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累计向全国各地输送近6万名优秀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各地培养了11万余名各类人才,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后涌现出以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模范人物,形成了鞍钢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本文讲述的,就是鞍钢的一位“女中豪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洋。
  


  王洋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弓长岭选矿厂首席工程师、生产技术室主任。采访之前,工会的同志先把一大堆证书摆在记者面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央企业先进职工、省五一奖章、辽宁青年科技奖、省三八红旗手、省青年岗位能手、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鞍山市“劳动模范”、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一个证书一份总结,一个证书一行坚实的脚印。
  这个文静柔弱的小女子,是怎样二十年如一日在铁山里和矿石打交道,并成为技术权威的?
  1997 年,23 岁的王洋从鞍山钢铁学院选矿专业毕业,怀抱理想走进弓长岭选矿厂技术室,穿上劳动服、戴上安全帽,走进车间,走进矿泥机组飞扬的黑灰里,走进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
  条件艰苦,但时势造人。王洋每天最早到岗,最晚下班,从不中断学习。在做攻关课题的时候,她都是在现场反复实验,反复总结。严谨、肯钻研的工作方式使她进步很快,仅仅两年,她就掌握了选矿实验、生产分析等关键技术,从一名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选矿厂专职工程师。
  此后,几乎每一年,王洋都有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效益——
  2000 年,在选矿厂工艺改造项目中,作为科研骨干的王洋参与了流程改造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及方案论证工作,由于调试难度大、试验进度紧,她只能吃住在车间。改造现场温度高,她穿的厚厚的工作服常被汗水打透,满脸都是矿泥,连续几天几夜都睡不上一个好觉……此项目实施后,为选矿厂年创效 446 万元。在接下来的二选车间推广应用盘式尾矿回收机项目和旋流器给矿静压箱改造项目中,她担任工艺设计,绘制施工改造工艺图,参与方案设计及项目试验,成功后,年创效益422万元。
  2002 年 6 月,弓矿公司对选矿厂一选车间生产线全面改造,这是弓矿公司不断提高生存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举措,也是鞍钢实现跨越式升级、跻身国际一流水准的关键性项目。王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反浮选工藝的试验中去。当时这一工艺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企业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成型的经验。王洋和她的同事们日夜不间断地连续试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下密密麻麻的药剂反应数据。最后,试验获得成功。当厂领导拿到试验结果时,王洋因劳累过度,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睡着了。投产后的反浮选生产线大大降低了铁前成本,彻底结束了选矿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历史,在鞍钢矿山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5月,王洋通过竞聘成为二选作业区作业长,也是当时厂里唯一的女作业长。当时,正逢鞍钢“十二五”重点改造,二选改造项目能否按期完成改造任务,实现达产达效,事关矿山建设和降本增效的经营大局。当时,二选作业区已经停产3年,基础管理工作明显滞后,这与改造和生产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王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她与一线职工一起在现场摸爬滚打,每天到现场跟踪工程进展情况,对施工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一手抓改造,一手抓管理,建立完善各项管理32项,提出改造建议247项。二选工艺改造竣工投产,实现了一次转车成功,创造了该厂改造史上的新纪录。
  这期间,王洋取得东北大学矿业工程硕士学位,并成为该厂建厂以来首位女性生产技术室主任。她带领厂科技人员充分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完成科研技改项目30余项,创效达7000多万元。其中:“浮选柱提纯磁铁精矿工艺技术研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赤铁矿反浮选工艺采用浮选柱技术应用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铁矿反浮选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频电磁振网筛再磨工艺研究及工业应用”科研成果获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一等奖;“弓长岭选矿厂贫磁铁矿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专利被国家专利局授权……
  翻阅王洋一篇篇论文,只见各种图表、数字如同天书。记者问:“枯燥吗?”答:“一点都不。”恰恰相反,每次解决一个难题,她都发自内心地高兴。在大型企业管生产,不仅仅要技术过硬、管理有方,而且还是个拼体力的活儿——得确保24小时随时到现场。“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很晚才要孩子,好在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我有强大的后盾。”王洋说,“不能像其他女性一样有很多时间照顾家,我也愧疚,但我很幸福,而且始终认为,有作为的女性更有魅力,更容易得到家庭的幸福。”所以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王洋,总是眉清目秀,身着工装,指挥若定,令人肃然起敬。
