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根据黔江农场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归纳、总结黔江农场甘蔗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通过各种先进适用种植技术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促进农场甘蔗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当前农场甘蔗生产存在的问题,提高甘蔗单产,增加职工收入,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场现状及问题;措施研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46-2
1 黔江农场现状及问题
黔江农场始建于1956年,原名广西国营武宣农场,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境内,是广西农垦甘蔗原料基地农场之一。由于狠抓技术措施和抗旱保收工作,2009/2010年榨季共完成进厂原料蔗150176吨,比上榨季增长7%。
近年来黔江农场甘蔗生产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1)黔江农场位于桂中旱区,土壤贫瘠,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出苗率不高,严重影响甘蔗生产。
(2)农场蔗区自然条件不一,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较差,全场能灌溉的蔗地只有1万亩左右,占到总面积的50%左右。
(3)2009年以前,栽种品种单一,一旦遇到冰冻灾害,便会遭遇大面积受损。受自然灾害制约较多,从而影响甘蔗产量。
(4)自1981年开始至今,全场80%以上人口以种植甘蔗为生,甘蔗为唯一主业,因此职工收入不稳,增收困难。
(5)由于肥料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投入不足,亩综合效益不高,影响蔗农种蔗积极性。
2 调研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根据多年从事甘蔗生产经验,我们认为,甘蔗能否获得高产最关键因素是在不折不扣落实“三早四大”技术措施之外,保证生产投入和保证水利灌溉问题。
2.1 抓好冬春种管工作
黔江农场全部20000亩甘蔗种植均采取“三早四大”(早种早管早施肥,大马力、大行距、大投入、大茎种)措施。蔗种要求采用半径或蔗梢做种,下种前选种消毒后种植,减少病害发生。下种量每亩4000个双芽段以上,种后要求亩喷淋5-7吨酒精发酵液或猪尿水、清水,并盖上地膜,保水保温,以利发芽。
2.2 实施酒精废液喷淋
酒精发酵液淋蔗不仅能增加大量甘蔗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和有机质,改良土质,而且能起到抗旱种植,促进早种早管的作用。在往年,甘蔗下种后要等2个月才出苗,如碰上旱情则发芽率减少,所需时间更长,是造成甘蔗单产低的原因之一。2010年开春,黔江农场大力推广酒精废液淋蔗,对宿根蔗和新植蔗进行喷淋,然后用农膜覆盖。喷淋废液的甘蔗20天就出芽,并由农膜覆盖产生的高温保水催粗、催长、催密了蔗苗,增加了近2个月的生长期。据技术人员测算,喷淋蔗地比其他蔗地平均每亩增加500株蔗苗,每株蔗苗平均增高30厘米,增重0.5公斤。喷淋废液不仅可以增加甘蔗产量、消灭蔗地害虫,还可以添加相应农药一起喷淋,减少了以往运肥、施肥、喷药的工作量,因此职工施用积极性也空前提高。
2.3 施用滤泥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甘蔗种植地块多年未经轮作,黔江农场土壤板结现象日益严重,影响甘蔗可持续发展。2009-2010年,黔江农场以第二分场为试点,利用滤泥、蔗渣灰、废液为原料,采用菌种堆沤发酵处理的办法简易制成方便职工施放的有机肥,制成品3000多吨。施用后,促进了二分场耕地的良性循环,为二分场产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量达到14643吨,比上年度增长26%,为全场增幅最高。
2.4 甘蔗优良新品种推广
今年全场重点推广种植新台糖22号、28号,桂糖系列02/467等品种,并从北海引进台糖008、桂糖02/901等品种188吨,从外蔗区调进桂糖2668等蔗种225吨,此外还引进了桂糖、福农、台糖、琼农、粤糖等12个新品种进行筛选、培育,以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同时把良种培育重点放在高糖、高产、抗旱耐寒品种。
2.5 实施测土配方、定产施肥,走节约型农业之路
2010年1月-12月,黔江农场在第二分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选择土质较好、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做试验地,一组为测土配方施肥,另一组为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组中,氮、磷、钾合理搭配,根据土壤性质及所需补充元素针对性来施肥。从试验结果各项指标来看,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最好,农艺经济性状最为突出,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使甘蔗长势旺盛,甘蔗产量高且糖份高。
2.6 建设和应用节水灌溉工程
由于地处旱区,黔江农场把向兴修水利列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作为甘蔗增产、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先后投资1130多万元建成喷灌工程9400亩,投资近600万元,建成50000米三面光水渠,使全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00亩。尤其是2009年投资500万元,在第二、五、八、十分场建设喷灌各1000亩(共计4000亩)工程,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7 建设频振杀虫灯示范基地
