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事件类型、业务类型、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引起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操作风险易发区域、易发业务线、各业务线的风险易发环节,以作为相关决策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1.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39-03
中国银监会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风险管理的轨道,列为当前防范银行风险的重中之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界定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事件分为高频低危事件和低频高危事件两大类。低频高危型事件指发生频率低、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该类事件是银行的主要防控目标,本文即以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
一、数据来源与分类
1.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数据库,本文通过中国金融网、中国银监会网等共收集到我国商业银行从1987年至2009年的操作风险事件713起。本文将国内所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国内的商业银行虽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区别,但其客户群体具有相似性,因此这些商业银行基本是同质的,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合理性。
2.数据分类
(1)时间分布: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时间特征有两个:发生时间与发现时间。由于发生时间一般跨度较长,难以界定具体年份,本文使用发现时间进行分类。
(2) 业务类型: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交易与销售、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支付与清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8条业务线。对于非业务性事件,用“非业务性事件”表示。
(3) 事件类型: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类型划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行为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体资产损失;业务中断与系统失误;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7种。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特征分析
1.操作风险事件类型分析
表1给出各类型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额、损失强度(每类操作风险损失额在损失总额中所占比重)、事件频数、事件频率(每类风险事件数在事件总数中所占比重)、各类操作风险每件损失均额。
表1显示,由内部欺诈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额达6328039.65万元,占损失总额的63.15%;事件频数达505件,占事件总数的70.83%。由外部欺诈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额达2564036万元,占损失总额的25.59%;事件频数达139件,占事件总数的19.49%。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造成的损失额共占损失总额的88.74%,引起的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90.32%。这说明,从事件类型来看,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引起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实体资产损失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额仅占损失总额的1.81%,由其引起的事件数仅占事件总数的0.7%,然而其每件损失均额最大,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分析操作风险事件的特征,本文将各类事件按损失额大小划分为:1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1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4组。从额度分布来看,内部欺诈引起的事件中,损失额在10万元—100万元的事件占该类事件总数的18%; 100万元—1000万元的事件占30.3%; 1000万元——1亿元的事件占32.1%;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19.6%,呈对称分布特征。外部欺诈引起的事件中,损失额在10万元—100万元的事件占该类事件总数的22.3%;100万元—1000万元的事件占31.6%;1000万元—1亿元的事件占21.6%;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24.5%,呈上偏分布特征。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引起的损失事件数呈下偏分布特征,损失额在1000万元——1亿元的事件占该类事件总数的40.7%;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37.1%。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引起的损失事件呈U型分布,两头大而中间小,其损失额在10万元~100万元的事件占该类型事件总数的33.3%;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30%。
2.操作风险事件的业务类型/事件类型交叉分布
通过分析某项业务中各损失类型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项业务的风险易发环节,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风险防控措施。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业务类型和事件类型交叉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各种业务的事件频数和损失额度差别较大,其中商业银行业务189件,占总件数的32.81%;损失额占损失总额的55.8%,无论是事件频率,还是损失强度均最高。零售银行业务127件,占总件数的22.05%。支付与清算业务78件,占总件数的13.54%;损失额占总额的21.96%。非业务性事件111件,占总件数的19.27%;损失额占总额的11.65%。
由以上分析可见,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业务及非业务性事件的风险易发环节,在这些业务的管理中,需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对各项业务环节的监控,加强外部客户关系管理,注重防范潜在的道德风险。
3.操作风险事件的地域分布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分析损失事件的地域分布对于有针对性地确定风险易发区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对713起操作风险事件进行了地域分组,计算了各地的事件频数、事件频率、损失金额、损失强度及每件损失均额,并按事件频数、损失总额、每件损失均额对各地域进行了排序,表3给出前10位的结果。