  (感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工会协助采访)
其他文献
做妈妈后,小朋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们不能等。比方,他们饿了想喝奶,你安抚道:“等一下,妈妈现在就去给你冲奶粉。”然而安抚无效,他们会一直哭,直到把奶瓶塞进嘴里才会停下来。后来才知道,在婴儿的世界观里,是没有“等待”这个概念的。对他们来说,冷了、饿了、困了,都一定要马上、立刻、迅速处理,否则就会哭闹不止。  我原以为只有小宝宝才会这样,最近却逐渐发现,很多“大人”也是这样的。他们不能等
期刊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年底家家户户已开始“囤年货”。不过准备年货也是个技术活。否则花了银子却未必买到健康营养的东西。记得远离以下清单里的“垃圾”食品。吃得健康。杜绝浪费哦!  1.加工肉及肉酱  培根、火腿(肠)、灌肠、咸肉、腊肉、熏肉、腌肉以及肉罐头、肉酱等肉制品在加工时大都会加入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等进行腌渍,而亚硝酸盐在体内会与蛋白质产生的胺类物质结合生成亚硝胺,可能诱发癌症。此外,
期刊
01  我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成功说服我爸妈来上海的。  尤其是我爸。他这人勤勤恳恳了一辈子,性格有点倔,不喜改变。18岁的时候,我爸就开始当学徒,跟着师傅做泥瓦匠,给人盖房子。这工作,一做就做了四十年。  这是我爸的事业。他靠着这门手艺发家致富,供我上学,甚至我结婚买房子的时候,他也毫不吝啬地出钱出力。  在小镇,我家算得上富裕人家。但所有人都知道,我爸赚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他是包工头,本
期刊
冬季面膜不可少,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可有的人天天用面膜,还是效果不够理想。敷面膜要掌握这些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效果明显。  step1:清洁面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面膜,首先都必须卸妆、彻底清洁面部皮肤,只有清洁掉毛孔表面的灰尘、油脂,才能使得面膜精华充分吸收。洗脸时,最好使用温水清洁皮肤,或者用温热的毛巾先敷一会脸,让毛孔打开,再使用面膜。  step2:去角质  很多人为了省时间,经常一边洗澡
期刊
金秋十月,全国人民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8周岁生日。  如今,我们走在通往中国梦的路上。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人民的梦,也是占人口半数的中国妇女的梦。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广大女性的参与、支持。习近平总書记曾对广大女性提出殷切期望:“今天,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面向的目标更加远大,更需要广大妇女贡献智慧和力量。”    阅兵场上,女兵方队给整支队伍增添了独特的亮色,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貌;
期刊
2017年。备受关注的电视剧《欢乐颂2》在各大卫视播出。剧中。青年演员蒋欣饰演的樊胜美一角最引人注目。此外。蒋欣凭借出色的演技荣获了“全国十佳电视剧演员”大奖,今年8月,她还加盟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我们来了》。一个携父母“北漂”的职校生。何以在亲情助力下击败那些从专业院校走出的“学院派”。闯出一条星光大道呢?  父母辞职离乡,陪女儿北漂寻梦  蒋欣1983年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后随家人迁往河南郑
期刊
历史厚重的辽宁省朝阳市,近年来又因红山文化频频走进人们的视野。  红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广阔地域内的先民们创造的一种农耕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因1935年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区有一座山叫红山,山体为暗红色花岗岩,赤峰由此而得名,红山文化最早在红山山后发掘,后来就称这种考古文化为红山文化。它的中心区域在辽宁朝阳市牛河梁。上世纪80年代初,牛河梁红山文
期刊
中国航发集团沈阳黎明公司(以下简称黎明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摇篮”:新中国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均在这里诞生。  一次次历史性的跨越。是几代航空工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光荣和梦想。我们这里讲述的。就是黎明公司一个令人敬佩的工匠之家的故事。  大公司里的首席工人  孙家祖孙三代七八口
期刊
新中国建国至今,我国共培养出了十批女飞行员,每隔几年才招一次,每批只招几十人,能被招上是万里挑一的幸运。李凌超没有辜负这份幸运。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的李凌超,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先后圆满完成抗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广州亚运会消云减雨、“东方之星”沉船搜救等多项重大任务,屡获战功。    李凌超出生在一个飞行世家。父亲在她还未出生前就已经给她取好了名字,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接过他手中的
期刊
在顺境中把日子过成诗,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到。倘若在苦难中,究竟有多少人还能坚持?在成都,有这样一对70后夫妻,每天照顾两个脑瘫女儿的同时。把日子过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模样——  勇敢坚守。有爱不觉天涯远  1988年9月,18岁的成都姑娘陈静和22岁的乐山小伙龙斌被分到了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一班。  素描课上,陈静独自在角落里画画,龙斌从教室的另一头走过来。陈静忽然用手捂着画,冲他一笑:“我画得很丑。”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