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脏再生有关的转化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102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假手术(SO)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脏再生有关的转化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102只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假手术(SO)组和肝部分切除(PH)组,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循环血内毒素(ET)、TNF-α、TGF-α、TGF-β1的水平.结果 血清ET在PH术后6~72 h期间升高,在12 h、48 h呈现峰值,分别与NC组比较(P<0.05,P<0.01);血清ET在SO组各时间点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TNF-α在PH术后6 h短暂上升(与NC比较,P<0.05)后迅速下降,在72 h降到最低值(与NC比较,P<0.01);血清TNF-α在SO组各时间点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TGF-α在PH后6~72 h期间升高,与血清ET动态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778,P<0.05),与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无相关;血清TGF-α在SO组各时间点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TGF-β1水平在PH后6 h明显升高,与血清ET水平动态变化趋势无相关,与血清TNF-α水平动态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757,P<0.01);血清TGF-β1在SO组各时间点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肝部分切除诱导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其激发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通过促进与肝再生相关转化生长因子的产生调节肝组织再生.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LMO2短剪切模式(LMO2-C)的结合蛋白在白血病细胞K562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方法 利用麦芽糖结合蛋白(MBP)沉淀技术和哺乳动物双杂交技术研究LMO2-C的结合蛋白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感染者/病人(PLHA)更大程度地参与政府防制艾滋病的工作和活动(GIPA)以及社会对PLHA的歧视问题和如何改善他们的境遇条件等. [方法]采用APN+的问卷调查
胎儿乙醇综合征是妊娠期间母体摄取过量的乙醇引起的严重胚胎发育紊乱,本文就胎儿乙醇综合征对颅面及牙齿结构发育的作用效应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 总结本院收治的4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的临床资料,探讨VIP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年1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4例VIP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 探讨EphB/Ephrin.B1信号对鸡胚睫状神经节(CG)神经元上α7-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s)电流的影响. 方法用膜片钳技术分别在培养的和急性分离的CG神经元上记录α7-n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骨科学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骨科老年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延长了高龄患者的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使他们的生
目的 分析角膜肿瘤的病理学分类以进一步探讨角膜肿瘤切除的原因.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眼病理室存档的104例角膜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分析临床膊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使用芬太尼缓解疼痛过程中的评估。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芬太尼镇痛治疗,对照组未用镇
目的 观察脾切除在小鼠同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双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建模保留脾脏组、建模3 d后切除脾脏与建模同时切除脾脏组,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HCC)中RASSF1A、DAPK、FHIT、RIZ1和p73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0例HCC和4例正常肝组织中5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