口喘气。病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眼鼻流液,食欲减少,饮欲增加,迅速消瘦。后期,病鹅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出现下痢,拉白色稀粪。病程一般在7 d左右。曲霉菌性眼炎,通常是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一黄色干酪样小球,致使眼睑鼓起。有的还可见角膜中央形成溃疡[1]。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肺部和气囊,肺部见有曲霉菌菌落和粟粒大至绿豆大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其质地较硬,切面可见有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气囊可见有同心圆状的黄色坏死灶以及气囊炎症状,肝、心、肾和脾脏等器官。除肺部和气囊外,在气管支气管或肠浆膜肝脏肾脏等也发现霉菌病灶。部分病鹅心包膜增厚,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覆盖1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膜[2]。肠道充血、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出现卡他性炎症[3]。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临诊上有呼吸困难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可知发病季节是夏季,高温多雨潮湿,该场环境条件极差,特别是发霉的稻草垫料,饲喂发霉的碾米下脚料碎米。病理剖检方面有特征性病变——肺和气囊膜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灶,部分有包心包肝症状。因此,初步诊断为鹅曲霉菌病混合大肠杆菌感染,同时本病的确实诊断采取了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4.2.1 镜检。分别取肺部、气囊上的结节,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氢氧化钾,挑碎病料,在火焰上微微加热后盖片,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菌丝有枝,具中隔,细胞多核,顶球膨大,分生孢子呈串珠状,在孢子柄顶部囊上呈放射状排列[1]。制作肝触片,革兰氏染色,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阴性小杆菌。
4.2.2 分离培养。取有黄色结节的肺组织小块,接种于沙堡氏琼脂平板,37 ℃温箱培养,初期见有灰白色绒毛状菌落生长,菌落直径3~4 cm,扁平、面粉状,逐渐扩散,菌落颜色变为浅灰色、灰绿色以及黑色,而菌落周围仍为白色。取培养物镜检,见分生孢子穗柱状,菌丝有隔,顶囊呈烧瓶状。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分别接种于几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后,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微隆起、湿润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的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上形成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4-5]。因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以及有饲喂霉变饲料,诊断为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 治疗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立即停止饲喂发霉的碎米,彻底清除发霉的稻草,改换新鲜、干燥的稻草。清扫鹅舍,并用0.2%~0.5%硫酸铜溶液和百毒杀全面喷洒鹅舍,每天喷1次,连续喷7 d,对鹅舍内进行彻底消毒。饮水器、料槽等鹅接触过的用具用0.2%~0.5%硫酸铜溶液浸泡后改换百毒杀溶液浸泡。随后鹅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密闭门窗6 h),消毒后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5.2 药物治疗
针对曲霉菌病,用制霉菌素,剂量为每100只雏鸡1次用50万U,拌料,每天喂2次,连用3 d。改换克霉唑(人工合成的广谱抗霉菌药),每100只雏鸡用1 g,混合在饲料内喂给,连用2 d。饮水中添加硫酸铜(1∶2 000倍稀释),连喂5 d。针对大肠杆菌病,做药敏试验,结果丁胺卡钠霉素高敏。在喂料后停水1~2 h,饮用丁胺卡钠霉素100 g对水1 000 kg,每天2次,连用5 d,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喝完后换上硫酸铜(1∶2 000倍稀释)自由饮用。采取上述措施后5 d,该鹅群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大批量死亡已基本停止,逐渐恢复正常。
6 体会
常见的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是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其他的曲霉也有不同程度地致病性。孢子成熟后随空气四处飘散[6-7],在密闭环境下,被雏鹅吸入,定居在肺脏和气囊,引发呼吸道症状。曲霉菌除直接致病外,其产生的霉菌毒素也可导致畜禽中毒,加重肝脏解毒负担,超出肝脏代谢功能时,肝脏往往表现出病变。笔者在临床诊断时,见到该养殖户用霉变碎米喂鹅,阴雨天气导致稻草发霉,垫料也常用发霉的稻草,这些都极易引起曲霉菌病。鹅舍潮湿,垫料发霉也易引起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使用未霉变的垫料和饲料是预防该病的最佳措施。经常翻晒和更换鹅的垫料,育雏室要保持通风、干燥、卫生,并经常消毒饲槽和饮水器具;合理调节育雏室的温度,使温度保持稳定,逐步随着雏禽日龄降温;控制孵化室的卫生,防止雏鹅的霉菌感染;在进行雏鹅饲养之前,对育雏室进行清理消毒,可用甲醛液薰蒸消毒和0.3%过氧乙酸消毒[3,8-9]。
7 参考文献
[1] 赵德龙.一起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化农业,2009(5):32.
