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天,闭目在经阁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路上,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是一段西部的高僧留给我们的话,或许用在所有热爱西部、向往西部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
  那是一个让我们心都会颤动的地方,让我们每每魂牵梦绕的地方,那儿的天空永远蔚蓝,那儿的阳光永远明媚,那儿的流水永远清澈,还有那些的神山和圣湖、雄鹰和寺庙,以及一路上数不清的朝圣者和转山者……那就是心中神圣而沧桑的雪域高原,那是一片远离尘嚣的信仰圣地,对很多人来说,那不仅仅代表着遥远和神秘,更代表着纯洁和简单,甚至是灵魂的栖息地。
  但是这一切都仅仅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景像而已,真正的现实是残酷的,别样而另类的风景总是和贫困如影随形。这里的孩子们眼神格外清澈、简单,他们的微笑在蓝天的映衬下也显得无比天真,但在看到冰天雪地里的衣衫褴褛,琅琅读书声中校舍的摇摇欲坠时,犹如高原上的阳光让皮肤灼伤一样,让我们的心隐隐作痛。
  在我们奢求高原给我们带来心灵慰籍的同时,我们又能够为这片土地带去什么?在我们享受着旅途中美丽风景带来的快乐时,有没有真正去感受天地合一的人文景观?最终我们留下的也许只是一堆又一堆数不清、捡不尽的垃圾,或许还有那些回到城市后写下的一篇篇所谓震撼的游记感悟而已……到底我们能做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开始为我们喜欢的这片美丽但却贫瘠的土地而努力,我们誓言要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哪怕我们的能力微薄到只能去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我们也不会放弃,因为我们相信“集跬步,以致千里;集小流,以成江河”,一切改变从我们做起!!!就这样,由一群热爱西部,热心公益事业的年轻人自发成立的公益性民间助学组织—格桑花西部助学,在2005年2月19日论坛成立,她的宗旨就是通过网络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为了青海,西藏,甘肃等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贫困儿童提供资助,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我们的义工首先会去到当地的学校,收集贫困学生的资料和名单,然后进行家访核实再将这些名单放在“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上(www.freewill.com.cn),通过“一对一认捐”、“捐物”、“团体结对”等等形式让所有关心西部儿童的热心朋友参与到关爱这些孩子的队伍中。
  认捐者根据西部当地交通通信情况将规定的助学钱款(一般建议小学200元/年,初中400元/年,高中600元或者800元/年)或者物品直接寄往所认捐孩子的当地学校或者学生,尽量不通过中间流程,尽量减少可能产生的意外情况。
  格桑花义工和一些条件方便的捐助人会实地参与到助学金以及物资的发放过程中;同时义工或者一些条件方便的捐助人也会采取不定期实地抽查核实的办法,确保学生的上学和物资的发放到位,在一些有条件的助学点还会召集家长大会,让家长了解运作方式和举报途径。
  当孩子们收到这些助学金和捐助物资之后,发放的原件会寄到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经过整理统一在网上公开发布,为了确保认捐者的信任,公布的领款表上必须有家长、孩子、老师、助学义工或当地联系人签字,学校盖章。
  同时我们会敦促受捐助的孩子确保每学期至少向捐助人写一封信,同时鼓励捐助人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受助孩子,多做进一步的沟通。
  作为一个西部助学网络平台,她向愿意奉献爱心的朋友们发布西部贫困学生的信息,并且长期跟进这些孩子的受助情况;同时也发布一些通过义工调查采集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的乡村学校,提供给愿意为改善西部办学条件而努力的朋友们。
  同时所有相关的资料(包括被认捐的孩子、其家庭,其学校等等各类联系方式)以及活动进展都必须在网站公布,便于捐助人对助学金和捐助物资发放情况进行核查。
  截至2006年5月,仅一年三个月的时间里,格桑花实现的认捐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两千多人,涉及学校九十多所,资助总额达到几十万元,实物(衣物、文具等)二十多吨,书籍两万多册。在这里,我们要对这一年中支持格桑花的所有朋友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格桑花是不会盛开得如此美丽的,谢谢!”。
  
