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基础,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标准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本文以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生态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在明确表达高中地理生态意识培养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内容后,根据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的,基于高中地理课本,提出对于构建核心素养下中学地理生态意识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态意识
一、高中地理生态意识培养课程的核心素养界定
如今,绿色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和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全国教育领域中受到重视,这就为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地理生态意识的实践提供了机会。通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高中地理生态意识的培养要从地理的实践能力、综合性思维、对区域的认知程度、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四个方面展开,老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课解读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通过利用本地资源,在课堂中给学生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居主要位置培养地理生态意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生态意识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生态危机是如今的地球难以承受,按照如今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环境根本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意识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文明被人類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却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如今,全球生态危机成为世界各国人们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落实地理教学目标
美国前环保局长威廉瑞斯利曾说:“全球环境的威胁是现实地理的反应,未来环境问题要从地理教育开始解决”,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全人类都应当树立生态意识。而作为同时具有自然和人文内容的高中地理学科,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环境的方式,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三、高中地理生态意识培养的方式
1、构建并强化生态意识观,重视课前教学设计意识性渗透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使生态意识培养教学工作的主要力量,课程的设计和内容是由老师直接决定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程中,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老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对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其关键,同时老师也要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生态意识培养之间的联系,从而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老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深入研读教材,在讲解重要知识的同时挖掘其背后的生态意识观。在课程设计的研究和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采用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思维导图的方法,体现出生态意识观和地理核心素养。
2、注重知行合一,创设情景导入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按照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求,老师可以哄过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的情景,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设立主题、进行实验、课后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慢慢的认识到合理利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地理知识谋取利益。并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意识的将生态意识放在第一位,习惯性的采用生态化的思维和方法。
3、加强学科联系,把生态意识教育于融会贯通之中
虽然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人们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仅仅一个学科就足够的,而是需要多门学科的相互融合。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对高中学生,地理生态意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在其他学科中对其生态意识的培养,发挥多门学科的优势,最大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物学知识或是物理化学知识,学习或认识某些地理知识,从中理解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并树立同学们的生态意识。
4、把握时政热点,寓生态意识教育于形势教育之中
当前,各类媒体都会对生态环境进行报导,这些报道在用词和形式上既生动形象新颖奇特,又有教育意义,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容易被他们接受。把握时政热点,寓生态意识教育与形式教育之中,对培养学生生态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如今我们为了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规定了一些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节日,比如世界环境日,节约用水日,植树节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行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各地区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带来的影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如沙尘暴、水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等。通过让同学们关注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如今生态环境的现状,同学们充分意识到树立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时代的一个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控生态意识的培养诉求。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钟晓婵.彭昕.浅析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 [J]. 教育现代化,2018(49);386-387,392.
[2] 李丽燕,陈淳.生态教育视角下中学地理第二课堂实践模式探讨 [J].地理教学,2018(11):17-20.
[3]赫兴无.试论中学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4):6-7.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态意识
一、高中地理生态意识培养课程的核心素养界定
如今,绿色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和核心素质的培养在全国教育领域中受到重视,这就为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地理生态意识的实践提供了机会。通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高中地理生态意识的培养要从地理的实践能力、综合性思维、对区域的认知程度、和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四个方面展开,老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课解读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通过利用本地资源,在课堂中给学生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居主要位置培养地理生态意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生态意识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生态危机是如今的地球难以承受,按照如今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环境根本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意识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文明被人類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却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如今,全球生态危机成为世界各国人们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落实地理教学目标
美国前环保局长威廉瑞斯利曾说:“全球环境的威胁是现实地理的反应,未来环境问题要从地理教育开始解决”,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全人类都应当树立生态意识。而作为同时具有自然和人文内容的高中地理学科,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环境的方式,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三、高中地理生态意识培养的方式
1、构建并强化生态意识观,重视课前教学设计意识性渗透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使生态意识培养教学工作的主要力量,课程的设计和内容是由老师直接决定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程中,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老师要有正确的认识,知道对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其关键,同时老师也要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生态意识培养之间的联系,从而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老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深入研读教材,在讲解重要知识的同时挖掘其背后的生态意识观。在课程设计的研究和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采用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思维导图的方法,体现出生态意识观和地理核心素养。
2、注重知行合一,创设情景导入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按照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求,老师可以哄过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的情景,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设立主题、进行实验、课后调查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慢慢的认识到合理利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地理知识谋取利益。并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意识的将生态意识放在第一位,习惯性的采用生态化的思维和方法。
3、加强学科联系,把生态意识教育于融会贯通之中
虽然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人们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仅仅一个学科就足够的,而是需要多门学科的相互融合。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对高中学生,地理生态意识的培养,也要注重在其他学科中对其生态意识的培养,发挥多门学科的优势,最大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物学知识或是物理化学知识,学习或认识某些地理知识,从中理解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并树立同学们的生态意识。
4、把握时政热点,寓生态意识教育于形势教育之中
当前,各类媒体都会对生态环境进行报导,这些报道在用词和形式上既生动形象新颖奇特,又有教育意义,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容易被他们接受。把握时政热点,寓生态意识教育与形式教育之中,对培养学生生态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如今我们为了树立人们的生态意识,规定了一些关于保护环境方面的节日,比如世界环境日,节约用水日,植树节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的生态意识进行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各地区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或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带来的影响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分析。如沙尘暴、水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等。通过让同学们关注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如今生态环境的现状,同学们充分意识到树立生态意识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时代的一个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控生态意识的培养诉求。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钟晓婵.彭昕.浅析中学地理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 [J]. 教育现代化,2018(49);386-387,392.
[2] 李丽燕,陈淳.生态教育视角下中学地理第二课堂实践模式探讨 [J].地理教学,2018(11):17-20.
[3]赫兴无.试论中学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