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师生陷入尴尬境地,那么,怎样才能让师生走出山穷水尽,再现柳暗花明呢?笔者站在作文批改的角度,从教师指导自改、学生自改自评、生生互改互评、师生共改共评四个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思考,以求达到让学生从作茧自缚到破茧而出,直至化蛹为蝶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批改;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10-001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包写,教师包改的现象。这似乎成了一种主要的作文教学模式,其结果是教师不堪重负而学生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学生修改的过程,没有从根源上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固步自封,思维僵化,无法破茧而出,提升自己,写作呈现出无章无法,随心所欲的状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功”【1】,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2】。可见,他们都不赞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改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做了如下尝试:
1.教师指导自改
叶圣陶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3】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自改基本上是以面批的形式出现的。即学生的作文交上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人的作文均当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包括错字、病句、选材、立意等。让其修改,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至符合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是糊不过去的,必须动脑筋认真写,自己的作文自己改,不是交给老师就完事。
2.学生自改自评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4】《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5】。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自改自评的方法。自改的方法是:首先是浏览,看习作是否符合题意;其次是默读,看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晰;最后是朗读,看语句是否通顺,字词、标点是否使用正确。在此基础上也可采用增、删、调、换的方法。所谓的“增”就是指增加一些修饰词语,补充一些必要的句子,加进某些必要的段落和情节等。使文章段落或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具体,中心更突出;“删”就是删去某些重复啰嗦的词语、多余的语句以及与中心无关的段落等,使文章内容更简洁明了;“调”就是调整顺序,即把某些段落、句子的排列顺序进行调整,理顺文章;“换”就是改换词句、标点、语气及句式等,使句意表达更准确更生动。自评的方法是:我把“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自己根据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并说明打分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批阅,检查学生的自改自评情况。这样学生通过自改自评的训练后,就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及作文所属的层次。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矫正,形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益,达到训练的目的。
3.学生互改互评
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6】所以说如果仅有学生的自改而没有生生之间的互改,就会让学生陷入僵局,难以突破。也失去了同学间相互学习,互相切磋的机会。而互改互评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集思广益,明确修改的方向,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还能广泛涉猎同伴的同题作文,实现双向交流,让学生从别人的作文中学习优点,吸取教训,提高自我反馈,为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认识,丰富积累奠下基础。在互改互评时,我先是有针对性地让写作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改写作水平低,表达能力弱的学生的作文,反之,再让写作水平低,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改写作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作文。改好后,让他们当面交流,互打等第,互写评语。这样可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学习。其次是让学生自愿结对子互改互评,若无人愿与其结对子的,则自改后再由教师面批严改,以示惩戒,激励其认真书写,端正写作态度,不断提高自己。当然,互改互评可以在班内进行,也可以在班与班之间交换进行。有疑难或困惑时亦可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共同商讨,达成共识。而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文时,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兴奋的,激动的。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彼此不设防,用自己的理解来审视同伴的作文。分析错误原因或打分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与自己对照,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同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反复阅读中修改,思来想去后写出评语,打出等第,当面交流,增进共识,获得发展。
4.师生同改同评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想才好……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7】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无非是强调教师的示范性作文批改。因而,如果仅有学生间的互评,就不足以让学生得到足够的提升和发展,还要有师生间的同改同评。师生同改同评是指在作文讲评时,教师有针对性的在班级学生的作文中选出好、中、差各一篇,印发给学生。师生当堂共同修改,写出评语,给出具体的分数。接着再让各篇文章的作者先说说他们给自己作文的评判;然后展开讨论,师生共同逐篇交流自己给出的分数及理由;最后每篇作文的分数由全班共同表决裁定。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期待着自己的作文能在全班同改同评一次。在同改同评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品味佳词佳句,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一起发现功过得失,一起完善提高自我。此所谓教学相长,其乐无穷亦!而学生的写作、修改、鉴赏的能力也日趋渐长。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放手让学生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展示靓丽的自我,写出真实而有个性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494页