[2] 何继富.禽曲霉菌病的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4(8):41-42.
[3] 王鉴,史明基,任才音.雏鹅菌病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5,22(4):26.
[4] 刘兆刚,孙爱团.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农家之友,2008(14):61.
[5] 吕晓春,王国忠,胡理明,等.雏鸡白痢与曲霉菌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79.
[6] 蒋晓,王辉.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6,26(9):45.
[7] 李万年,郭万军,刘华东.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5):5.
[8] 王金华,邱纯杰.朗德鹅曲霉菌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79.
[9] 王永坤.曲霉菌病[J].福建畜牧兽医,2002(2):40.
关键词 鹅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症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98-02
鹅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主要发生于雏鹅,主要是呼吸道(尤其肺和气囊)感染发生炎症,造成大批死亡,是鹅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总称,包括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肝周炎、眼炎等。2012年9月初,安徽省肥东县某养鹅专业户饲养的雏鹅发生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购入雏鹅2 000只,1日龄注射小鹅宝,育雏方式为地面垫料平养,垫料为稻草;饲喂肉雏鸭配合料及碾米厂剩余碎米。7日龄开始发病,至26日龄时,累计死亡300~400只。期间陆续用几种抗菌硫酸素(新霉素、环丙沙星等)和抗病毒药(双黄连、利巴韦林等),效果不显著。垫料潮湿,场地脏乱,可见雏鹅绒毛脏污、粘结,部分雏鹅精神不振、减食,最后瘫痪,抽搐死亡。垫料从未更换,只是在湿垫料上再添干稻草,掀开垫料可见垫草已明显霉变。
2 症状
病鹅呼吸次数增加,带有摩擦音,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当气囊破裂时,呼吸时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闭眼伸颈,张口喘气。病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眼鼻流液,食欲减少,饮欲增加,迅速消瘦。后期,病鹅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出现下痢,拉白色稀粪。病程一般在7 d左右。曲霉菌性眼炎,通常是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一黄色干酪样小球,致使眼睑鼓起。有的还可见角膜中央形成溃疡[1]。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肺部和气囊,肺部见有曲霉菌菌落和粟粒大至绿豆大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结节,其质地较硬,切面可见有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气囊可见有同心圆状的黄色坏死灶以及气囊炎症状,肝、心、肾和脾脏等器官。除肺部和气囊外,在气管支气管或肠浆膜肝脏肾脏等也发现霉菌病灶。部分病鹅心包膜增厚,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覆盖1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膜[2]。肠道充血、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出现卡他性炎症[3]。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临诊上有呼吸困难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可知发病季节是夏季,高温多雨潮湿,该场环境条件极差,特别是发霉的稻草垫料,饲喂发霉的碾米下脚料碎米。病理剖检方面有特征性病变——肺和气囊膜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病灶,部分有包心包肝症状。因此,初步诊断为鹅曲霉菌病混合大肠杆菌感染,同时本病的确实诊断采取了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4.2.1 镜检。分别取肺部、气囊上的结节,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氢氧化钾,挑碎病料,在火焰上微微加热后盖片,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菌丝有枝,具中隔,细胞多核,顶球膨大,分生孢子呈串珠状,在孢子柄顶部囊上呈放射状排列[1]。制作肝触片,革兰氏染色,置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阴性小杆菌。
