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逐渐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地理;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76-0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习,既需要学生识图、分析并得出结论,又需要学生准确熟记相关概念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以及解题之中。因此推动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潜藏的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全面的改革,它顺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观念是“大教育观”,它的关注点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求依靠新颖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何种层次水平的学生,依靠分层教学都能够让其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进步。本文中笔者以日常教学经验为依托,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推进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有所启示。
一、分层教学应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顺应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现如今,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过去的成绩如何,在分层的前提下明确自身定位,才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综合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正视并利用好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对初中地理而言,分层教学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其次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能够解决教学工作中潜藏的问题。[1]虽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却尚未打破。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其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类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日常教学中不仅存在教学手段落后、单一的问题,初中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因受到宏观教育政策的影响,国内很多地区的初中学校都无法自主选择生源,划区分配的生源质量难免会参差不齐,这已经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现阶段初中教育正在向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转变,学生数量的增加同样给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依靠分层教学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筛选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展开教学,以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2]
以“世界的居民”这部分知识为例,其重点在于世界人口的分布与成因、世界人种的分布。其中叙述了世界主要的语言分布、世界三大宗教以及主要的分布地区等关键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等数据的计算。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从这部分知识着手进行课程导入,细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夯实基础开始逐步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高要求,引导其独立思考“人口过多的危害”并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通过填图、听写或是默写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世界人种以及主要语言的分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让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正视差异,科学分层。
正确分组分层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前提,这里主要指的是学习小组的划分。分组要使组内成员的性格尽可能互补,分组之前也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摆正其对于分层教学的认识。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摸底。之后结合学生的成绩、心理和生理特征、参考学生的平时成绩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即学优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在课上以及课下布置的习题,可能他们并不是最聪明的,但应当是学习中最努力的。他们还能够帮助其余两组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与C组同学结成“一对一”的互助学习小组。B组即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能够基本掌握课本内容,但某些习题的解答还需教师或身边同学的辅助。C组即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能完成基本的习题,但却又总是因为各种因素经常出错。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正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完成分组之后面临的便是安排座位的问题,将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成同桌或是前后桌并组成学习小组则能够在后续学习中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依托分组组成四人或六人的学习小组并明确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的职责,讓其在A组学生的带领下自由的交换意见、表达看法,从而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分层与分学习小组并不冲突,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处在落后位置学生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明确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
以“中国的气候”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中,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应明确学习目标。这部分知识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在记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读图分析并总结出特定的规律。依靠分组默写检查的方式考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考评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组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带有探究性质的问题,以发散其思维。而B、C两组的学生则应当从夯实基础开始逐步渗透探究性质的习题,以达到循序渐进提高的效果,这需要教师以及身边同学的帮扶指导,更需要学生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若想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应该事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将教学内容划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的潜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难度调整教学针对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让他们掌握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位置,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求他们了解工业基地的特点和性质。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也大都能够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像如在讲解我国的降水情况时,教师可以询问基础较差的同学我国的降水趋势是什么,降水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
总结
分层教学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具体实施环节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瑜.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07.
[2]杨剑.中学地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3):168-170.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地理;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76-0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习,既需要学生识图、分析并得出结论,又需要学生准确熟记相关概念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以及解题之中。因此推动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潜藏的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全面的改革,它顺应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观念是“大教育观”,它的关注点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求依靠新颖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何种层次水平的学生,依靠分层教学都能够让其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进步。本文中笔者以日常教学经验为依托,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推进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有所启示。
一、分层教学应用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顺应了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现如今,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过去的成绩如何,在分层的前提下明确自身定位,才能够循序渐进的提高综合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正视并利用好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对初中地理而言,分层教学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其次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能够解决教学工作中潜藏的问题。[1]虽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却尚未打破。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其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类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日常教学中不仅存在教学手段落后、单一的问题,初中学校的生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因受到宏观教育政策的影响,国内很多地区的初中学校都无法自主选择生源,划区分配的生源质量难免会参差不齐,这已经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现阶段初中教育正在向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转变,学生数量的增加同样给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依靠分层教学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筛选学生素质的前提下展开教学,以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2]
以“世界的居民”这部分知识为例,其重点在于世界人口的分布与成因、世界人种的分布。其中叙述了世界主要的语言分布、世界三大宗教以及主要的分布地区等关键知识,需要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等数据的计算。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从这部分知识着手进行课程导入,细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夯实基础开始逐步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高要求,引导其独立思考“人口过多的危害”并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通过填图、听写或是默写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世界人种以及主要语言的分布,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让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正视差异,科学分层。
正确分组分层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前提,这里主要指的是学习小组的划分。分组要使组内成员的性格尽可能互补,分组之前也应当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摆正其对于分层教学的认识。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摸底。之后结合学生的成绩、心理和生理特征、参考学生的平时成绩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即学优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在课上以及课下布置的习题,可能他们并不是最聪明的,但应当是学习中最努力的。他们还能够帮助其余两组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与C组同学结成“一对一”的互助学习小组。B组即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能够基本掌握课本内容,但某些习题的解答还需教师或身边同学的辅助。C组即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能完成基本的习题,但却又总是因为各种因素经常出错。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正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完成分组之后面临的便是安排座位的问题,将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成同桌或是前后桌并组成学习小组则能够在后续学习中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依托分组组成四人或六人的学习小组并明确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的职责,讓其在A组学生的带领下自由的交换意见、表达看法,从而实现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分层与分学习小组并不冲突,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处在落后位置学生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并明确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
以“中国的气候”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中,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应明确学习目标。这部分知识中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在记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读图分析并总结出特定的规律。依靠分组默写检查的方式考评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考评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组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带有探究性质的问题,以发散其思维。而B、C两组的学生则应当从夯实基础开始逐步渗透探究性质的习题,以达到循序渐进提高的效果,这需要教师以及身边同学的帮扶指导,更需要学生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若想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应该事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将教学内容划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们认清自己的潜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时,教师可根据教学难度调整教学针对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让他们掌握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位置,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求他们了解工业基地的特点和性质。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也大都能够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像如在讲解我国的降水情况时,教师可以询问基础较差的同学我国的降水趋势是什么,降水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
总结
分层教学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具体实施环节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瑜.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07.
[2]杨剑.中学地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3):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