  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最普通的一种野花,也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花,她生长在高原之上,安静却又显现得那么倔强,虽然她比玫瑰少了几分娇艳,比百合少了几分高贵,但是她依旧在最蓝的天空下盛开;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她的笑容不被污染,期望着格桑花能在雪域高原上一路盛开!
  格桑花西部助学网站:http://www.gesanghua.org
  
  亲近自然,也是为了自己
  义工:秃鹫
  
  我玩户外已经多年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在摩托车上绑着帐篷睡袋到处逛。
  当目光在地图上不断搜寻青藏高原景点的时候,住在长江之尾的我,顺着我们的母亲河,向着源头探询的时候,三江源的景点纳入了下一次旅游的目标之中。于是迫不及待地搜索各类关于三江源的信息,特别是关于三江源保护的一些信息,其中一条吸引了我:格桑花西部助学网,关注的就是为保护三江源水土流失而做出贡献的藏区牧民。有意思的是,发现格桑花在我所住的城市有一些义工居然是几个老朋友,他们已经关注此地很久,并且一直默默地做着不为人知的工作,尤其是知道格桑花在招募义工到青海调查的消息后,考虑到本身的专业,特别是多年的经济调查工作经验或许对格桑花有用,就立刻报了名,希望能够一举两得。因为有些户外经验,所以格桑花总部很快就批准了我的报名,今年5月中旬我就踏上了青藏高原之旅。
  也许是多年的户外经验帮助了我,到了玉树州称多县后,居然一点高原反应都没有。美丽的蓝天白云和雪山草地,我已经无暇欣赏,因为调查的第一站就深深地震撼了我,为了我的母亲河长江,为了我天天喝的长江水,居然有这么多的牧民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毫无怨言地离开了养育自己的草原,搬到城镇,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过着贫困的生活,目的却是保护我们的三江之源。为发源于此的母亲河,为这条生命线养育着的数亿人民,他们默默无闻地生活,用自己的困境,换来了我们生命之源的美丽。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户外运动,而我们标榜的所谓户外精神,在他们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面对这些在贫困中生活却毫无怨言的牧民,面对贫穷却渴望知识的孩子们,面对这些为了自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乡亲们,我已经失去了单纯旅游的心情,而只想努力进行调查工作,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记载下来,为格桑花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做好调查工作。支持格桑花,支持这些贫苦的牧民,其实就是保护自然,亲近自然,也是为了自己。
  
