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内地舆论普遍认为,导致万达商业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其股价过低。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这是一场失败的闪婚。一位美女和意中人相恋多年未果后,转投第三者的怀抱。然而结婚仅15个月之后,这位美女又声称要离婚和初恋情人再续前缘。
没错,我们说的就是要从港交所退市的万达商业。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
掀桌子,不玩了!
万达商业私有化的消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从2013年起就开始担任万达商业独立董事,今年年初才因为任期届满而离任。就是这样一位对万达商业知根知底的业内专家,也对其私有化完全没有预料到,他称之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从万达的表态和业界的分析来看,股价被严重低估是其退市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地产中的王者,万达商业目前的股价是其管理团队及实际控制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不能接受的。
在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私有化公告的当天,其每股股价只有38.8港元,远远低于其4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和47.6港元的每股净资产。即使在私有化公告发布之后的第二天,万达商业大涨18.43%,报收45.95元/股,但仍在发行价之下,折合市盈率仅4.62倍,而万达集团旗下在A股上市的万达院线,同期市盈率高达79.52倍。好吧,万达院线的行业毕竟不同,可比性不强,那我们就来和A股上的同行业上市公司比——A股上市的万科、绿地的市盈率可也分别高达16.7倍和33.7倍,万达哪里比不上万科、绿地?
“从万达股东角度出发,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无论是从感情还是理性上恐怕都难以接受。”刘纪鹏在撰文中这样说。
确实难以接受。要知道万达商业目前已经超越了美国西蒙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每股收益高达6.62元。在内地,我万达商业无论到哪个城市都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客,当初也是港交所敲锣打鼓把我迎过来的,怎么现在就看不上我了?为什么?凭什么?不说了,掀桌子,不玩了!
两种市场,两套标准
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因为海外对房地产认可的模式每一样都与万达商业背道而驰。”对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这样告诉记者。
海外投资者最认可的是类似喜达屋这种高度依靠运营而不依靠资产来产生价值的模式,甚至是戴德梁行、仲量行这样基本不持有任何资产,仅仅依靠管理和运营来赚钱的模式。显然,万达商业的运营模式和上述这两种模式相去甚远。
万达商业的模式是一种“重资产”的模式,其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以售养租’的模式在维持,即以出售物业产生的巨大现金流为支撑,尽可能地维持“只租不售”的物业。
根据王健林年初所作的万达集团2015年工作报告,万达商业2015年的收入为1904.5亿元,其中地产业务合同收入1640.8亿元,租赁收入只有144亿元,也就是说销售收入占到了八成以上,而租赁收入占比还不到一成,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重资产模式。
在这种资产模式下,万达商业的盈利在海外投资者的眼中就显得很可疑,因为万达商业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资产的价值重估。在内地投资者看来这不算什么,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路向上,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下跌,所以开发商捏在手里的土地和房子都是金疙瘩,当然是越来越值钱。
但是,海外的投资者并不这样看。在他们看来,资产的增值可能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顷刻间消失。香港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SARS期间,香港的物业估值相对于1997年下跌60%,而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企业物业估值普遍下跌30%~85%不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企业一年巨亏过百亿元。
万达商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尝试实施轻资产战略,即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由万达商业负责,但投资全部由合作者承担,资产归合作投资者,万达与投资方从净租金收益中分成。为了配合这种战略转型,王健林已经将2016年的地产销售收入目标进行了大幅下调,从2015年的1640.8亿元下调到1000亿元左右,可谓壮士断腕。
然而,这种决绝依然没有获得海外投资者的认可,万达商业的股价也依然萎靡。花旗银行、美银美林、野村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在此之后相继下调万达商业的目标价位。其中,美银美林研报称,万达商业轻资产模式的转型过程将十分颠簸。
黄立冲表示,在目前中国内地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需求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再加上万达商业轻資产战略未见实效,海外投资者是不会给予其高估值的,现在香港市场只愿意给这样的企业3~8倍的市盈率,大部分在3~5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万达商业的价值并没有被低估。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万达商业此时选择私有化退市,倒也不无好处——使万达商业在A股的发行定价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015年9月,万达商业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开发行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2.5亿新股。没有H股低股价的拖累,万达商业A股IPO定价肯定会更高,上市以后的上涨空间肯定也会更大。可以预见,万达商业在A股的融资额会大增,IPO之后王健林将会稳稳当当地坐住中国首富的宝座,马云们此后恐怕只能干瞪眼了。
在A股的上市排队中,万达商业的位置相对靠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万达商业既然敢在目前抛出港股退市的消息,显然是在A股上市上有突破。不过,如果万达商业在港交所退市成功,那么其在A股的上市申请书可能要重新修改,重新提交,按照正常的程序,这可能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
但现在说这个可能为时过早,因为万达商业能否顺利在港交所退市还是一个未知数。按照港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退市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满足一系列的条件,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要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并获得75%以上股东的支持。
股东大会可能会成为万达商业退市的一道坎,因为按照每股48港元现金的要约收购价,万达商业的投资者,至少是从一开始就投资万达商业的投资者,肯定是不赚钱的,再考虑到时间成本,可能大部分都是亏钱的。如果按照原定的万达商业A+H股的模式,一方面A股的股价会受到H股的拖累,但从另一方面看,H股的股价肯定会受到A股股价的刺激而上涨。也就是说,如果万达商业不从港交所退市,等其在A股上市之后,其H股股价肯定会大幅上涨而使得投资者获益。因此,不愿意万达商业退市的股东肯定大有人在。
“我觉得万达商业私有化成功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最大的可能是它私有化失败被迫A+H。”黄立冲说。(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
这是一场失败的闪婚。一位美女和意中人相恋多年未果后,转投第三者的怀抱。然而结婚仅15个月之后,这位美女又声称要离婚和初恋情人再续前缘。
没错,我们说的就是要从港交所退市的万达商业。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
掀桌子,不玩了!
