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提出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或“独奏者”,而是“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认为,科学教师在小學科学教学中,应当做好观察者、倾听者、指导者的角色,立足儿童立场,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
一、做好观察者
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科学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优秀观察者。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观察课堂动态,观察学生在各阶段流露的表情,观察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教师可以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是表情上观察到他们是否处在一个安全的、创造性的氛围中。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思考,他们常常微笑,很少皱眉头,发言的学生专心致志。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有强烈的自我需要,对学习是否向往,是不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信而轻松的;学生是否乐于提出问题并且努力探索;学生是否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对学习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课后能主动追求课程以外的知识;学生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是否乐于表达、善于倾听、尊重他人,既敢于质疑,又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进步、人际交往、合作技能等情况。在观察学生科学探究时,要“蹲”下身来与学生一起活动,看清他们、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要敏锐地观察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争论什么。如果学生扯得太远,则需要把他们引回到正题上来。如果观察到学生对材料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或他们已经有了某些满意的发现,教师再组织研讨。
教师只有观察到学生随时出现的情绪波动,捕捉有效信息,顺应学生的情绪,才能为开展教学创设良好环境。当好观察者,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的劳动会更有价值。
二、做好倾听者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是一种等待,教师应当善于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有人说“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我们可以说“不会倾听就是不会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如果将“倾听”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就能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展示科学课堂的精彩。
1.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希望学生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把创设情境当成一种形式,没有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提问也丝毫未影响教学流程,学生的研究活动仍然是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发言和轻声质疑,往往是他们思维过程的反映,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如果我们倾听了学生的问题,就能高效地整合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倾听学生的推测
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次现场直播节目采访中,一位主持人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孩子:“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回答:“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 跳下去……”现场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主持人继续关注这个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个孩子的回答让在场的人感动:“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这位主持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够倾听孩子把话说完,不管现场出现的状况,做到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亲切、平和、耐心,从而“听”到孩子真正的心语。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倾听学生出人意料的想法,还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样才可能发现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才可能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才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自主探究时的倾听
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活动中,蹲下身来参与学生的活动,与他们共同探究。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教师要倾听学生最新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倾听,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了解哪些方法是学生经常用到的,哪些方法是他们不常用甚至不会用的,以及学生关注哪些方面、忽视哪些方面。这样的倾听,不仅尊重了学生,而且掌握了他们的探究情况,对于发挥科学探究的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讨论交流时的倾听 一位科学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讲台上汇报自己的发现,在汇报之前,要求学生 “汇报时声音要响亮,让每个同学都听得见,全体同学都要注意倾听”。学生在展示平台上逐条介绍自己的发现时,这位教师却在翻看自己的教案。这可能只是一个细节,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表明自己不重视倾听。
这样的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并不少见:在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时,教师不置可否,不加以引导;学生发言出现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时,教师不及时指出;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所预设的答案,教师就打断,要求其他同学“帮帮他”;教师往往充当的是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探究过程或结果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你真棒”,即使学生答非所问,教师也依然夸奖一句“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耐心倾听的好习惯能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正如特级教师章鼎儿所说,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侧过耳朵,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教师注意倾听,既能给学生一种关怀,又能给他们有效的激励和帮助。
三、做好指导者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要尽心演绎好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提出问题环节,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主题上;在提出假设阶段,要点拨学生分析确定探究的方向;在观察和实验阶段,要提供材料,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最有力的证据;在得出结论阶段,要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为交流展示做准备。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适当介入或干预,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发现合作小组对学习任务不清楚时,要重新解释;小组成员发生争吵、声音过大时,要及时制止,并指导辩论与倾听的技巧;发现小组的合作偏离主题时,可以让学生聆听你对问题的说明,找出几种解决的办法,由他们决定尝试哪一种方法;发现小组活动表现不活跃时,要提供感情支持和鼓励,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争论;发现学生遇到困难一时无法解决时,要进一步阐明任务和学习目标,并提供有助于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策略。
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敏锐地观察他们探究中的困惑、需要以及投入程度,灵活、及时地应对,不断给予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看到学生思维进展不下去时,可以引发他们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认为?”“你能不能再看看?”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出现一些特殊行为时,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整教学策略,灵活处理,而不是单纯地运用“纪律”进行管理。做一位有智慧的指导者在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重任,科学教师要始终牢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对自己在科学课堂中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带领学生真正步入精彩丰富的科学殿堂!
