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应该与情人有关,如果你还是只有你,那么在这个春天还未到,冬天还未离开的时光,我想和你分享分享关于我的灵魂名单。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心头总有一张关乎灵魂的名单,上面写着和自己有深深共鸣的名字。
南·戈尔丁(Nan Goldin)在我的“灵魂名单”上。
她的摄影,不止一次感动和温暖过我。
“我只拍我爱的人。”她说。
如果生命有一个破洞,时间、生命、青春一一流逝,无影无踪。
南·戈尔丁用摄影来反击。
南·戈尔丁的许多作品在最后都会写上:“献给我的姐姐芭芭拉”。
芭芭拉让南·戈尔丁拿起了相机——芭芭拉的自杀让南·戈尔丁拿起了相机。那个躺在身边和自己说悄悄话的姐姐突然从世界里消失,12岁的南·戈尔丁第一次面对死亡,第一次发现生命原来有个神秘的黑洞,吞噬着爱和回忆。她着魔一样想寻找姐姐的痕迹,却只剩手中紧紧攥着的几张照片。
拍照,因为害怕失去,害怕爱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不留痕迹。“我想,如果我拍了足够多的照片,我就不会再失去你。”
14岁,南·戈尔丁离开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开始流浪。去到一个没什么课程的学校,和朋友们在山上裸奔。最好的朋友叫David Armstrong,他带着她进入了波士顿的边缘群体,他们男扮女装,他们美艳动人,他们活在自己的乌托邦里,爱、生活、死亡。“他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人。他们喜欢我,让我拍照。”
翻开相册,那是她的生活,她拥有过的朋友、爱和生命。她只拍她爱的人,她记录的是她真实的生活,她说:“我很早就知道,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我想记录我的生活。照相机就是我的记忆。”
因此南·戈尔丁成为了“私摄影”的创始者。私生活当然包括了吃饭、喝酒、化妆、亲密、渴望、欢笑、伤口、淤青、身体、死亡、悲恸,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生命细节,一切在她生命中划过的痕迹。她是将“视觉日记”引入摄影领域的先驱。她身边的人也懂得她。她后来的女友莎侬,渴望记录她和南·戈尔丁的一切。“我每天都给她拍照。如果我不拍她,她会生气。”
生命如沙,握得越紧,流逝得越快。翻开照相簿,南·戈尔丁发现原来那么多人都已经不在人世。“每次一个朋友去世,我都在电话簿里画一个十字,画了40个之后,我就不再记录了。”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如羽毛如气泡一样绚烂斑斓,时间之风轻轻一吹,就消失得无踪。
当她的作品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引起轩然大波。保守的人被冒犯,被激怒,更多的人被感动,更正视关于私领域里的政治。“这些照片总是被误解是关于地下文化和社会边缘人。我的照片其实是关于人的处境和痛楚,关于生存下去的能力,以及做到这些有多么难。”
流浪,从纽约到柏林,从欧洲再回美国。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摄影。她是最早和朋友们一起策划防艾滋病红丝带活动的人。当她最好的朋友Cookie去世的时候,南·戈尔丁以“见证:抵抗我们的消逝”为主题策划了展览,所有作品的作者都是艾滋病患者。这造成了巨大的争议,纽约市政府迫于压力收回了政府资助,开幕式上却有一万五千人出席,来声援她的展览。
死亡如黑渊,深不可测,却是我们命定的终点。在生与死的峡谷中,唯一可攀缘的只有我们的肉身,肉身真实可靠,欲望温暖可亲,在我沉没进深渊之前,抚摸我,温暖我,记住我。
爱我。
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心头总有一张关乎灵魂的名单,上面写着和自己有深深共鸣的名字。
南·戈尔丁(Nan Goldin)在我的“灵魂名单”上。
她的摄影,不止一次感动和温暖过我。
“我只拍我爱的人。”她说。
如果生命有一个破洞,时间、生命、青春一一流逝,无影无踪。
南·戈尔丁用摄影来反击。
南·戈尔丁的许多作品在最后都会写上:“献给我的姐姐芭芭拉”。
芭芭拉让南·戈尔丁拿起了相机——芭芭拉的自杀让南·戈尔丁拿起了相机。那个躺在身边和自己说悄悄话的姐姐突然从世界里消失,12岁的南·戈尔丁第一次面对死亡,第一次发现生命原来有个神秘的黑洞,吞噬着爱和回忆。她着魔一样想寻找姐姐的痕迹,却只剩手中紧紧攥着的几张照片。
拍照,因为害怕失去,害怕爱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不留痕迹。“我想,如果我拍了足够多的照片,我就不会再失去你。”
14岁,南·戈尔丁离开富足的中产阶级家庭,开始流浪。去到一个没什么课程的学校,和朋友们在山上裸奔。最好的朋友叫David Armstrong,他带着她进入了波士顿的边缘群体,他们男扮女装,他们美艳动人,他们活在自己的乌托邦里,爱、生活、死亡。“他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人。他们喜欢我,让我拍照。”
翻开相册,那是她的生活,她拥有过的朋友、爱和生命。她只拍她爱的人,她记录的是她真实的生活,她说:“我很早就知道,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我想记录我的生活。照相机就是我的记忆。”
因此南·戈尔丁成为了“私摄影”的创始者。私生活当然包括了吃饭、喝酒、化妆、亲密、渴望、欢笑、伤口、淤青、身体、死亡、悲恸,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生命细节,一切在她生命中划过的痕迹。她是将“视觉日记”引入摄影领域的先驱。她身边的人也懂得她。她后来的女友莎侬,渴望记录她和南·戈尔丁的一切。“我每天都给她拍照。如果我不拍她,她会生气。”
生命如沙,握得越紧,流逝得越快。翻开照相簿,南·戈尔丁发现原来那么多人都已经不在人世。“每次一个朋友去世,我都在电话簿里画一个十字,画了40个之后,我就不再记录了。”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如羽毛如气泡一样绚烂斑斓,时间之风轻轻一吹,就消失得无踪。
当她的作品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引起轩然大波。保守的人被冒犯,被激怒,更多的人被感动,更正视关于私领域里的政治。“这些照片总是被误解是关于地下文化和社会边缘人。我的照片其实是关于人的处境和痛楚,关于生存下去的能力,以及做到这些有多么难。”
流浪,从纽约到柏林,从欧洲再回美国。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摄影。她是最早和朋友们一起策划防艾滋病红丝带活动的人。当她最好的朋友Cookie去世的时候,南·戈尔丁以“见证:抵抗我们的消逝”为主题策划了展览,所有作品的作者都是艾滋病患者。这造成了巨大的争议,纽约市政府迫于压力收回了政府资助,开幕式上却有一万五千人出席,来声援她的展览。
死亡如黑渊,深不可测,却是我们命定的终点。在生与死的峡谷中,唯一可攀缘的只有我们的肉身,肉身真实可靠,欲望温暖可亲,在我沉没进深渊之前,抚摸我,温暖我,记住我。
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