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本溪市平山区已步入第四个年头,全体研训员早已被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研训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服务者和指导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在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纽带”作用,管理学科业务的“指挥棒”作用,面向学校,贴近教师和学生进行教法、学法指导的“向导”作用。
一、研训员应成为先进教学理论的承接者和传播者
研训教师肩负着新课程理论培训的重要任务,要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传授给教师,使教师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一旦形成,教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使课改精神得到具体落实。几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表明:在课改实验中,研训员要发挥在校本培训中的中介作用,建立“研训员课改实验基地校”制度,教研员要帮助校长和教师提高校本培训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校本培训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改革培训方式方法,提供培训形式,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使广大校长和教师认识到,只有通过校本培训,才能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基于以上认识,在课改初期,平山区教师学校结合创建“学习型师校”的活动,加强了对研训员的培训。采取“理论学习、教学观摩、信息传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二级培训、到课改实验区学习”等措施,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使教研员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积淀文化底蕴,努力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能够灵活处理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研训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离不开研训员的引领和帮助。研训员基于本身工作性质,具有较多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对学科教学情况全盘熟悉的优势,具备引领教师向更高更快发展的能力。
对研训员,我们不仅要强化引领的责任,更要注重专业引领的形式,才能促进基层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学校将“理解新教材、落实新理念”作为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研主题,要求研训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即引领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引领学科前沿知识,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引领教育研究方法,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引领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基层教师完成“备一课、上一课、说一课、评一课”活动,采用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引领教师进行课改实验。
研训员可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专题性的讲座,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理论问题、观念问题,或者对于新教材的理解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或辅导。研训员还应组织教师开展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一些供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学术活动。通过举办观摩课、示范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自评能力。观摩课、示范课要启发教师突破既有的模式、套路,创造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上“自己的课”,包括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对教科书做适当的剪裁、取舍、增补、整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努力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示范课朝着有内涵、有品位的制度化方向完善。
三、研训员是教师交流协作的参与者和主持者
长期以来,教师个人的工作方式处于一种孤立、封闭的状态,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着广大教师在新一轮的在职教育中走向合作共赢之路。而教师之间建立起来的交流与协作的学习共同体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
学习共同体内的交流,有浅层次的交流,也有深层次的交流。浅层次的交流主要是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深层次的交流则是指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最具生成性与建设性;专题研究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专题畅所欲言,在有效的研讨中收获独自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学习共同体内的协作是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互补互助,共生共进。但是,教师间建立起来的这种交流与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只是一种松散的“联邦”,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这就需要研训员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到共同体的活动之中,发挥其组织策划、抛砖引玉、驱动促进等多方面的作用。譬如参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原则上采取“轮流制”,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主讲内容,并在定期举行的教研会上将自己对所负责的部分教材的理解与构想进行阐述,征求大家的意见,求同存异,实现资源共享。为避免流于形式,其他教师要根据教材具体情况的不同,对每一个教学单元需要讨论的内容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式、预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轮流分工,重点研究,以求得对话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师合作备课方案的创生过程中,研训员所要做的是强化合作意识,给予备课小组以操作上的统筹、信息上的咨询、理论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
作为一名研训员,只有经常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才能从他人那里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程中,研训员可以通过发起、组织和参加教改沙龙、读书交流、学术讲座、经验报告等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对话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与碰撞中聚焦观点,深刻思想,实现教师间的共进双赢。
四、研训员是典型教师的发现者和培养者
培养典型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搞好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抓好典型教师培养,是为了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研训员应积极培养本学科的典型教师,创立自己的品牌教师。要抓好典型教师的选择,为典型教师业务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帮助教师确定课题并在区教研会上进行展示;要深入学校和课堂进行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典型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指导典型教师备课,参与教学设计;指导典型教师在课堂上提高自己,课后反思教学;指导教师资料整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时推广典型教师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区内乃至省市有影响的教师和教育名师,使典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发挥其辐射作用,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研训员的工作有其特殊的性质和作用,上领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下达实现这些新思路的直接实践者——教师,是先进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因此,研训员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责任重大。只有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时吸取教育、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和推动课改的实施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符 洁)
