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创造离不开应用能力的培养,创新必须以应用能力为基础。只有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无意的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渗透及培养。
关键词:生活;问题解决;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57-01
1.利用教材,培养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意识是一种心理上的倾向,让学生在面临数学生活上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的理论方法寻求解决策略,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建立一分钟的时间观念。一分钟,对小学生来说,较为空洞、空泛的,所以只有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去深切感知、领悟才行。因此可以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一分钟的认知,由老师限时一分钟,让学生做不同的事情,看看一分钟内大家都能做什么:有同学说我用一分钟可以跳绳40下;有同学说我用一分钟可以吃完一颗梨;还有同学说我用一分钟可以吃完两碗饭。这样由生活经验引入数学知识,经过生活体验最终被学生有所掌握。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题目,这本身就足以引起学生的深厚兴趣和思考的热情,还会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其他的表面现象、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实践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进而明白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明显的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巧用生活情景,懂得应用价值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让孩子们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浅薄,对有关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认识模糊,时常出现此类错误:“国旗高约8厘米”、“学校操场面积约5平方千米”、“一辆卡车载重约2千克”。因此,教学过程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把周边生活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生动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形成清晰的表象。如让学生记住:一张学生桌约高1米;一小包盐约重500克;1平方厘米约是我的指甲盖这么大;1立方厘米约是我的小指头那么大。结合动手操作“量一量,掂一掂,比一比”,直接参与直观感知,凭借具体事物作为参照物,能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把课上所学数学知识与经历过的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数学知识、应用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情景的应用价值。
如,在教学统计时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是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人数。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受数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情景,有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値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动手操作,训练应用技能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或缺乏兴趣。动手实践操作,需使用到感觉器官,有助于直观地、形象地感知学习知识,从而逐步吸收转化形成自己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分给学生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然后指出: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看到学困生还在迟疑,我继续说,在这张纸片上画一条斜线,先分割,再拼的方法,你们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动手操作起来了。这时,我再次引导,拼成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宽又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通过此类的操作,学生很快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走进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时,出了这么一道题“一只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3分钟,妈妈要烙3张饼,怎样才能盡快地吃上饼呢?”为了能尽快地吃上饼,学生开始联系实际,如果一张张地烙每张要烙6分钟,烙3张就得花18分钟,太浪费时间了。这时让学生拿出饼干代替饼,在课桌上烙起饼来,先放两块饼干,如果两块饼干同时放入,等两面都熟了再放入第三块饼干的话这样要花上12分钟,显然不太巧妙,因此让学生再想想,可以同时放上第一块和第二块饼干,等3分钟后第一面熟了,取出第二块放在旁边,翻过第一块饼干的反面,再放入第三块饼干的正面,几分钟后取出两面都熟的第一块饼干,翻到第三块饼干的反面再和第二块饼干的反面同时烙,这样总共只需9分钟。通过这样的烙饼实验,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巧用生活情景、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走进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参考文献
[1]钱可.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2]钟洁黎.在教学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J].新课程,2014.7
关键词:生活;问题解决;应用意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57-01
1.利用教材,培养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意识是一种心理上的倾向,让学生在面临数学生活上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数学的理论方法寻求解决策略,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建立一分钟的时间观念。一分钟,对小学生来说,较为空洞、空泛的,所以只有让学生们亲身去体验,去深切感知、领悟才行。因此可以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一分钟的认知,由老师限时一分钟,让学生做不同的事情,看看一分钟内大家都能做什么:有同学说我用一分钟可以跳绳40下;有同学说我用一分钟可以吃完一颗梨;还有同学说我用一分钟可以吃完两碗饭。这样由生活经验引入数学知识,经过生活体验最终被学生有所掌握。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题目,这本身就足以引起学生的深厚兴趣和思考的热情,还会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其他的表面现象、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实践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进而明白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明显的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巧用生活情景,懂得应用价值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让孩子们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浅薄,对有关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认识模糊,时常出现此类错误:“国旗高约8厘米”、“学校操场面积约5平方千米”、“一辆卡车载重约2千克”。因此,教学过程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把周边生活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生动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大脑,形成清晰的表象。如让学生记住:一张学生桌约高1米;一小包盐约重500克;1平方厘米约是我的指甲盖这么大;1立方厘米约是我的小指头那么大。结合动手操作“量一量,掂一掂,比一比”,直接参与直观感知,凭借具体事物作为参照物,能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把课上所学数学知识与经历过的生活情景紧密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数学知识、应用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情景的应用价值。
如,在教学统计时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是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人数。我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自己亲身去感受数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情景,有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値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动手操作,训练应用技能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或缺乏兴趣。动手实践操作,需使用到感觉器官,有助于直观地、形象地感知学习知识,从而逐步吸收转化形成自己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分给学生每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然后指出: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看到学困生还在迟疑,我继续说,在这张纸片上画一条斜线,先分割,再拼的方法,你们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动手操作起来了。这时,我再次引导,拼成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宽又相当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通过此类的操作,学生很快的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走进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时,出了这么一道题“一只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3分钟,妈妈要烙3张饼,怎样才能盡快地吃上饼呢?”为了能尽快地吃上饼,学生开始联系实际,如果一张张地烙每张要烙6分钟,烙3张就得花18分钟,太浪费时间了。这时让学生拿出饼干代替饼,在课桌上烙起饼来,先放两块饼干,如果两块饼干同时放入,等两面都熟了再放入第三块饼干的话这样要花上12分钟,显然不太巧妙,因此让学生再想想,可以同时放上第一块和第二块饼干,等3分钟后第一面熟了,取出第二块放在旁边,翻过第一块饼干的反面,再放入第三块饼干的正面,几分钟后取出两面都熟的第一块饼干,翻到第三块饼干的反面再和第二块饼干的反面同时烙,这样总共只需9分钟。通过这样的烙饼实验,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巧用生活情景、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走进生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参考文献
[1]钱可.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2]钟洁黎.在教学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J].新课程,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