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文化财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马克思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文化传播陷入两难窘境,能否打破僵局关乎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和国家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安全和平,并已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性问题与焦点议题。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一、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一)红色文化碎片化趋势显露,网络信息传播分散性较强
一方面,传播主体各自为政、缺乏合力。家庭、学校、官方主流媒体、社会大众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扮演不同角色,但由于缺少系统合作联动机制,致使红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红色文化传播出现重复和分散状况。另一方面,传播模式连续性差、系统性弱。红色文化早期开发与传播受时空局限,出现历史断层或与真实事件存在偏差的情况。当前,利用大数据开展深入历史考证与事迹挖掘使红色文化可信度不断提升,但新兴传播模式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传统传播的遗留问题,使得历史事件呈现片段化、碎片化,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掌握仅停留于关键点位,红色历史的传承与发展遭遇梗阻。
(二)红色文化单向化输出明显,受众全体呈现差异化需求
由于年龄结构、教育程度、职业选择、兴趣爱好、政治面貌等各不相同,广大网民对网络文化已然产生差异化需求。加之信息网络时代人人都持有“麦克风”,人们渴望自身的个性价值在网络空间得到及时确认,因而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模式倍受追捧。当前,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即可在“两微一端”、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观看红色历史纪录片、获取红色文化精华信息。然而,这种单向输出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与个性化需求,部分网民甚至拒绝接收红色正能量信息,转而观看颇具娱乐色彩或仅符合兴趣取向的新闻或视频,使得红色文化在一味供给中无法适应全部网民的品位素养和文化旨趣,难以在双向互动中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
二、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一)道德与制度配套设计,创设“有朝气”的红色文化
“有朝气”的红色文化不仅需要以道德为“软约束”,自觉净化网络文化生态气候,还需要以制度为“硬保障”,严控文化圈层空气流动的各个关卡。
要强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力,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指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需要不断融入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全过程,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号召力和凝聚力。首先,要抓好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的源头。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增强红色文化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自觉将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融入文化生产过程,传播文质兼美的红色文化作品。其次,要抢占红色文化的网络舆论阵地。官方主流媒体要主动设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红色文化话题,提高人们对红色历史的整体把握以及对红色精神的广泛认同,引导网络舆论向好向善。
(二)挖掘与整合系统规划,发展“接地气”的红色文化
“接地气”的红色文化需要通过深入的挖掘与整合,形成系统的文化资源体系,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
其一,要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细节感。为了破解红色文化内容的事迹空泛、故事陈旧、人物神化等问题,信息化时代红色资源挖掘要注重细节营造,谨防商业化利益勾连,增强红色文化的亲和力与真实性。一方面,要保护和完善原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英雄先辈的后代取得联系,补充原有红色事迹的细节漏洞,以亲民“小故事”展现丰盈的英雄人物形象,提高红色文化阐释力。另一方面,要发现和开辟新式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各方媒体联动、聚集群众合力,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生活的有效接轨。
其二,要增强红色文化内容的体系感。当前,我国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但呈现分布不均、体系不明的特点,亟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整体性思维大力整合红色文化内容,推动红色文化的特色发展与系统升华。首先,要建立红色经典文化资源数据库。借助大数据技术不断汇集红色历史资源、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模范事迹等,并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传播的论述专栏,以深入学习并深刻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实质。其次,要创设红色文化特色主题传播圈。通过对红色文化内容的系统考察,根据地域特色、历史脉络、人物主线对红色文化内容分类划型,打破区域间的空间壁垒、集合部门间的优势力量,打造涵盖特色主题的红色文化传播圈,实现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的永续发展。
(三)线上与线下立体传播,打造“聚人气”的红色文化
“聚人气”的红色文化需要线上线下聯动,通过开展立体传播,使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根据广大网民接受习惯,增强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生动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偏好发生深刻变化,是否能提高红色文化的展示力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焦点。一方面,要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不仅要加大力度支持红色书籍的出版与发行,还要借助信息时代先进科技,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立体传播红色故事。另一方面,要传播中国红色声音。面对网络杂音、噪音的激荡现象,迫切需要通过肃清网络空间“有害声音”,积极调动“沉默声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和理性认同。其次,要结合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提高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针对性。人民群众是信息时代的活跃分子,充分考量不同群体的现实特点是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重点,应结合大数据信息统计结果,科学划型,精准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与此同时,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63亿。针对非网民群体,应当注重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线下红色文化活动中,营造声、光、电的视听冲击与立体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红色文化传播面临崭新机遇期,同时,也呈现出边缘化、碎片化、单向化、功利化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营养剂”功效,亟须认清并剖析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突出问题,通过道德与制度的配套设计、挖掘与整合的系统规划、线上与线下的立体传播,打造“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红色文化,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颜泽梅,鲍中义.红色文化在抖音中的传播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30-33.
[2]周婷,舒毅彪.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优化再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2):99-102+78.