从基础数据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在经济较发达地域,事件损失频率与损失强度均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域则相反。这表明,操作损失事件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跃程度呈现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活跃的经济环境和高级化的业务与操作方法往往带来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监管的独立性和媒体的透明度比较高。
4.事件类型与地域交叉分布
本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地域分布资料按事件类型进行了细分,以观察各地域案发原因的异同,表4 给出操作风险事件频率与损失强度较大地域的事件类型:
以下对操作风险事件频率与损失强度较大地域的案发原因展开分析,为确定风险易发区域及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1) 沿海地区
由表4可见,我国沿海地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不仅案发数量大,而且涉及所有的事件类型。
(2)中部地区三省份
我国中部地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频率与损失强度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湖北和山西。
这3个省份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共80件,占全国操作风险事件总数的11.2%。
(3)云贵川渝地区
云南发生操作风险事件24件。贵州发生操作风险事件15件。四川发生操作风险事件27。重庆发生操作风险事件13件。
云贵川渝地区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共79件,占全国操作风险事件总数的11.08%。
(4)东北三省
表3的后两个排序显示,吉林省每件损失均额53198万元,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东北三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总额与每件损失均额排序多居前列。从表4可见,东北三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案发的主要原因为内部欺诈,其次为外部欺诈,由内、外部欺诈引起的事件数占东北三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总数的98.11%。
三、主要结论
1.从事件类型看,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引起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2.实体资产损失导致的事件损失均额最大。
3.从额度分布看,内部欺诈引起的事件呈对称分布,外部欺诈引起的事件呈上偏分布,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引起的损失事件数呈下偏分布;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引起的损失事件呈U型分布。
4.从业务类型看,商业银行业务的事件频率和损失强度均最大,是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业务线。
5.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业务及非业务性事件的风险易发环节。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在零售银行业务事件中表现得较突出。
6.从地域分布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域是大额操作风险事件的多发地区,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跃程度呈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北京、广东、河南的事件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广东的损失总额最大;香港的每件损失均额最高,其后为吉林、广东。
7.沿海地区、中部三省份(湖南、湖北、山西)、云贵川渝地区、东北三省为我国操作风险易发区域。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DB/OL]. 2005.http://www.cbrc.gov.cn.
[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DB/OL]http://www. cbrc. gov.cn.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1.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1-39-03
中国银监会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风险管理的轨道,列为当前防范银行风险的重中之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界定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事件分为高频低危事件和低频高危事件两大类。低频高危型事件指发生频率低、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该类事件是银行的主要防控目标,本文即以该类事件为研究对象。
一、数据来源与分类
1.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数据库,本文通过中国金融网、中国银监会网等共收集到我国商业银行从1987年至2009年的操作风险事件713起。本文将国内所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国内的商业银行虽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区别,但其客户群体具有相似性,因此这些商业银行基本是同质的,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合理性。
2.数据分类
(1)时间分布: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时间特征有两个:发生时间与发现时间。由于发生时间一般跨度较长,难以界定具体年份,本文使用发现时间进行分类。
(2) 业务类型: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交易与销售、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支付与清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8条业务线。对于非业务性事件,用“非业务性事件”表示。
(3) 事件类型: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类型划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行为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体资产损失;业务中断与系统失误;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7种。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特征分析
1.操作风险事件类型分析
表1给出各类型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额、损失强度(每类操作风险损失额在损失总额中所占比重)、事件频数、事件频率(每类风险事件数在事件总数中所占比重)、各类操作风险每件损失均额。
