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数学课改中提出的一个永远新鲜的话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显个性,激发潜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动手过程中增加发现新问题的机会。来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核心。学生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社会里,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创新与实践可以使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是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古人曰:“君子之学贵乎问,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创新思维的问题情境有如下几种设计方式:
1、引发式
由教师设计问题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创新思维的特点,了解创新思维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探讨如何把比文具盒长的笔放到文具盒里这一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操作解决该问题。学生反应积极,很快得到把笔斜着放进去这一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矛盾揭示式
教师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或学生已有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貌似矛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一章“生日相同的概率”时,让学生思考50人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大吗(可以不同年)学生开始的反应是可能性不大,然后教师讲出实际上这个事情可能性达到93%左右,学生很惊讶,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创设模拟实验来验证这一问题。
3、似是而非式
课下提出一些难度适中,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中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比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影子有几种形状时,有的学生只想到是正方形,这种想法对吗?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二、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地机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1)多重答案型: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比如: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为1/2,则较小边所对角的正弦值是多少。(2)一题多解型: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可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解法去认识、去思考、解决问题。(3)一题多变型:教师将某一问题变换条件,变化提问方式,变化因果关系等,进行一系列的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操作,使每题都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种原材料出发探求不同答案的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信息来源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发散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变式,对概念和命题进行发散。通过一题多变,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发散。通过一题多解进行发散,通过图形进行发散等。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标新立异的构想,哪怕一点点,教师都要及时给与肯定。
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自主的根本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活动前,学生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而自主的直接表现是个性的张扬,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此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时,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五、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探究式学习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基本是教师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灌输权威性的科学结论和事实。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探究性学习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渠道,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探究式学习能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石国兴,鲁忠义 中小学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新华社出版 2000
2 李松梅,康翠玲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 课改论坛 2004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核心。学生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社会里,知识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状况的基本因素。创新与实践可以使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是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古人曰:“君子之学贵乎问,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创新思维的问题情境有如下几种设计方式:
1、引发式
由教师设计问题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创新思维的特点,了解创新思维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探讨如何把比文具盒长的笔放到文具盒里这一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操作解决该问题。学生反应积极,很快得到把笔斜着放进去这一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矛盾揭示式
教师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或学生已有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貌似矛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一章“生日相同的概率”时,让学生思考50人中有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大吗(可以不同年)学生开始的反应是可能性不大,然后教师讲出实际上这个事情可能性达到93%左右,学生很惊讶,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创设模拟实验来验证这一问题。
3、似是而非式
课下提出一些难度适中,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中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比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影子有几种形状时,有的学生只想到是正方形,这种想法对吗?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二、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很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能有较多地机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1)多重答案型: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比如: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为1/2,则较小边所对角的正弦值是多少。(2)一题多解型: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可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解法去认识、去思考、解决问题。(3)一题多变型:教师将某一问题变换条件,变化提问方式,变化因果关系等,进行一系列的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操作,使每题都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种原材料出发探求不同答案的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信息来源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发散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变式,对概念和命题进行发散。通过一题多变,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发散。通过一题多解进行发散,通过图形进行发散等。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标新立异的构想,哪怕一点点,教师都要及时给与肯定。
四、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自主的根本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自主学习就是在学习活动前,学生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而自主的直接表现是个性的张扬,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怎么学有自己的意识和反应,此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时,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五、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探究式学习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基本是教师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灌输权威性的科学结论和事实。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探究性学习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渠道,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探究式学习能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石国兴,鲁忠义 中小学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新华社出版 2000
2 李松梅,康翠玲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 课改论坛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