黔江农场除按常规进行化学防治和挖坑捕杀天牛等防治外,还采用新技术科学防虫害。2009年5月,农场进行频振式杀虫灯试验,投资8万多元在三分场安装频振杀虫灯60盏,生物防治天牛、蔗龟、白蚁等甘蔗害虫,受益面积达2000多亩。由于诱杀甘蔗主要害虫成虫效果好,2010年5月,又投资10万元在第二分场安装达60盏。据调查,60盏灯开灯40天,累计诱捕害虫487公斤,且诱杀最多的是药物难治的蔗龟、金龟子、蔗锯天牛、蔗螟等害虫。
2.8 甘蔗间种套种矮杆作物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职工收入,针对甘蔗生长周期长、蔗行距大的特点,黔江农场鼓励和引导职工利用蔗行“空隙”,隔行套种短期矮秆经济作物,八分场属于人多地少的一个分场,由于去年套种面积2257亩,黄豆1545亩,绿豆522亩,红瓜子190亩,产值达300多万元,劳均收入4000多元。全场共套种面积6875亩,产值987.1万元。甘蔗套种不仅没有影响甘蔗的生长,还能增加蔗田的土壤肥力,促进甘蔗生长,控制草荒,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种植面积,对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职工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提高黔江农场甘蔗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1 土地整理
黔江农场部分分场为丘陵地貌,高坡地易受旱,低洼地易受泡,对发展甘蔗生产极为不利。实施土地项目整理后,削降高坡地,填平低洼地,增加了土地的可耕面积;种植地块的集中连片调整,改变蔗区小而分散的状况,改善生产条件,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甘蔗种植,使得砍、运、榨更具计划性和合理性;通过对自然大水沟的深挖扩容提高了蓄水能力,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田间道路、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提高机械作业和水利灌溉条件。
3.2 良种推广
选育和推广应用任何品种都是内在基因与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产物,良种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表现出好的特性,培育出适合本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的高产、高糖、抗逆和广适应性的甘蔗新品种,加快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
3.3 改良土壤
糖厂滤泥、蔗渣灰、酒精废液均为糖厂的废弃物,均是含有丰富有机质和甘蔗必需的N、P、K养分的营养全面均衡的有机肥。黔江农场利用滤泥、蔗渣灰、废液为原料,采用菌种堆沤发酵处理的办法简易制成方便职工施放的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抗旱种蔗、变废为宝、以蔗养蔗、省工增收的效果。此外,蔗叶还田也是改良土壤的途径之一,这些措施均成本低,见效快,易于在职工中推广使用,也是减少投入提高产出的重要措施。
3.4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途经,通过一年的对比试验,配方施肥的益处已被广大职工所认知。
3.5 生物无公害杀虫
作为原料基地,应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为重点,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及各类除草剂。黔江农场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频振杀虫项目推广至全场甘蔗种植区,为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3.6 发展蔗间自营经济
除了鼓励职工在甘蔗大行间套种矮杆经济作物外,还扶持职工在各分场建养殖小区,以蔗叶育肥牛,或是蔗园养鸡,产生的有机肥全部还田,既使职工增收,也促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3.7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甘蔗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生产,所需投入劳动量多、尤其是甘蔗砍收,要求时限短、劳动强度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需求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良种良法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配方施肥、实施生物无公害杀虫工程及配方施肥、间种套种矮杆作物是促进农场甘蔗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甘蔗产量,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不断推进黔江农场甘蔗产业化发展。
参考资料
[1] 王贵华.甘蔗育种种性发挥培育法刍议[J].中国糖科,
2007(02).
[2] 黄勇等.甘蔗高效节本增效技术生产实践与发展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2009,(04).
[3] 甘作伟.崇左市糖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广西蔗糖,
2005(4).
[4] 廖维政.等.甘蔗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广西农业科学,
2005(06).
