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审美教育中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本文从培养学生艺术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三方面入手,浅析了音乐审美教育中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感知与体验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学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作为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承担起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责任,要深刻认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听歌和教歌那么简单,而应站在有效音乐教育的高度,培养学生感知与体验能力,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就音乐审美教育中,学生的感知与体验能力的培养意义如何体现,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培养学生艺术能力
  《中学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艺术能力。而艺术课程所培养的艺术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所需要,第一条就是感知和体验能力。
  以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为例,追寻我国民族音乐,探索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本课为苏教版初中音乐八上第一单元《花季如歌》,它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器乐曲,其情绪活跃,又寓意双关,多侧面地渲染了似花季节的绚烂多彩。此版本《花儿与少年》是一首根据青海民歌“花儿”的曲调改编的管弦乐小品,此曲虽采用器乐小合奏形式,但作品还是很清晰地表现了原本的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因此音色的感受、节拍对比的体验就显得尤其重要。
  基于本单元的编写意图,定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花儿与少年》,初步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能够分辨乐曲的结构和主奏乐器,简单了解“花儿”这一山歌体裁;能够分辨西洋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区别;乐于聆听、演唱表现花季少年的音乐作品,感受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激发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美好情感。《花儿与少年》有多种表演版本,如西洋管弦乐合奏、中国民乐合奏、独唱、领唱与合唱、小合唱等。因为音色、节拍对比的体验很重要,怎么样让学生把握好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我有很多思考,也有很多收获。
  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教育应当注重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在初中课堂渗透民族音乐,让学生接受、喜爱民族音乐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音乐审美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受作品情绪,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比如让学生聆、辨听、模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上,紧扣课题组研究民族音乐教学的主线,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在七至九年级学段中,感知与体验在各个领域彰显它的作用与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欣赏活动的质量。有心理学家将音乐感知分成由低到高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能感知音响运动的变化;第二层次,能感知作品内涵的情感;第三层次,不仅感知情感的性质,还能把握内蕴的深义;第四层次,能领悟音乐中體现美的创造。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音乐,在感知音乐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所获得的美感层次。
  三、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在聆听、歌唱、演奏、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音乐形象会有更综合、全面、深入的感受和理解。例如,从事美术审美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和视觉想象能力,从事舞蹈审美活动就需要具有一双会欣赏舞蹈艺术的眼睛,会运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学习掌握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基本能力,也是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应当注重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在初中课堂上渗透民族音乐,让学生接受、喜爱民族音乐是很有必要的。在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感知与体验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具有更加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网名:万有引力,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物理特级教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  学者魏忠在上一期由张继的《枫桥夜泊》罗生门解读出“元数据”的实证意义,实在是巧妙。反观当下的基础教育,由于忽略过程性“元数据”收集而引发的教育顽症,不正是过于依赖瞬间抓拍的追逐游戏所产生的吗?  谈到追逐问题,我想起了家喻户晓的古希腊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单就比赛成绩而言,乌龟无疑完胜,兔子完败。试想,如果把这次
审计与审价是多数业内人士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澄清审计、审价、造价的基础上,探讨了造价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本文从摩尔根的卓越著作《古代社会》入手,对摩尔根原始社会研究的理论暨方法力求作出科学的抽象、概括和系统的整合、阐论。并且重点分析了摩尔根初步的唯物史观、明晰的辩
作者就大学英语普通水平测试及全国四、六级统考的题型和目的等项在学生中作了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可看出两种主要的测试形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并提
【摘要】声乐专业近年来受到很多家长与学生的青睐,然而有很多家长对声乐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声乐简单的讲就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主要以人的声带为主,加之身体的配合,如口腔、舌头、鼻腔等相互配合而产生的一种声音形式,经过这些部位的配合,所发出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这些专业能力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最基本的能力,在声乐专业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声乐素质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声乐教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网上录取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招生工作,使传统的招生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
【本刊讯】2015年5月9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暨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举办。  本轮提升工程依据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体系,充分整合首都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质资源,深入研究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条件配备与教师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系统设计,力争在2017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新一轮全员培训,并在“十三五”期间探索全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