[3]常锐,刘琳.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及其路径建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02):111-116.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
一、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一)红色文化碎片化趋势显露,网络信息传播分散性较强
一方面,传播主体各自为政、缺乏合力。家庭、学校、官方主流媒体、社会大众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扮演不同角色,但由于缺少系统合作联动机制,致使红色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红色文化传播出现重复和分散状况。另一方面,传播模式连续性差、系统性弱。红色文化早期开发与传播受时空局限,出现历史断层或与真实事件存在偏差的情况。当前,利用大数据开展深入历史考证与事迹挖掘使红色文化可信度不断提升,但新兴传播模式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传统传播的遗留问题,使得历史事件呈现片段化、碎片化,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掌握仅停留于关键点位,红色历史的传承与发展遭遇梗阻。
(二)红色文化单向化输出明显,受众全体呈现差异化需求
由于年龄结构、教育程度、职业选择、兴趣爱好、政治面貌等各不相同,广大网民对网络文化已然产生差异化需求。加之信息网络时代人人都持有“麦克风”,人们渴望自身的个性价值在网络空间得到及时确认,因而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模式倍受追捧。当前,人们利用零散时间即可在“两微一端”、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观看红色历史纪录片、获取红色文化精华信息。然而,这种单向输出模式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与个性化需求,部分网民甚至拒绝接收红色正能量信息,转而观看颇具娱乐色彩或仅符合兴趣取向的新闻或视频,使得红色文化在一味供给中无法适应全部网民的品位素养和文化旨趣,难以在双向互动中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
二、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一)道德与制度配套设计,创设“有朝气”的红色文化
“有朝气”的红色文化不仅需要以道德为“软约束”,自觉净化网络文化生态气候,还需要以制度为“硬保障”,严控文化圈层空气流动的各个关卡。
要强化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力,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指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和人民群众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方向指引和目标导向,需要不断融入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全过程,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号召力和凝聚力。首先,要抓好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的源头。通过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增强红色文化创作者与传播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自觉将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融入文化生产过程,传播文质兼美的红色文化作品。其次,要抢占红色文化的网络舆论阵地。官方主流媒体要主动设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红色文化话题,提高人们对红色历史的整体把握以及对红色精神的广泛认同,引导网络舆论向好向善。
(二)挖掘与整合系统规划,发展“接地气”的红色文化
“接地气”的红色文化需要通过深入的挖掘与整合,形成系统的文化资源体系,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
其一,要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细节感。为了破解红色文化内容的事迹空泛、故事陈旧、人物神化等问题,信息化时代红色资源挖掘要注重细节营造,谨防商业化利益勾连,增强红色文化的亲和力与真实性。一方面,要保护和完善原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英雄先辈的后代取得联系,补充原有红色事迹的细节漏洞,以亲民“小故事”展现丰盈的英雄人物形象,提高红色文化阐释力。另一方面,要发现和开辟新式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各方媒体联动、聚集群众合力,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生活的有效接轨。
其二,要增强红色文化内容的体系感。当前,我国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但呈现分布不均、体系不明的特点,亟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整体性思维大力整合红色文化内容,推动红色文化的特色发展与系统升华。首先,要建立红色经典文化资源数据库。借助大数据技术不断汇集红色历史资源、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模范事迹等,并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传播的论述专栏,以深入学习并深刻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实质。其次,要创设红色文化特色主题传播圈。通过对红色文化内容的系统考察,根据地域特色、历史脉络、人物主线对红色文化内容分类划型,打破区域间的空间壁垒、集合部门间的优势力量,打造涵盖特色主题的红色文化传播圈,实现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的永续发展。
(三)线上与线下立体传播,打造“聚人气”的红色文化
“聚人气”的红色文化需要线上线下聯动,通过开展立体传播,使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根据广大网民接受习惯,增强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生动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偏好发生深刻变化,是否能提高红色文化的展示力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焦点。一方面,要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不仅要加大力度支持红色书籍的出版与发行,还要借助信息时代先进科技,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立体传播红色故事。另一方面,要传播中国红色声音。面对网络杂音、噪音的激荡现象,迫切需要通过肃清网络空间“有害声音”,积极调动“沉默声音”,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和理性认同。其次,要结合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提高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针对性。人民群众是信息时代的活跃分子,充分考量不同群体的现实特点是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重点,应结合大数据信息统计结果,科学划型,精准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与此同时,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63亿。针对非网民群体,应当注重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线下红色文化活动中,营造声、光、电的视听冲击与立体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红色文化传播面临崭新机遇期,同时,也呈现出边缘化、碎片化、单向化、功利化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营养剂”功效,亟须认清并剖析信息化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突出问题,通过道德与制度的配套设计、挖掘与整合的系统规划、线上与线下的立体传播,打造“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红色文化,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颜泽梅,鲍中义.红色文化在抖音中的传播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2):30-33.
[2]周婷,舒毅彪.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优化再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23(02):99-102+78.
[3]常锐,刘琳.融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及其路径建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02):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