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意义和它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状,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意义  现状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32-02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它在我们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起步较晚,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影响。同时,它的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它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1.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中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伟大号召,这也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一直在践行着的铁律和教育目标。美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这也强调了教育是为了未来而服务的特征。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布朗则进一步指出,教师要做一名预言家,其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要为学生想象不到的未来而做准备。
  2.现代信息技术能助力于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社会参与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之一,而在今天的历史背景下,想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技术应用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相关学习理论来看,中学阶段是个体学习能力和记忆的巅峰期,在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对于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同时,其学习独立性逐渐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可借助信息技术获得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在解决问题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3.这也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校园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师生也不是隐士,而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变成了当前中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道路上,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关键辅助工具和助力之一。
  鉴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趁早对于中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和应用,不应该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情,更应该是各学科教师共同的使命和责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前的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或融合现状并不乐观。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应用尚未真正走出学科藩篱
  毋庸置疑,在中学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秉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和目标,要求学生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和契机,实现基于知识和课堂的自主学习。然而,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至少在当前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的功能实在有限,从教师的“教”来看,除了信息技术学科外,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仅限于展示搜索结果或者播放课件;从学生的“学”方面来看,只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才能通过练习来实践信息技术知识,而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参与率几乎为零。总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尚未打破学科藩篱。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倾向于形式化
  除了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本身以外,在当前中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倾向于形式化。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他们往往将在课堂上播放课件或视频等同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又有相当部分教师连课件都不是自己做的,而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后使用,形式主义严重。
  3.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把握不准
  从理论上来说,在除了信息技术课堂本身以外的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更多应该充当的是辅助工具的角色,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科知识本身是“主”,是“本”,信息技术是“辅”,是“末”;而在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存在本末倒置问题。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鉴于以上理由和现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在不断加强,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助力作用尚未得到更好的发挥,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现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简单说明。
  1.教师方面
  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发挥“脚手架”功能,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助力和引导者。而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至少得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就能成为教师变得更加强大,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强大助力。
  首先,各学科教师一定要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教师是专业技术岗位,我们的专业性一定要通过自身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体现出来。凡是问“度娘”的时代已经过去,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为时代所淘汰。教师一定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和助力。而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就能够助力我们课堂教学,体现我们作为教师的专业性。
  其次,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非知識或方法论层面的简单对接,应该是有机整合,甚至是融合。这需要认知层面的修正,更应该从实践层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如在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借助PPT简单地展示几张图片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反,基于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基于学科知识本身和学生学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出一套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有深度、有广度,重难点适宜,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课件成为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积极助力,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再次,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师自我教育的惯性手段。在今天这样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需要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这样的方法和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之下,教师奔着终身发展的目标坚持学习,这样的行为必将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毕竟榜样的力量才是无穷大的。长此以往,当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变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助力和天然的一部分的时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习惯的养成必然指日可待。这个时候教师也就没有必要强调是否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2.学生方面
  教和学本为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在大部分学生的观念中,他们往往将现代信息技术等同于“上网”,而对中学生而言,“上网”行为又总是以“玩游戏”、“网络聊天”等形式呈现。显然,中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缺乏全面的认知,且他们的上述片面认知往往来自于社会外界的看法和他们这个群体自身的有限的直接或者间接经验。教是为了不教,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首要因素在于改变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片面刻板印象。而改变刻板印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其总体思路是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好”处,让他们知道除了消遣,现代信息技术还能让我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等。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學中的运用优化还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部分家长的眼里,他们往往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不务正业联系起来,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实际上是功利主义教育。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在中考还是高考中,现代信息技术都不会直接被考核,但是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看,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视目标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为了不教,从较长时段看,教师存在的意义更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降低学生对于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最终使得学生成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家长也应适当支持和鼓励学生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获得知识和技能。这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有帮助的。
  3.学校方面
  良好的氛围是学习质量的保障之一。我们认为部分学校或者班级就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践行不到位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不重视。当学校从教学评价层面重视起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时,人往高处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然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该原理类似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总之,之所以能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真正有机整合起来主要归功于国家对于国民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各种原因限制,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助力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和优化的空间,这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甚至是社会各方面的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贾雪枫.《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重构》,《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年04期.
  [2]尹睿.《“互联网+”时代学习环境重构:技术后现象学的视角》,《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3]李秀萍.《课堂教学文化:教学转型的内在机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年04期.
  [4]田宝军,康许培.《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教学与管理》,2017年28期.
  [5]何克抗.《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开放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6]杨雪,姜强,赵蔚.《大数据学习分析支持个性化学习研究——技术回归教育本质》,《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年04期.
  [7]唐晓勇.《“互联网+”时代重新思考学习方式》,《人民教育》,2016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行业对教师的需求逐渐升高,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县域教师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较少,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再加上教师的专业能力稍差,致使教师难以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无法更好地培育学生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研训一体化”作为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职业能力以及教学素养的有效手段,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部分
期刊
【摘要】教师能够对学校的发展和生存起到关键的作用,能够使学校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带给学校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如何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发展进行提升,对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打造,是目前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搭建平台 教师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015-02  一、搭建教师反思平台,
期刊
【摘要】高职阶段是帮助学生从学校顺利迈向社会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可以使他们以后更好的就业和择业。同时,贫困生作为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他们身心各方面获得有效锻炼,对于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明确就业目标,提升教育实效,完善教育机制等方面简要阐述对高职贫困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就业指导 贫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所以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逆境的情况,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高职院校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期刊
【摘要】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会有比较明显的不同,这个阶段正是培养他们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健康三观的时期,班主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是班级的引导人以及主导者,是学生的领路人,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里,班主任必须凭借符合实际需求的方式来优化班级管理流程,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促进其
期刊
【摘要】本文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培育幼儿“红色基因”为着力点,进一步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清明网上祭英烈等幼儿园红色德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汲取井冈山红色精神财富的养分,生根发芽,使幼儿的情感、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等均有显著提高。并试图探索新时期幼儿园红色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红色德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论述,为广大一
期刊
【摘要】通常在学生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必须要求其重点分析方程的具体特征,然后灵活选择解决方式。在其所有解决方式之中,公式法是通用方式,配方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最直接的方式有开平方,而因式降次则是解决一些特殊方程最简便的方法,对于这些方式来说都有一个共性,即转化思想。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对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过程中转化思想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转化思想 一元二次方程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专业技术型应用人才,因此,需要结合当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来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之一,所以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
期刊
【摘要】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新的发展要求,要积极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促进全体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提升和发展。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进一步加深,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思政建设引入课堂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思政建设 课堂教育
期刊
【摘要】大学语文中包含了古今中外先贤的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对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先天的良好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是实施“课程思政”的良好素材。如何将之潜移默化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好“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 教学路径  【基金项目】武威职业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