一、研训员应成为先进教学理论的承接者和传播者
研训教师肩负着新课程理论培训的重要任务,要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传授给教师,使教师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一旦形成,教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使课改精神得到具体落实。几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表明:在课改实验中,研训员要发挥在校本培训中的中介作用,建立“研训员课改实验基地校”制度,教研员要帮助校长和教师提高校本培训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校本培训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帮助他们更新观念,改革培训方式方法,提供培训形式,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使广大校长和教师认识到,只有通过校本培训,才能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基于以上认识,在课改初期,平山区教师学校结合创建“学习型师校”的活动,加强了对研训员的培训。采取“理论学习、教学观摩、信息传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二级培训、到课改实验区学习”等措施,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使教研员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积淀文化底蕴,努力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能够灵活处理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研训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离不开研训员的引领和帮助。研训员基于本身工作性质,具有较多的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对学科教学情况全盘熟悉的优势,具备引领教师向更高更快发展的能力。
对研训员,我们不仅要强化引领的责任,更要注重专业引领的形式,才能促进基层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学校将“理解新教材、落实新理念”作为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研主题,要求研训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即引领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引领学科前沿知识,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引领教育研究方法,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引领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基层教师完成“备一课、上一课、说一课、评一课”活动,采用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引领教师进行课改实验。
研训员可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专题性的讲座,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共性的理论问题、观念问题,或者对于新教材的理解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或辅导。研训员还应组织教师开展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等一些供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学术活动。通过举办观摩课、示范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自评能力。观摩课、示范课要启发教师突破既有的模式、套路,创造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上“自己的课”,包括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对教科书做适当的剪裁、取舍、增补、整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努力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示范课朝着有内涵、有品位的制度化方向完善。
三、研训员是教师交流协作的参与者和主持者
长期以来,教师个人的工作方式处于一种孤立、封闭的状态,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着广大教师在新一轮的在职教育中走向合作共赢之路。而教师之间建立起来的交流与协作的学习共同体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
学习共同体内的交流,有浅层次的交流,也有深层次的交流。浅层次的交流主要是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深层次的交流则是指专业会谈和专题研究。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最具生成性与建设性;专题研究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专题畅所欲言,在有效的研讨中收获独自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学习共同体内的协作是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互补互助,共生共进。但是,教师间建立起来的这种交流与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只是一种松散的“联邦”,一种“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这就需要研训员以“主持人”的身份参与到共同体的活动之中,发挥其组织策划、抛砖引玉、驱动促进等多方面的作用。譬如参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一般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原则上采取“轮流制”,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主讲内容,并在定期举行的教研会上将自己对所负责的部分教材的理解与构想进行阐述,征求大家的意见,求同存异,实现资源共享。为避免流于形式,其他教师要根据教材具体情况的不同,对每一个教学单元需要讨论的内容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式、预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轮流分工,重点研究,以求得对话效益的最大化。在教师合作备课方案的创生过程中,研训员所要做的是强化合作意识,给予备课小组以操作上的统筹、信息上的咨询、理论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
作为一名研训员,只有经常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和经验分享,才能从他人那里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与经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程中,研训员可以通过发起、组织和参加教改沙龙、读书交流、学术讲座、经验报告等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对话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互动与碰撞中聚焦观点,深刻思想,实现教师间的共进双赢。
四、研训员是典型教师的发现者和培养者
培养典型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搞好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抓好典型教师培养,是为了以点带面,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研训员应积极培养本学科的典型教师,创立自己的品牌教师。要抓好典型教师的选择,为典型教师业务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帮助教师确定课题并在区教研会上进行展示;要深入学校和课堂进行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典型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指导典型教师备课,参与教学设计;指导典型教师在课堂上提高自己,课后反思教学;指导教师资料整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时推广典型教师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区内乃至省市有影响的教师和教育名师,使典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发挥其辐射作用,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研训员的工作有其特殊的性质和作用,上领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下达实现这些新思路的直接实践者——教师,是先进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因此,研训员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责任重大。只有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时吸取教育、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与时俱进,才能促进和推动课改的实施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