[2]转引葛苏杭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9年第3期第46页
[3]转引尤新兰书.给孩子一块“自留地”,作文教学研究编辑部,2009年第3期第97页
[4]同[1]第237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6]同[5]
[7]同[1]第376页
关键词:作文; 批改;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10-001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包写,教师包改的现象。这似乎成了一种主要的作文教学模式,其结果是教师不堪重负而学生收效甚微。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学生修改的过程,没有从根源上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固步自封,思维僵化,无法破茧而出,提升自己,写作呈现出无章无法,随心所欲的状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功”【1】,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2】。可见,他们都不赞成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改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做了如下尝试:
1.教师指导自改
叶圣陶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3】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自改基本上是以面批的形式出现的。即学生的作文交上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人的作文均当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包括错字、病句、选材、立意等。让其修改,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直至符合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是糊不过去的,必须动脑筋认真写,自己的作文自己改,不是交给老师就完事。
2.学生自改自评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4】《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5】。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自改自评的方法。自改的方法是:首先是浏览,看习作是否符合题意;其次是默读,看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晰;最后是朗读,看语句是否通顺,字词、标点是否使用正确。在此基础上也可采用增、删、调、换的方法。所谓的“增”就是指增加一些修饰词语,补充一些必要的句子,加进某些必要的段落和情节等。使文章段落或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具体,中心更突出;“删”就是删去某些重复啰嗦的词语、多余的语句以及与中心无关的段落等,使文章内容更简洁明了;“调”就是调整顺序,即把某些段落、句子的排列顺序进行调整,理顺文章;“换”就是改换词句、标点、语气及句式等,使句意表达更准确更生动。自评的方法是:我把“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自己根据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并说明打分的理由。最后再由老师批阅,检查学生的自改自评情况。这样学生通过自改自评的训练后,就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及作文所属的层次。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矫正,形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益,达到训练的目的。
3.学生互改互评
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6】所以说如果仅有学生的自改而没有生生之间的互改,就会让学生陷入僵局,难以突破。也失去了同学间相互学习,互相切磋的机会。而互改互评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集思广益,明确修改的方向,促进自改能力的提高,还能广泛涉猎同伴的同题作文,实现双向交流,让学生从别人的作文中学习优点,吸取教训,提高自我反馈,为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认识,丰富积累奠下基础。在互改互评时,我先是有针对性地让写作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改写作水平低,表达能力弱的学生的作文,反之,再让写作水平低,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改写作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作文。改好后,让他们当面交流,互打等第,互写评语。这样可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学习。其次是让学生自愿结对子互改互评,若无人愿与其结对子的,则自改后再由教师面批严改,以示惩戒,激励其认真书写,端正写作态度,不断提高自己。当然,互改互评可以在班内进行,也可以在班与班之间交换进行。有疑难或困惑时亦可和同学或老师交流,共同商讨,达成共识。而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文时,他们的心情是愉快的,兴奋的,激动的。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彼此不设防,用自己的理解来审视同伴的作文。分析错误原因或打分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与自己对照,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同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反复阅读中修改,思来想去后写出评语,打出等第,当面交流,增进共识,获得发展。
4.师生同改同评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想才好……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7】叶圣陶先生的这番话,无非是强调教师的示范性作文批改。因而,如果仅有学生间的互评,就不足以让学生得到足够的提升和发展,还要有师生间的同改同评。师生同改同评是指在作文讲评时,教师有针对性的在班级学生的作文中选出好、中、差各一篇,印发给学生。师生当堂共同修改,写出评语,给出具体的分数。接着再让各篇文章的作者先说说他们给自己作文的评判;然后展开讨论,师生共同逐篇交流自己给出的分数及理由;最后每篇作文的分数由全班共同表决裁定。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期待着自己的作文能在全班同改同评一次。在同改同评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品味佳词佳句,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一起发现功过得失,一起完善提高自我。此所谓教学相长,其乐无穷亦!而学生的写作、修改、鉴赏的能力也日趋渐长。
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放手让学生改,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展示靓丽的自我,写出真实而有个性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494页
[2]转引葛苏杭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09年第3期第46页
[3]转引尤新兰书.给孩子一块“自留地”,作文教学研究编辑部,2009年第3期第97页
[4]同[1]第237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6]同[5]
[7]同[1]第3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