表1显示,由内部欺诈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额达6328039.65万元,占损失总额的63.15%;事件频数达505件,占事件总数的70.83%。由外部欺诈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额达2564036万元,占损失总额的25.59%;事件频数达139件,占事件总数的19.49%。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造成的损失额共占损失总额的88.74%,引起的事件数占事件总数的90.32%。这说明,从事件类型来看,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引起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实体资产损失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额仅占损失总额的1.81%,由其引起的事件数仅占事件总数的0.7%,然而其每件损失均额最大,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分析操作风险事件的特征,本文将各类事件按损失额大小划分为:1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1000万元、1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4组。从额度分布来看,内部欺诈引起的事件中,损失额在10万元—100万元的事件占该类事件总数的18%; 100万元—1000万元的事件占30.3%; 1000万元——1亿元的事件占32.1%;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19.6%,呈对称分布特征。外部欺诈引起的事件中,损失额在10万元—100万元的事件占该类事件总数的22.3%;100万元—1000万元的事件占31.6%;1000万元—1亿元的事件占21.6%;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24.5%,呈上偏分布特征。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引起的损失事件数呈下偏分布特征,损失额在1000万元——1亿元的事件占该类事件总数的40.7%;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37.1%。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引起的损失事件呈U型分布,两头大而中间小,其损失额在10万元~100万元的事件占该类型事件总数的33.3%;1亿元以上的事件占30%。
2.操作风险事件的业务类型/事件类型交叉分布
通过分析某项业务中各损失类型的分布情况,可以确定该项业务的风险易发环节,以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风险防控措施。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业务类型和事件类型交叉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各种业务的事件频数和损失额度差别较大,其中商业银行业务189件,占总件数的32.81%;损失额占损失总额的55.8%,无论是事件频率,还是损失强度均最高。零售银行业务127件,占总件数的22.05%。支付与清算业务78件,占总件数的13.54%;损失额占总额的21.96%。非业务性事件111件,占总件数的19.27%;损失额占总额的11.65%。
由以上分析可见,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业务及非业务性事件的风险易发环节,在这些业务的管理中,需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对各项业务环节的监控,加强外部客户关系管理,注重防范潜在的道德风险。
3.操作风险事件的地域分布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分析损失事件的地域分布对于有针对性地确定风险易发区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对713起操作风险事件进行了地域分组,计算了各地的事件频数、事件频率、损失金额、损失强度及每件损失均额,并按事件频数、损失总额、每件损失均额对各地域进行了排序,表3给出前10位的结果。
从基础数据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在经济较发达地域,事件损失频率与损失强度均较高;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域则相反。这表明,操作损失事件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跃程度呈现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活跃的经济环境和高级化的业务与操作方法往往带来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监管的独立性和媒体的透明度比较高。
4.事件类型与地域交叉分布
本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地域分布资料按事件类型进行了细分,以观察各地域案发原因的异同,表4 给出操作风险事件频率与损失强度较大地域的事件类型:
以下对操作风险事件频率与损失强度较大地域的案发原因展开分析,为确定风险易发区域及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1) 沿海地区
由表4可见,我国沿海地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不仅案发数量大,而且涉及所有的事件类型。
(2)中部地区三省份
我国中部地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频率与损失强度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湖北和山西。
这3个省份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共80件,占全国操作风险事件总数的11.2%。
(3)云贵川渝地区
云南发生操作风险事件24件。贵州发生操作风险事件15件。四川发生操作风险事件27。重庆发生操作风险事件13件。
云贵川渝地区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共79件,占全国操作风险事件总数的11.08%。
(4)东北三省
表3的后两个排序显示,吉林省每件损失均额53198万元,仅次于香港居第二位,东北三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损失总额与每件损失均额排序多居前列。从表4可见,东北三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案发的主要原因为内部欺诈,其次为外部欺诈,由内、外部欺诈引起的事件数占东北三省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总数的98.11%。
三、主要结论
1.从事件类型看,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引起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2.实体资产损失导致的事件损失均额最大。
3.从额度分布看,内部欺诈引起的事件呈对称分布,外部欺诈引起的事件呈上偏分布,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引起的损失事件数呈下偏分布;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引起的损失事件呈U型分布。
4.从业务类型看,商业银行业务的事件频率和损失强度均最大,是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业务线。
5.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是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业务及非业务性事件的风险易发环节。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在零售银行业务事件中表现得较突出。
6.从地域分布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域是大额操作风险事件的多发地区,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跃程度呈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北京、广东、河南的事件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广东的损失总额最大;香港的每件损失均额最高,其后为吉林、广东。
7.沿海地区、中部三省份(湖南、湖北、山西)、云贵川渝地区、东北三省为我国操作风险易发区域。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DB/OL]. 2005.http://www.cbrc.gov.cn.
[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DB/OL]http://www. cbrc. 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