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瓣口轮匝肌重组修复双侧III度唇裂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在我国唇裂发病率为1.8%[1]。其主要的影响在于使患儿的外貌产生缺陷,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外貌缺陷的恢复程度。双侧Ⅲ度唇裂是唇裂中畸形程度最严重的,外貌缺陷最严重,手术修复的难度也最大。使修复的效果更加完美,一直是医者们努力的目标。我们在双侧Ⅲ度唇裂的修复中,特别注重前唇肌肉的重组,即利用两侧唇的肌肉在前唇内充分缝合,修复前唇肌肉,使上唇的外形(尤其是白唇部分)在术后均能获得较理想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 年以来,共收治双侧Ⅲ度唇裂30 例(男20 例,女10例),年龄6个月~1岁,术前未行正畸等治疗(如图1)。
  2.手术设计与操作
  2.1 患儿全麻消毒铺巾后,先行定点与画线:在前唇定出两侧唇峰、鼻底点及人中点,连接成为切口线,再于两侧唇分别定出鼻底及唇峰点,连接为切口线(如图2)。
  2.2 操作:用含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液行术区局部浸润麻醉,沿切口线依次切开前唇及两侧唇的皮肤、肌肉及粘膜组织,前唇皮肤组织向上翻起,将两侧唇的唇龈沟粘膜切开,作松弛切口,再将两侧唇的肌肉组织充分游离后,拉拢在前唇内充分缝合,修复前唇肌肉,再依次缝合其余切口(如图3~5)。
  2 结果
  所有患者于1周后拆线,切口愈合良好,上唇红缘连续、完整、较自然,白唇高度两侧对称。鼻孔及鼻翼两侧对称,手术瘢痕不明显,1年后随访,外形效果满意(如图6)。
  3 讨论
  单侧或双侧完全性唇裂鼻底的修复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特别是鼻底裂开非常宽大的患者显得更加棘手[2]。双侧唇裂口轮匝肌是中断的,而完全唇裂的前唇内肌肉组织是缺如的,上唇形态完全被破坏,此时利用两侧唇的肌肉来修复前唇肌肉组织,可以使上唇的口轮匝肌连续性得以修复,是恢复上唇正常弧度、形态的重要基础。
  双侧Ⅲ度唇裂患儿往往伴有腭裂及牙槽骨裂,前唇肌肉的恢复对前突的牙槽骨有一个后推作用,可以对异位犁骨起到部分矫正作用,同时减小腭裂及牙槽骨裂隙,有助于后期修复。前唇肌肉重组不仅是使上唇外形的正常建立,同时也最大程度上有利于唇部功能活动的恢复,对于患儿术后正常的语言活动及进食有着极大的帮助。
  双侧Ⅲ度唇裂患儿常伴有明显的犁骨异常突起,在唇裂手术前行犁骨矫正,可以减轻手术难度,但大部分患儿均是在未行矫正前手术,这使得唇裂修复时前唇张力极大,早期部分学者在双侧Ⅲ度唇裂修复时因张力大而未行前唇肌肉重组,外观修复效果差,往往需行二期继发畸形整复。而部分学者提出待患儿1~2岁以后,上唇组织量更丰富了再行唇裂手术,这很难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难以接受。中西方人形态的差异,表现在具体每个个体身上[3],中国临床医生细化对患者畸形状况的观察,从而在手术术式选择和设计中有所思考,在应用源自西方学者的唇裂整复方法的过程中,注意并兼顾典型中国人形态特点而加以改进或进行新的设计,从而适应更广泛人群的矫正。本手术通过口轮匝肌重组一次性功能修复双侧Ⅲ度唇裂,上唇动静态的外观都能比较满意,值得推广交流。
  [参考文献]
  [1]殷红欣,孟粼,王晓峰.改良Millard 术式修复唇裂68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514-2515.
  [2]肖文芝,陈涌,刘华,等.下鼻甲粘骨膜瓣在完全性唇裂鼻底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8):820-823.
