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开展的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需要在武术课程当中融入德育元素,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的武术人才。基于此,本文将对思政教学与武术教学的同向同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然后论述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设计要点,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
前言:
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教学当中应用广泛,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也是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开展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式。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完善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辅助。为此,高校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推动这种理念在专业教学中深度融合。
1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的同向同行逻辑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质,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同向教学将以实现协同育人为根本目的[1]。在高校中,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教学之间存在同向同行的可能性和逻辑关系。从武术课程教学方面来看,习武先修德是武术课程开展的基本原则,武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武术课程对高校生意志品质、道德观念、爱国情感的培养和正向引导,也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辅助。高校思政教育与武术课程教学之间的同向性表现在他们的教育目标上,二者都以培养意志坚强、道德高尚、能力优秀、爱国守法、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而且,高校武术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的教育理念、育人主体、教育内容与教育功能都具有极高契合性,为二者的同向同行与协同育人提供了前提条件。
2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设计要点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需要兼顾武德教育与武术知识能力教育,在课程思政视角之下,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与协同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程。为此,高校武术课程教师以实现武德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为目标,对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
2.1教学目标设计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目标设计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通过设计和拟定教学目标来传达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使后者彻底被落实在武术课程的知识、能力与育人目标中。此时,高校武术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并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重新设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体系。
2.1.1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是高校武术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教学下的新型教学目标,这一目标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武术课程教育后的德育教育目标[2]。比如,武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意志品质培养目标等。当前,设计基于同向教学的武术课程育人目时,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培养高校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理想信念,拥有坚毅品格、高尚情操和意志品质;(3)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1.2知识目标
在此环节,保证高校生武术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有效性至关重要。所以,设置武术课程同向教学知识目标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理论知识和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使他们掌握基本常识、基础知识;(2)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2-3套武术套路,明确武术锻炼的基础方法;(3)帮助学生理顺武术发展历史并培养其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感”。
2.1.3能力目标
基于同向教学,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就是教学工作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基于此,可将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同向教学的能力目标设定为:(1)拥有基础武术技巧和防身能力,可以运用武术强身健体;(2)拥有自学和深度挖掘武术知识价值的能力,具备团队协助能力;(3)擁有创新与实践能力,可以独自解决武术问题。
2.2教学内容设计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课程思政要求设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思政教育与武术专业教育能同步进行,使高校生边学技术知识,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为此,必须提高武术教材当中的思政内容占比、深度挖掘教学素材当中的思政内涵,还需要在实用性、趣味性教学内容当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以双人搏击体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技巧增强学生兴趣,并在体验过程中通过攻防角色互换,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自强自信、勇敢正义的高尚品德,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武术教学的有机结合,让武术课程内容的思政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2.3教学方法设计
从课程思政视角设计教学方法,必须保证思政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教学方法。此时,需要相关教师结合武术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思政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同向教学成效。比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夯实思政教学基础;模拟实战场景、讲述思政与武术结合的案例(岳飞、霍元甲、叶问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让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内涵;组织课堂比赛、分组练习和学习感想交流,充分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总之,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掌握思政内容为目标选定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武术教学的同向同行。
结论: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武术课程的同向教学,有利于培养有武德的专业人才,将推动高校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工作当中,高校武术教师必须明确武术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同向同行逻辑,并合理设计教学思路与计划,充分发挥武术课程的载体作用,为实现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东,刘永斌.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1):50-51+86.
[2]赵丹,马文博.“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武术课程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华武术,2020(10):98-101.
作者简介:赵波,男,籍贯:安徽寿县,汉族,1978年11月出生,学历: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
前言:
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教学当中应用广泛,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也是基于课程思政视角开展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式。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有助于完善高校德育教育体系,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辅助。为此,高校教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推动这种理念在专业教学中深度融合。
1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的同向同行逻辑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质,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同向教学将以实现协同育人为根本目的[1]。在高校中,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教学之间存在同向同行的可能性和逻辑关系。从武术课程教学方面来看,习武先修德是武术课程开展的基本原则,武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武术课程对高校生意志品质、道德观念、爱国情感的培养和正向引导,也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辅助。高校思政教育与武术课程教学之间的同向性表现在他们的教育目标上,二者都以培养意志坚强、道德高尚、能力优秀、爱国守法、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而且,高校武术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的教育理念、育人主体、教育内容与教育功能都具有极高契合性,为二者的同向同行与协同育人提供了前提条件。
2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设计要点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需要兼顾武德教育与武术知识能力教育,在课程思政视角之下,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与协同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程。为此,高校武术课程教师以实现武德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为目标,对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设计。
2.1教学目标设计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目标设计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通过设计和拟定教学目标来传达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使后者彻底被落实在武术课程的知识、能力与育人目标中。此时,高校武术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并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重新设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体系。
2.1.1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是高校武术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教学下的新型教学目标,这一目标是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武术课程教育后的德育教育目标[2]。比如,武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意志品质培养目标等。当前,设计基于同向教学的武术课程育人目时,应该涵盖以下内容:(1)培养高校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理想信念,拥有坚毅品格、高尚情操和意志品质;(3)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1.2知识目标
在此环节,保证高校生武术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有效性至关重要。所以,设置武术课程同向教学知识目标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1)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理论知识和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使他们掌握基本常识、基础知识;(2)组织学生学习并掌握2-3套武术套路,明确武术锻炼的基础方法;(3)帮助学生理顺武术发展历史并培养其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感”。
2.1.3能力目标
基于同向教学,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就是教学工作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基于此,可将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同向教学的能力目标设定为:(1)拥有基础武术技巧和防身能力,可以运用武术强身健体;(2)拥有自学和深度挖掘武术知识价值的能力,具备团队协助能力;(3)擁有创新与实践能力,可以独自解决武术问题。
2.2教学内容设计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课程思政要求设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思政教育与武术专业教育能同步进行,使高校生边学技术知识,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为此,必须提高武术教材当中的思政内容占比、深度挖掘教学素材当中的思政内涵,还需要在实用性、趣味性教学内容当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以双人搏击体验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技巧增强学生兴趣,并在体验过程中通过攻防角色互换,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自强自信、勇敢正义的高尚品德,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武术教学的有机结合,让武术课程内容的思政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2.3教学方法设计
从课程思政视角设计教学方法,必须保证思政元素被巧妙地融入教学方法。此时,需要相关教师结合武术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思政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同向教学成效。比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夯实思政教学基础;模拟实战场景、讲述思政与武术结合的案例(岳飞、霍元甲、叶问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让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内涵;组织课堂比赛、分组练习和学习感想交流,充分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总之,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环节,以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掌握思政内容为目标选定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武术教学的同向同行。
结论: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武术课程的同向教学,有利于培养有武德的专业人才,将推动高校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工作当中,高校武术教师必须明确武术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同向同行逻辑,并合理设计教学思路与计划,充分发挥武术课程的载体作用,为实现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东,刘永斌.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1):50-51+86.
[2]赵丹,马文博.“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武术课程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华武术,2020(10):98-101.
作者简介:赵波,男,籍贯:安徽寿县,汉族,1978年11月出生,学历: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