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
(214200)
一、做好观察者
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科学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优秀观察者。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及时观察课堂动态,观察学生在各阶段流露的表情,观察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教师可以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是表情上观察到他们是否处在一个安全的、创造性的氛围中。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思考,他们常常微笑,很少皱眉头,发言的学生专心致志。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有强烈的自我需要,对学习是否向往,是不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信而轻松的;学生是否乐于提出问题并且努力探索;学生是否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对学习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课后能主动追求课程以外的知识;学生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是否乐于表达、善于倾听、尊重他人,既敢于质疑,又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进步、人际交往、合作技能等情况。在观察学生科学探究时,要“蹲”下身来与学生一起活动,看清他们、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要敏锐地观察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争论什么。如果学生扯得太远,则需要把他们引回到正题上来。如果观察到学生对材料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或他们已经有了某些满意的发现,教师再组织研讨。
教师只有观察到学生随时出现的情绪波动,捕捉有效信息,顺应学生的情绪,才能为开展教学创设良好环境。当好观察者,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的劳动会更有价值。
二、做好倾听者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是一种等待,教师应当善于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在倾听中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有人说“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我们可以说“不会倾听就是不会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如果将“倾听”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就能听到学生真实的声音,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展示科学课堂的精彩。
1.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希望学生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把创设情境当成一种形式,没有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提问也丝毫未影响教学流程,学生的研究活动仍然是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发言和轻声质疑,往往是他们思维过程的反映,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如果我们倾听了学生的问题,就能高效地整合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倾听学生的推测
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一次现场直播节目采访中,一位主持人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孩子:“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回答:“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 跳下去……”现场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主持人继续关注这个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个孩子的回答让在场的人感动:“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这位主持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够倾听孩子把话说完,不管现场出现的状况,做到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亲切、平和、耐心,从而“听”到孩子真正的心语。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倾听学生出人意料的想法,还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样才可能发现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才可能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才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自主探究时的倾听
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每个小组的活动中,蹲下身来参与学生的活动,与他们共同探究。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教师要倾听学生最新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倾听,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了解哪些方法是学生经常用到的,哪些方法是他们不常用甚至不会用的,以及学生关注哪些方面、忽视哪些方面。这样的倾听,不仅尊重了学生,而且掌握了他们的探究情况,对于发挥科学探究的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讨论交流时的倾听 一位科学教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讲台上汇报自己的发现,在汇报之前,要求学生 “汇报时声音要响亮,让每个同学都听得见,全体同学都要注意倾听”。学生在展示平台上逐条介绍自己的发现时,这位教师却在翻看自己的教案。这可能只是一个细节,是一个偶然现象,但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表明自己不重视倾听。
这样的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并不少见:在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时,教师不置可否,不加以引导;学生发言出现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时,教师不及时指出;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是教师所预设的答案,教师就打断,要求其他同学“帮帮他”;教师往往充当的是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探究过程或结果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你真棒”,即使学生答非所问,教师也依然夸奖一句“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耐心倾听的好习惯能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正如特级教师章鼎儿所说,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要侧过耳朵,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教师注意倾听,既能给学生一种关怀,又能给他们有效的激励和帮助。
三、做好指导者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上,老师要尽心演绎好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提出问题环节,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主题上;在提出假设阶段,要点拨学生分析确定探究的方向;在观察和实验阶段,要提供材料,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最有力的证据;在得出结论阶段,要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为交流展示做准备。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适当介入或干预,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发现合作小组对学习任务不清楚时,要重新解释;小组成员发生争吵、声音过大时,要及时制止,并指导辩论与倾听的技巧;发现小组的合作偏离主题时,可以让学生聆听你对问题的说明,找出几种解决的办法,由他们决定尝试哪一种方法;发现小组活动表现不活跃时,要提供感情支持和鼓励,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争论;发现学生遇到困难一时无法解决时,要进一步阐明任务和学习目标,并提供有助于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策略。
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敏锐地观察他们探究中的困惑、需要以及投入程度,灵活、及时地应对,不断给予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看到学生思维进展不下去时,可以引发他们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认为?”“你能不能再看看?”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出现一些特殊行为时,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整教学策略,灵活处理,而不是单纯地运用“纪律”进行管理。做一位有智慧的指导者在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重任,科学教师要始终牢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对自己在科学课堂中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带领学生真正步入精彩丰富的科学殿堂!
江苏省宜兴市城北小学
(2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