作者简介:梁胜林(1962-),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场长。
关键词:农场现状及问题;措施研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46-2
1 黔江农场现状及问题
黔江农场始建于1956年,原名广西国营武宣农场,位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境内,是广西农垦甘蔗原料基地农场之一。由于狠抓技术措施和抗旱保收工作,2009/2010年榨季共完成进厂原料蔗150176吨,比上榨季增长7%。
近年来黔江农场甘蔗生产虽然取得较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1)黔江农场位于桂中旱区,土壤贫瘠,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出苗率不高,严重影响甘蔗生产。
(2)农场蔗区自然条件不一,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溉条件较差,全场能灌溉的蔗地只有1万亩左右,占到总面积的50%左右。
(3)2009年以前,栽种品种单一,一旦遇到冰冻灾害,便会遭遇大面积受损。受自然灾害制约较多,从而影响甘蔗产量。
(4)自1981年开始至今,全场80%以上人口以种植甘蔗为生,甘蔗为唯一主业,因此职工收入不稳,增收困难。
(5)由于肥料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投入不足,亩综合效益不高,影响蔗农种蔗积极性。
2 调研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根据多年从事甘蔗生产经验,我们认为,甘蔗能否获得高产最关键因素是在不折不扣落实“三早四大”技术措施之外,保证生产投入和保证水利灌溉问题。
2.1 抓好冬春种管工作
黔江农场全部20000亩甘蔗种植均采取“三早四大”(早种早管早施肥,大马力、大行距、大投入、大茎种)措施。蔗种要求采用半径或蔗梢做种,下种前选种消毒后种植,减少病害发生。下种量每亩4000个双芽段以上,种后要求亩喷淋5-7吨酒精发酵液或猪尿水、清水,并盖上地膜,保水保温,以利发芽。
2.2 实施酒精废液喷淋
酒精发酵液淋蔗不仅能增加大量甘蔗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和有机质,改良土质,而且能起到抗旱种植,促进早种早管的作用。在往年,甘蔗下种后要等2个月才出苗,如碰上旱情则发芽率减少,所需时间更长,是造成甘蔗单产低的原因之一。2010年开春,黔江农场大力推广酒精废液淋蔗,对宿根蔗和新植蔗进行喷淋,然后用农膜覆盖。喷淋废液的甘蔗20天就出芽,并由农膜覆盖产生的高温保水催粗、催长、催密了蔗苗,增加了近2个月的生长期。据技术人员测算,喷淋蔗地比其他蔗地平均每亩增加500株蔗苗,每株蔗苗平均增高30厘米,增重0.5公斤。喷淋废液不仅可以增加甘蔗产量、消灭蔗地害虫,还可以添加相应农药一起喷淋,减少了以往运肥、施肥、喷药的工作量,因此职工施用积极性也空前提高。
2.3 施用滤泥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甘蔗种植地块多年未经轮作,黔江农场土壤板结现象日益严重,影响甘蔗可持续发展。2009-2010年,黔江农场以第二分场为试点,利用滤泥、蔗渣灰、废液为原料,采用菌种堆沤发酵处理的办法简易制成方便职工施放的有机肥,制成品3000多吨。施用后,促进了二分场耕地的良性循环,为二分场产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量达到14643吨,比上年度增长26%,为全场增幅最高。
2.4 甘蔗优良新品种推广
今年全场重点推广种植新台糖22号、28号,桂糖系列02/467等品种,并从北海引进台糖008、桂糖02/901等品种188吨,从外蔗区调进桂糖2668等蔗种225吨,此外还引进了桂糖、福农、台糖、琼农、粤糖等12个新品种进行筛选、培育,以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同时把良种培育重点放在高糖、高产、抗旱耐寒品种。
2.5 实施测土配方、定产施肥,走节约型农业之路
2010年1月-12月,黔江农场在第二分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选择土质较好、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做试验地,一组为测土配方施肥,另一组为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组中,氮、磷、钾合理搭配,根据土壤性质及所需补充元素针对性来施肥。从试验结果各项指标来看,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最好,农艺经济性状最为突出,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使甘蔗长势旺盛,甘蔗产量高且糖份高。
2.6 建设和应用节水灌溉工程
由于地处旱区,黔江农场把向兴修水利列为每年的重点工作,作为甘蔗增产、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先后投资1130多万元建成喷灌工程9400亩,投资近600万元,建成50000米三面光水渠,使全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00亩。尤其是2009年投资500万元,在第二、五、八、十分场建设喷灌各1000亩(共计4000亩)工程,在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7 建设频振杀虫灯示范基地
