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导弹位置和导弹姿态,实现双共形天线切换使用,有效解决共形天线俯仰面-90°~0°天线增益低的问题。
关键词:共形天线;切换;天线增益
1 引言
共形天線,指同某一表面共形的天线或阵列,既可以共形在载体表面,不破坏目标载体的外形,又能发挥天线应有作用的一种天线。导弹上使用共形天线,可以使导弹空气动力学外形不发生变化,而天线电性能满足要求[1]。
对安装在导弹弹壁上的共形天线进行天线方向图仿真,仿真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共形天线俯仰面-90°~-20°天线增益小于-10dB,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导弹基准面上下方分别各安装一个共形天线,并根据导弹位置和导弹姿态,设计双共形天线切换模型,实现双共形天线切换使用。[2][3]
图1 共形天线俯仰方向增益
2 双共形天线切换模型
将地面坐标系Axyz平移,使原点A与弹体坐标系的原点O重合,通过三个姿态角,偏航角?鬃、俯仰角?谆、滚转角?酌,推导出地面坐标系Axyz到弹体坐标系Ox1y1z的变换矩阵L(?鬃,?谆,?酌)[4]。
(1)
其中:
(2)
(3)
(4)
将式(2)、式(3)、式(4)带入式(1)中,则有:
(5)
εd、βd和Rd分别为以地面雷达天线阵面中心为原点的球体坐标系下,导弹高低角、方位角和斜距。进行坐标转换,得到雷达天线相对于导弹质心的坐标为:
(6)
雷达天线在弹体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7)
定义地面雷达天线阵面中心与导弹质心的连线,与导弹弹轴的夹角为斜穿角Ω,则高低斜穿角Ωε为地面雷达天线阵面中心与导弹质心的连线与xoz平面的夹角。
(8)
当Ωε大于0时,导弹上方共形天线工作,当Ωε小于0时,导弹下方共形天线工作。
3 仿真结果
通过设计弹道,计算出不同时刻导弹斜穿角。使用单共形天线工作时,当前时刻的天线增益即为导弹斜穿角对应角度的共形天线增益;使用双共形天线,并通过双共形天线切换模型切换天线时,导弹斜穿角大于0,当前时刻的天线增益为导弹斜穿角对应角度的共形天线增益,斜穿角小于0时,当前时刻的天线增益为导弹斜穿角绝对值角度的共形天线增益。
某弹道不同时刻,单共形天线和双共形天线增益对比图见图2。
图2 单共形天线和双共形天线增益对比图
由图2可知,采用单共形天线时,天线增益较低,约-10dB,最小值约-20dB;采用双共形天线时,增益约4dB,有较大改善。
4 结论
通过对共形天线方向图进行仿真,当俯仰角大于一定值时,共形天线增益急剧下降,但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共形天线大俯仰角增益较低的问题,使得共形天线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天线增益平稳并且不小于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薛峰章,倪晋麟.宽带低副瓣共形相控阵天线的设计[J].天线技术,1998(14)
[2]Paul R,Aiken A.Microwave Phased Array with Variable and Controllable Magnitudes and Phases[D].Columbia University:1~13
[3]Davidson S E,Long S A.Dual-band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monolithic reactive loading[J].Electronic Letter 1985,21(20)
[4]孟秀云.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2~34
关键词:共形天线;切换;天线增益
1 引言
共形天線,指同某一表面共形的天线或阵列,既可以共形在载体表面,不破坏目标载体的外形,又能发挥天线应有作用的一种天线。导弹上使用共形天线,可以使导弹空气动力学外形不发生变化,而天线电性能满足要求[1]。
对安装在导弹弹壁上的共形天线进行天线方向图仿真,仿真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共形天线俯仰面-90°~-20°天线增益小于-10dB,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导弹基准面上下方分别各安装一个共形天线,并根据导弹位置和导弹姿态,设计双共形天线切换模型,实现双共形天线切换使用。[2][3]
图1 共形天线俯仰方向增益
2 双共形天线切换模型
将地面坐标系Axyz平移,使原点A与弹体坐标系的原点O重合,通过三个姿态角,偏航角?鬃、俯仰角?谆、滚转角?酌,推导出地面坐标系Axyz到弹体坐标系Ox1y1z的变换矩阵L(?鬃,?谆,?酌)[4]。
(1)
其中:
(2)
(3)
(4)
将式(2)、式(3)、式(4)带入式(1)中,则有:
(5)
εd、βd和Rd分别为以地面雷达天线阵面中心为原点的球体坐标系下,导弹高低角、方位角和斜距。进行坐标转换,得到雷达天线相对于导弹质心的坐标为:
(6)
雷达天线在弹体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7)
定义地面雷达天线阵面中心与导弹质心的连线,与导弹弹轴的夹角为斜穿角Ω,则高低斜穿角Ωε为地面雷达天线阵面中心与导弹质心的连线与xoz平面的夹角。
(8)
当Ωε大于0时,导弹上方共形天线工作,当Ωε小于0时,导弹下方共形天线工作。
3 仿真结果
通过设计弹道,计算出不同时刻导弹斜穿角。使用单共形天线工作时,当前时刻的天线增益即为导弹斜穿角对应角度的共形天线增益;使用双共形天线,并通过双共形天线切换模型切换天线时,导弹斜穿角大于0,当前时刻的天线增益为导弹斜穿角对应角度的共形天线增益,斜穿角小于0时,当前时刻的天线增益为导弹斜穿角绝对值角度的共形天线增益。
某弹道不同时刻,单共形天线和双共形天线增益对比图见图2。
图2 单共形天线和双共形天线增益对比图
由图2可知,采用单共形天线时,天线增益较低,约-10dB,最小值约-20dB;采用双共形天线时,增益约4dB,有较大改善。
4 结论
通过对共形天线方向图进行仿真,当俯仰角大于一定值时,共形天线增益急剧下降,但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共形天线大俯仰角增益较低的问题,使得共形天线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天线增益平稳并且不小于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薛峰章,倪晋麟.宽带低副瓣共形相控阵天线的设计[J].天线技术,1998(14)
[2]Paul R,Aiken A.Microwave Phased Array with Variable and Controllable Magnitudes and Phases[D].Columbia University:1~13
[3]Davidson S E,Long S A.Dual-band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monolithic reactive loading[J].Electronic Letter 1985,21(20)
[4]孟秀云.导弹制导与控制系统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