4.2.2 分离培养。取有黄色结节的肺组织小块,接种于沙堡氏琼脂平板,37 ℃温箱培养,初期见有灰白色绒毛状菌落生长,菌落直径3~4 cm,扁平、面粉状,逐渐扩散,菌落颜色变为浅灰色、灰绿色以及黑色,而菌落周围仍为白色。取培养物镜检,见分生孢子穗柱状,菌丝有隔,顶囊呈烧瓶状。病死鹅的肝脏、脾脏分别接种于几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后,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微隆起、湿润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的菌落;在伊红美兰培养上形成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4-5]。因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以及有饲喂霉变饲料,诊断为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 治疗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立即停止饲喂发霉的碎米,彻底清除发霉的稻草,改换新鲜、干燥的稻草。清扫鹅舍,并用0.2%~0.5%硫酸铜溶液和百毒杀全面喷洒鹅舍,每天喷1次,连续喷7 d,对鹅舍内进行彻底消毒。饮水器、料槽等鹅接触过的用具用0.2%~0.5%硫酸铜溶液浸泡后改换百毒杀溶液浸泡。随后鹅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密闭门窗6 h),消毒后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5.2 药物治疗
针对曲霉菌病,用制霉菌素,剂量为每100只雏鸡1次用50万U,拌料,每天喂2次,连用3 d。改换克霉唑(人工合成的广谱抗霉菌药),每100只雏鸡用1 g,混合在饲料内喂给,连用2 d。饮水中添加硫酸铜(1∶2 000倍稀释),连喂5 d。针对大肠杆菌病,做药敏试验,结果丁胺卡钠霉素高敏。在喂料后停水1~2 h,饮用丁胺卡钠霉素100 g对水1 000 kg,每天2次,连用5 d,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和葡萄糖。喝完后换上硫酸铜(1∶2 000倍稀释)自由饮用。采取上述措施后5 d,该鹅群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加,大批量死亡已基本停止,逐渐恢复正常。
6 体会
常见的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是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其他的曲霉也有不同程度地致病性。孢子成熟后随空气四处飘散[6-7],在密闭环境下,被雏鹅吸入,定居在肺脏和气囊,引发呼吸道症状。曲霉菌除直接致病外,其产生的霉菌毒素也可导致畜禽中毒,加重肝脏解毒负担,超出肝脏代谢功能时,肝脏往往表现出病变。笔者在临床诊断时,见到该养殖户用霉变碎米喂鹅,阴雨天气导致稻草发霉,垫料也常用发霉的稻草,这些都极易引起曲霉菌病。鹅舍潮湿,垫料发霉也易引起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使用未霉变的垫料和饲料是预防该病的最佳措施。经常翻晒和更换鹅的垫料,育雏室要保持通风、干燥、卫生,并经常消毒饲槽和饮水器具;合理调节育雏室的温度,使温度保持稳定,逐步随着雏禽日龄降温;控制孵化室的卫生,防止雏鹅的霉菌感染;在进行雏鹅饲养之前,对育雏室进行清理消毒,可用甲醛液薰蒸消毒和0.3%过氧乙酸消毒[3,8-9]。
7 参考文献
[1] 赵德龙.一起雏鹅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化农业,2009(5):32.
[2] 何继富.禽曲霉菌病的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4(8):41-42.
[3] 王鉴,史明基,任才音.雏鹅菌病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5,22(4):26.
[4] 刘兆刚,孙爱团.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农家之友,2008(14):61.
[5] 吕晓春,王国忠,胡理明,等.雏鸡白痢与曲霉菌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79.
[6] 蒋晓,王辉.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6,26(9):45.
[7] 李万年,郭万军,刘华东.鹅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5):5.
[8] 王金华,邱纯杰.朗德鹅曲霉菌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79.
[9] 王永坤.曲霉菌病[J].福建畜牧兽医,20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