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m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九条”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审定的,是中央制定的一个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40年前,1981年9月30日,在举国沉浸在喜迎国庆佳节欢乐氛围的前夕、辛亥革命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对台九条方针政策的重要谈话(后来被称为“叶九条”)。40年后的今天,这一方针政策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叶九条”:破冰两岸关系
  叶剑英在谈话中表示:“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得到全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台湾海峡出现了和缓气氛。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这个谈话是《告台湾同胞书》的姊妹篇,是党和国家向海内外爱国同胞和台湾当局发出的新的召唤。其主要内容是:1、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2、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7、台湾人士愿回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8、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业,保证其合法权益;9、欢迎台湾团体、各界人士提供建议,共商国是。“叶九条”还表示,希望国民党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立场,呼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
  这些方针政策,是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审定的,是中央制定的一个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与《告台湾同胞书》相比,“叶九条”有几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在方针表述上,它首次使用“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提法,突出了新时期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和平统一目标。
  第二、在谈判的问题上,它把《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调整为“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体现了两岸谈判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平等协商。
  第三、首次明确了统一后台湾的地位,是享有具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可以保留军队。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第四、将《告台湾同胞书》中“尊重台湾的现状和现行制度,照顾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等比较抽象的提法,具体概括为“三个不变”“六个不受侵犯”,即“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谈话的发表,迅即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为冰封的两岸关系注入一股强大的暖流。
  邓小平在1982年1月的一次谈话中曾对“叶九条”作过这样的评价:“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表明了“叶九条”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和理论贡献。
  40年:两岸关系波澜壮阔
  “叶九条”发表40年以来,对台工作成就斐然,两岸关系虽然历经风雨波折,但终究冲破各种阻碍,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两岸关系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40年前,在两岸同胞不懈努力下,第一批探亲台胞途经香港回到大陆,两岸长期隔絕状态终被打破,两岸交流交往大门由此打开。40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深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40年前,台海阴云密布,同胞隔海相望,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音讯全无,长夜痛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40年后的今天,每年近千万人次往来两岸,各领域各界别交流蓬勃发展,形式丰富多彩,不断谱写两岸同胞来往的新故事、新篇章。有近38万对两岸同胞喜结良缘,步入婚姻殿堂,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超过百万。
  40年前,两岸经济几无交汇,寄一封信、打一个电话都障碍重重,更不要说进行投资和贸易;40年后的今天,两岸实现直接全面双向“三通”,形成“一日生活圈”,年贸易额约2300亿美元,大陆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岛外投资目的地,两岸利益交融之深前所未有。
  40年前,我们不断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事务性、经济性商谈,解决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1993年以来,受权协商团体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达成和确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共举行了12次会谈,签署27项协议,就两岸诸多领域交流合作作出制度性安排,极大增进了两岸同胞福祉。
  4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相继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
  “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敏锐洞察国内外形势和台海形势的新变化,深刻总结党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及实践,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思想深邃的重要理念、方针政策,形成了关于新时代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思考解决台湾问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而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当前和今后一個时期,台海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对台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深刻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任务,对做好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和崇高境界,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高举共圆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团结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这些论述扎根于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昭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两岸同胞指明共同奋斗的目标,具有感召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完成祖国统一与实现民族复兴之间的辩证关系。
  要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谋划对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这是在总结历史规律和两岸关系发展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而落实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必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近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这一论述丰富了国家和平统一理论的思想内涵。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持续扩大和深化,两岸同胞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极大地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亲情。这表明,只要两岸同胞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关键地位,将其喻为“两岸关系之锚”“定海神针”。这是总结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
  要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我们将毫不动摇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讲话中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为“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践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的倒行逆施,遭到台湾各界同胞的强烈反对。岛内要求当局调整两岸政策、重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轨的呼声高涨。我们将不负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排除干扰,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地沿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努力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要坚持持续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这进一步明确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路径和具体措施。
  要坚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持之以恒做台湾人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作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岸一家亲”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思想内涵。我们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台湾任何党派、团体和人士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就愿意与其交往、对话。我们将继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用真诚、善意和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
  要坚持反对和遏制“台独”,积极防范化解台海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六个任何”,强调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上,我们不会有任何动摇和妥协。民进党重新上台以来,拒不放弃“台独”立场,放任纵容“去中国化”“渐进台独”,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合作,妄图削弱、切割台湾同大陆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联系。岛内各种“急独”势力动作频频、竭力鼓噪推动所谓“正名”“制宪”。一些外部势力大打“台湾牌”,力图提升与台实质关系。我们决不容忍“法理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坐视“渐进台独”侵蚀和平统一的基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在台海兴风作浪,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叶九条”发表40年来的对台工作实践证明,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体现了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把握了时代潮流、历史趋势,反映了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引领着两岸关系发展方向,推进了和平统一进程,符合两岸同胞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4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样证明,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形成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在这一历史大潮流和大趋势面前,任何形式的“台独”主张都是苍白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台湾的前途,最终系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Tongren es mucho más que la monta?a Fanjing
期刊
Yuxi,una pintura de tinta fresca en China
期刊
Un ejemplo de la fusión lattina y oriental
期刊
Risas de invierno
期刊
Fresas y sonrisas en Changfeng
期刊
Por el simple placer de bailar y,si es con salsa,mucho mejor
期刊
2021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近期,阿富汗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国际形势、地区格局和安全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阿富汗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实现局势软着陆,是全体阿富汗人民的紧急要务,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也需要密切关注。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都是阿富
期刊
金秋九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港澳“一国两制”迎来制度丰收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一部新中国史的权威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出版,引起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本期“学‘习’进行时”栏目刊发《树立大历史观 把握时代大势》一文,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治国理政史、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史等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刻解读,专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以生动的笔触全景展现了19
期刊
2021年7月,一场持续而猛烈的暴雨袭击了河南中原腹地的山前地区。在此之前,全球各地极端气候频发。天有不测风云,今年的天气条件似乎更为严苛。  中国西北行,是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地理考察。在上个世纪,大西北基本处于向暖干化发展的过程中。直到1987年,暖干化的趋势迎来拐点,暖湿化开始了。从西安、兰州、西宁,从青海湖到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曾经古人行走西域的传统路线,如今成为探寻西北暖湿化秘密的必经之路。
期刊
在国际形势和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中国积极探索与法国等欧洲大国构建新形势下的科技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前世界发展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威胁”的同时大力鼓动欧洲与中国开展对抗。尽管欧洲国家并不愿意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但美国的霸权干涉与刻意拉拢仍会导致欧洲对中国态度的摇摆,G7峰会联合声明干涉中国内政、《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冻结就是证明。在国际形势和中国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