万达商业私有化的消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从2013年起就开始担任万达商业独立董事,今年年初才因为任期届满而离任。就是这样一位对万达商业知根知底的业内专家,也对其私有化完全没有预料到,他称之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从万达的表态和业界的分析来看,股价被严重低估是其退市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地产中的王者,万达商业目前的股价是其管理团队及实际控制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不能接受的。
在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私有化公告的当天,其每股股价只有38.8港元,远远低于其4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和47.6港元的每股净资产。即使在私有化公告发布之后的第二天,万达商业大涨18.43%,报收45.95元/股,但仍在发行价之下,折合市盈率仅4.62倍,而万达集团旗下在A股上市的万达院线,同期市盈率高达79.52倍。好吧,万达院线的行业毕竟不同,可比性不强,那我们就来和A股上的同行业上市公司比——A股上市的万科、绿地的市盈率可也分别高达16.7倍和33.7倍,万达哪里比不上万科、绿地?
“从万达股东角度出发,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无论是从感情还是理性上恐怕都难以接受。”刘纪鹏在撰文中这样说。
确实难以接受。要知道万达商业目前已经超越了美国西蒙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每股收益高达6.62元。在内地,我万达商业无论到哪个城市都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客,当初也是港交所敲锣打鼓把我迎过来的,怎么现在就看不上我了?为什么?凭什么?不说了,掀桌子,不玩了!
两种市场,两套标准
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因为海外对房地产认可的模式每一样都与万达商业背道而驰。”对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这样告诉记者。
海外投资者最认可的是类似喜达屋这种高度依靠运营而不依靠资产来产生价值的模式,甚至是戴德梁行、仲量行这样基本不持有任何资产,仅仅依靠管理和运营来赚钱的模式。显然,万达商业的运营模式和上述这两种模式相去甚远。
万达商业的模式是一种“重资产”的模式,其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以售养租’的模式在维持,即以出售物业产生的巨大现金流为支撑,尽可能地维持“只租不售”的物业。
根据王健林年初所作的万达集团2015年工作报告,万达商业2015年的收入为1904.5亿元,其中地产业务合同收入1640.8亿元,租赁收入只有144亿元,也就是说销售收入占到了八成以上,而租赁收入占比还不到一成,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重资产模式。
在这种资产模式下,万达商业的盈利在海外投资者的眼中就显得很可疑,因为万达商业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资产的价值重估。在内地投资者看来这不算什么,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路向上,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下跌,所以开发商捏在手里的土地和房子都是金疙瘩,当然是越来越值钱。
但是,海外的投资者并不这样看。在他们看来,资产的增值可能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顷刻间消失。香港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SARS期间,香港的物业估值相对于1997年下跌60%,而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企业物业估值普遍下跌30%~85%不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企业一年巨亏过百亿元。
万达商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尝试实施轻资产战略,即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由万达商业负责,但投资全部由合作者承担,资产归合作投资者,万达与投资方从净租金收益中分成。为了配合这种战略转型,王健林已经将2016年的地产销售收入目标进行了大幅下调,从2015年的1640.8亿元下调到1000亿元左右,可谓壮士断腕。
然而,这种决绝依然没有获得海外投资者的认可,万达商业的股价也依然萎靡。花旗银行、美银美林、野村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在此之后相继下调万达商业的目标价位。其中,美银美林研报称,万达商业轻资产模式的转型过程将十分颠簸。
黄立冲表示,在目前中国内地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需求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再加上万达商业轻資产战略未见实效,海外投资者是不会给予其高估值的,现在香港市场只愿意给这样的企业3~8倍的市盈率,大部分在3~5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万达商业的价值并没有被低估。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万达商业此时选择私有化退市,倒也不无好处——使万达商业在A股的发行定价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015年9月,万达商业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开发行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2.5亿新股。没有H股低股价的拖累,万达商业A股IPO定价肯定会更高,上市以后的上涨空间肯定也会更大。可以预见,万达商业在A股的融资额会大增,IPO之后王健林将会稳稳当当地坐住中国首富的宝座,马云们此后恐怕只能干瞪眼了。
在A股的上市排队中,万达商业的位置相对靠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万达商业既然敢在目前抛出港股退市的消息,显然是在A股上市上有突破。不过,如果万达商业在港交所退市成功,那么其在A股的上市申请书可能要重新修改,重新提交,按照正常的程序,这可能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
但现在说这个可能为时过早,因为万达商业能否顺利在港交所退市还是一个未知数。按照港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退市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满足一系列的条件,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要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并获得75%以上股东的支持。
股东大会可能会成为万达商业退市的一道坎,因为按照每股48港元现金的要约收购价,万达商业的投资者,至少是从一开始就投资万达商业的投资者,肯定是不赚钱的,再考虑到时间成本,可能大部分都是亏钱的。如果按照原定的万达商业A+H股的模式,一方面A股的股价会受到H股的拖累,但从另一方面看,H股的股价肯定会受到A股股价的刺激而上涨。也就是说,如果万达商业不从港交所退市,等其在A股上市之后,其H股股价肯定会大幅上涨而使得投资者获益。因此,不愿意万达商业退市的股东肯定大有人在。
“我觉得万达商业私有化成功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最大的可能是它私有化失败被迫A+H。”黄立冲说。(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