  爱心随着空气播洒
  义工:广州小王
  
  那天的太阳,照得人懒洋洋的。我和洪波席地坐在告示栏前的台阶上。洪波,2002年参加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后,一年跑西藏两次;我,工作之余一直趁寒暑两假,到处旅游,把各地的旅游景点都跑了个遍。可是,咱们俩,当时的感觉,是对纯旅游观光的行为都有种意兴阑珊的感觉。
  自从1997年第一次进藏,几乎每年我都会往西部跑,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他们在青山碧水旁居住,获得了山泉溪水大山白云的灵感,作为外人,被他们的歌声、舞蹈、文化征服,当然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体验!但是,除了欢歌笑语,我们还是会有一些思考。
  我已经过了愤世嫉俗的阶段,我只是单纯地希望,生活在这个美丽山村的人们,包括我自己,能享受这简单的快乐,就像电影《活着》里的富贵一样,只要活着,就是一切,一切的幸与不幸,都是生命的必然而不可以抱怨。
其他文献
一  冯天仙惊魂刚定,饥饿就像一阵风猛刮过来,把她的肚皮吹得紧贴后背。她手伸进竹篓里一连努力了五次,才抓住一只田螺。田螺是与紫苏和八角一同煮的,正散发出一阵一阵香味。冯天仙的涎水从嘴角淌下来,浇湿了压在脸下的地禾(旱稻)秆。这篓田螺原本是冯天仙一家的晚餐,现在被她一个人带了出来。从苦竹底密林中的家里逃出来,刚钻进这个由树枝搭成的山寮,她就瘫倒在地,身体不停地抖动。开始时她以为是山寮在抖,后来才意识
我一转身,就到了园子里。小葵草半懂不懂的样子,我一看就笑弯了腰。泥糊草青青蒙蒙,我又不舍得去靠近。我还是蹦过去,一蹲下来,我竟成了一株想要长大的草。  园子里一畦菜长得最卖力,爹娘最喜欢它们这个样子。每当餐桌上有了菜香味,我家的日子就会笑出声音来。它们才长到一半高呢,我常来园子逗它们玩儿。我伸出小手摸一下它们的头,抚一下它们的面孔和衣衫,它们像是长了脚,忍不住朝我扑过来。水芹、花菜和小青椒,一个个
踏着晚霞,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老家的田野边散步,感受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  走在田野的道路上,我发现夏日的夜空格外美丽,每颗星星都眨着眼睛,对着我们微笑。弯弯的月亮戴上帽子,用目光望向我们,仿佛在说:“你们也是来听音乐会的吗?”  忽然,有一只萤火虫从我身边飞过,它好像打著灯笼为我指引方向,这时,稻田传来一阵阵的蛙叫声,好像在大合唱一般。蟋蟀也不甘示弱,唱出了美妙的歌声。蝴蝶伴着它们的歌声,在天空
一个冬天的早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北京西站奉粥。虽然才早上七点,但那里已经有很多志愿者了,还有一辆装着粥的大车,非常醒目。  一位志愿者看见我们来了,立刻微笑着迎过来,问:“你们是来奉粥的吧?”我脆脆地回答:“对!”于是,她给我们拿来了围裙、套袖、口罩、手套和帽子。帽子上面还有一对白色的翅膀呢,她说:“这是天使帽,只有新来的才能戴哦!”  我们一家人分在奉粥组,十几位志愿者在路边站成一排,有两位志愿
我爱上读书,最早源于爱看书爱写作的爸爸。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会买很多书回来给我看,一本本图书放满了我的小书架。爸爸会引导我挑选图书,然后拿着他要看的书,坐在边上陪我一起阅读。  那时识字不多,看得最多的就是图画书,看各种各样的图画,看带着拼音的故事内容。看得累了,我就会缠着爸爸给我讲书里的故事。爸爸会抱着我,轻声细语、绘声绘色地讲。通过自己看,爸爸讲,愚蠢无知的农夫、聪慧敏捷的阿里巴巴,机智
八家阿尔卑斯山中最顶级的的滑雪站,每一家,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锻造出来的风俗风情,和着法国独到的气韵。展现着自己的风采。虽然同处阿尔卑斯,但是每一家的雪站因不同的地理地势而不同。有由山村改造而成的冬季运动站,也被称之为雪站;也有被称为合并式的雪站。这种是考虑到冬季运动场地的需求而建的;还有大雪区周边的雪站,其滑雪道可延伸达600公里。不论是哪一种一场或雪站,目的是一场滑雪,收获的却是法式艺术生活。
夜  划过脸颊  一滴清泪  纪念远去的青春  在夕阳的尾巴里  闪烁着一个孤独的星  微微的光亮  点缀着夜幕徐徐落下  已看不见  相知的眼神  夜里  泛滥的情绪  续写着思念的  影子  夜  蒙着厚厚的灰尘  掩盖了  思想的棉絮  流逝的弹性  慵懒地哭泣  呼喊远去的河流  呼喊飘远的雨云  夜  残忍的呼吸  窒息思念的光亮
遭遇大雨,浑身被淋得湿透。回到家,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坐到电脑前,打开音响,一边听着歌曲,一边浏览着微博。就在这时,埃莱娜给我发来私信,告诉我丹尼洛夫先生已于上月底去世。  “其实,我10月2日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但一直不敢给约瑟芬娜打电话。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电话。电话的两端都是轻轻的抽泣。他们太恩爱了,任何安慰都是多余的……”埃莱娜说。我无语,陷入悲痛之中。印象中,丹尼洛夫先生年纪并不太大。
一  从记事开始,他就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爱哭,我一哭,奶奶常拿他来吓唬我:叫哑巴过来,把你抱去他家做女儿。听后,我会立即停止哭泣。邻居家的大人也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吓唬爱哭爱闹事的孩子。那时的十三大约二十三四岁,因为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三,所以取名十三。但很少有人这样叫他,都是左一个哑巴右一个哑巴。  听奶奶说,他五岁时生了一场病,病后就不能再说话了。记忆中的十三永远是那一副行头——留着像稻草一样的头发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跑遍美国的故事曾激励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