  [3]石冰.中国人唇裂鼻畸形整复的思路与术式设计[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111-114.
  [收稿日期]2013-06-20 [修回日期]2013-07-07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应用额部皮瓣修复前额皮肤缺损。方法:根据前额缺损情况,利用眶上动脉及滑车上动脉为蒂的额部转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5例前额皮肤缺损,缺损范围2cm×2cm~6cm×4cm,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例供瓣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观察2月~12月,皮瓣色泽正常,存在感觉,额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额部皮瓣血管走行恒定、表浅、血运丰富、易于解剖,切取损伤小、是修复前额
期刊
[摘要]目的:改进传统的腋臭剪除根治术后包扎方法。方法:分析腋窝形态结构的特殊性而对基于普通弹性绷带的传统“8”字包扎技术进行两方面改进: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被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缝扎固定一起,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并将此法用于98例采用腋窝中央顺皮纹切口入路的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患者。结果:有3例患者切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褐斑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应用Q-开关Nd:YAG激光1 064nm治疗;治疗组在应用Q-开关Nd:YAG激光1064nm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9g,加入生理盐水250ml 静滴,每日1 次, 每次激光治疗后连续点滴5日。结果: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下睑缘切口入路组织瓣联合自体脂肪转移修复颧部软组织凹陷畸形的方法。方法:根据凹陷部位可采用两种修复方法:①凹陷部位在颧脂垫以上:采用下睑缘切口入路,松解瘢痕挛缩的眼轮匝肌;褥式缝合两断端,释放眶隔内脂肪;填充在凹陷区皮下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缝合固定;②凹陷部位在颧脂垫区域时:采用下睑缘切口入路,剥离到凹陷区域皮下;充分松解深层的瘢痕粘连组织,拉拢周围脂肪组织、筋膜等形成软组织瓣,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89例求美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组)和对照组(单纯眼袋整形术组)两组,其中联合组45例(90只眼),对照组44例(88只眼),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满意度、鱼尾纹及眼袋减轻程度、皮肤光泽增强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有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预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用于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个研究医院的接受自体脂肪移植的隆乳术11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下腹或大腿部抽取脂肪组织并提取ADSCs5ml。治疗组62例将ADSCs与填充用脂肪组织均匀混合后给予rh-aFGF3-4支/次预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以鼻中隔软骨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在东方人鼻尖整形中的应用。方法:在50例鼻尖整形患者中,均以鼻中隔软骨为鼻小柱支撑移植物,使用固定悬浮型移植27例,延伸型移植13例,鼻中隔延伸型移植10例。结果:除1例因术后鼻尖突出度不足,经二次手术纠正外,余49例鼻尖成形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不同情况,以鼻中隔软骨的不同植入形式进行鼻小柱支撑移植是鼻尖整形中一项良好的手术技术。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正畸力及炎症条件下大鼠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研究正畸力和炎症对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加力对照组(P1组)和炎症对照组(P2组)各30只。施加50g近中向正畸力于P1组大鼠的左上第一磨牙;同时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于P2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2周后去除双侧牙周炎性刺激物,设右上第一磨牙为炎症对照组(P2组),并施加50g近中向正畸力于左上第一磨牙,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下颌骨肿瘤及外伤致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并行自体游离腓骨肌皮岛重建下颌骨及修复口腔内缺损的软组织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15例下颌骨肿瘤及外伤后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显微吻合微血管的方法,移植游离腓骨,修复大面积缺损的下颌骨及口腔内的软组织。术后1、3、6个月观察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下颌骨的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移植腓骨瓣成活,以上15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3M-Z350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术中的2年期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其应用前景。方法:对125人,193颗前牙的各类洞型进行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分别于治疗后的6个月、1年、2年对修复体的完整性、色泽匹配,边缘脱色,继发龋,解剖形态,边缘适合度,表面光滑度及术后敏感情况等指标进行系统评估。结果:3M-Z350树脂在2年的观察期内成功率达到93.9%,各类洞型修复后的色泽匹配度,边缘脱色,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