黔江农场除按常规进行化学防治和挖坑捕杀天牛等防治外,还采用新技术科学防虫害。2009年5月,农场进行频振式杀虫灯试验,投资8万多元在三分场安装频振杀虫灯60盏,生物防治天牛、蔗龟、白蚁等甘蔗害虫,受益面积达2000多亩。由于诱杀甘蔗主要害虫成虫效果好,2010年5月,又投资10万元在第二分场安装达60盏。据调查,60盏灯开灯40天,累计诱捕害虫487公斤,且诱杀最多的是药物难治的蔗龟、金龟子、蔗锯天牛、蔗螟等害虫。
2.8 甘蔗间种套种矮杆作物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职工收入,针对甘蔗生长周期长、蔗行距大的特点,黔江农场鼓励和引导职工利用蔗行“空隙”,隔行套种短期矮秆经济作物,八分场属于人多地少的一个分场,由于去年套种面积2257亩,黄豆1545亩,绿豆522亩,红瓜子190亩,产值达300多万元,劳均收入4000多元。全场共套种面积6875亩,产值987.1万元。甘蔗套种不仅没有影响甘蔗的生长,还能增加蔗田的土壤肥力,促进甘蔗生长,控制草荒,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种植面积,对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职工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提高黔江农场甘蔗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1 土地整理
黔江农场部分分场为丘陵地貌,高坡地易受旱,低洼地易受泡,对发展甘蔗生产极为不利。实施土地项目整理后,削降高坡地,填平低洼地,增加了土地的可耕面积;种植地块的集中连片调整,改变蔗区小而分散的状况,改善生产条件,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甘蔗种植,使得砍、运、榨更具计划性和合理性;通过对自然大水沟的深挖扩容提高了蓄水能力,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田间道路、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提高机械作业和水利灌溉条件。
3.2 良种推广
选育和推广应用任何品种都是内在基因与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产物,良种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表现出好的特性,培育出适合本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的高产、高糖、抗逆和广适应性的甘蔗新品种,加快甘蔗品种的更新换代。
3.3 改良土壤
糖厂滤泥、蔗渣灰、酒精废液均为糖厂的废弃物,均是含有丰富有机质和甘蔗必需的N、P、K养分的营养全面均衡的有机肥。黔江农场利用滤泥、蔗渣灰、废液为原料,采用菌种堆沤发酵处理的办法简易制成方便职工施放的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抗旱种蔗、变废为宝、以蔗养蔗、省工增收的效果。此外,蔗叶还田也是改良土壤的途径之一,这些措施均成本低,见效快,易于在职工中推广使用,也是减少投入提高产出的重要措施。
3.4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途经,通过一年的对比试验,配方施肥的益处已被广大职工所认知。
3.5 生物无公害杀虫
作为原料基地,应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为重点,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及各类除草剂。黔江农场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频振杀虫项目推广至全场甘蔗种植区,为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3.6 发展蔗间自营经济
除了鼓励职工在甘蔗大行间套种矮杆经济作物外,还扶持职工在各分场建养殖小区,以蔗叶育肥牛,或是蔗园养鸡,产生的有机肥全部还田,既使职工增收,也促进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3.7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甘蔗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生产,所需投入劳动量多、尤其是甘蔗砍收,要求时限短、劳动强度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需求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良种良法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配方施肥、实施生物无公害杀虫工程及配方施肥、间种套种矮杆作物是促进农场甘蔗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甘蔗产量,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不断推进黔江农场甘蔗产业化发展。
参考资料
[1] 王贵华.甘蔗育种种性发挥培育法刍议[J].中国糖科,
2007(02).
[2] 黄勇等.甘蔗高效节本增效技术生产实践与发展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2009,(04).
[3] 甘作伟.崇左市糖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广西蔗糖,
2005(4).
[4] 廖维政.等.甘蔗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广西农业科学,
2005(06).
作者简介:梁胜林(1962-),男,汉族,广西桂平人,广西农垦国有黔江农场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