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也史无前例地在短期内一再走高,不突破“汇改”以来的最高点。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心人民币到底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人民币的均衡汇率究竟在何处。本文意欲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这一问题,即通过说明求解均衡汇率的困难性以及人民币汇率本身所具有的较大的外生性,试图说明相比于苦苦找寻人民币均衡汇率,探讨如何顺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控制人民币汇率也许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人民币 均衡汇率 预测
一、什么是均衡汇率?
所谓均衡汇率,其实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定义。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1954年Nurkse发展的均衡汇率理论。他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充分就业,外部均衡定义为国际收支的平衡。而均衡汇率就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时的汇率。然而,即便能够统一关于均衡汇率的定义,对于这个变量的求解方法也是百花齐放的。关于汇率决定的学说多种多样,不同的汇率决定理论框架下,对于均衡汇率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
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购买力平价说”。根据这一学说,汇率是一种货币真实价值的体现,即体现了货币的购买能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取决于他们各自的购买力对比,也即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然而,这一学说的基础是“一价定律”。由于这一定律的现实意义一直饱受争议,因此也使这一学说的解释力具有很大的局限。而比较具有实践价值的是“利率平价说”。这种学说倾向于从金融市场来分析利率和汇率的联系,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变为资本流动,使得利率成为了汇率变化的显著信号。此外,“国际收支说”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流量变动角度来认识汇率决定问题,是国际借贷说的发展,也是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变形。同时,货币模型、资产组合模型则分别试图将汇率与货币市场、资产市场建立联系,以建立相应的因果关系。
二、均衡汇率可求吗?——作为内生变量的汇率
以上的这些学说各有所长,同时又都具有致命的缺点。由于每种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抽象前提的,因而各自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一种学说又难以在另一种学说的维度上对其加以驳斥,因而几种学说彼此相容不下,都在汇率决定的学说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却又都难以在汇率决定的问题上产生绝对的权威性。它们分别倾向于某些因素对于汇率的影响,却没办法将所有的变化因子一一引入体系。同时,这些引起汇率变化的因子本身在现实中未必是外生变量,比如汇率会对利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具有反作用力,甚至那些参变量之间也存在着很复杂的关联。
现有的这些有关汇率决定的理论显示出,试图发现两三个、甚至更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定的计算公式也许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单凭几个公式,就试图发现决定、影响汇率形成的根源似乎都不足够充分。宏观变量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那些揭示相关性的描述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个中的因果关系。汇率的形成机制如此复杂与庞大,以至于没有那种学说能够很好覆盖其全貌。这时候,探索的方向开始转向微观,因为微观作为宏观的基础,理应为宏观现象的成因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带有这种倾向的努力不是没有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然而,如何让微观分析具有宏观解释力,如何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当然超越简单的加权加总),这些挑战在已有的学说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答。
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许其实我们苦苦寻求的这样一个汇率的均衡点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是以一种动态均衡的形式存在的。均衡汇率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时刻变化的经济现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汇率的变化中得到体现。所以,在短期内,对汇率的估计也许只能缩小到一个均衡域,而非某个点。而在长期中,这种均衡汇率则需要映射出对远期经济状况的某种预期,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其客观性和准确性更要大打折扣了。尤其是对于中国、印度等经济转型期国家,其经济形势中的变量变化更加频繁,大大增加了先见的难度。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远的今天,全球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中往往牵一发而动千钧,不确定性更多。因此那种对于均衡汇率中长期的预期也显得不甚可靠。
综上所述,已有的种种关于汇率决定的学说,大多的贡献都停留在解释某个或某些宏观变量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上,但真正是什么决定了汇率,真正关于汇率均衡值的寻找,却依旧没有完整的且具有说服力的作答。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确实揭示了汇率与价格水平、利率、货币供求、资本市场和心理预期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对汇率的变动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对为汇率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宜且较为稳定的运动区间而言是很有帮助的。
三、一定要求解均衡汇率吗?——对于人民币汇率外生性的探索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均衡汇率的求解确实困难重重,这甚至引起了关于这个问题本身合理性的探讨,也就是这种在理论方面寻找均衡汇率确切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而在现实中,作为内生变量的均衡汇率的概念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实践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汇率是具有外生性的。对于这一点可以找到以下两个理由:
首先,在进行传统的理论探讨时,汇率无疑是利率、货币供给、进出口等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内生变量,而这一切的要求是一个自由的市场。但这个自由的金融市场在现实中不仅仅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摩擦,更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的,尤其是对于人民币而言。人民币由于还不能进行自由兑换,因此目前其汇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参照美元指数走势来确定。所以,由于人民币汇率才仅仅是“更加富有弹性”的状态,并没有做到完全的放开,所以可以认为人民币的汇率是具有一定的外生性的。
其次,如果货币主义的观点具有足够的可信性,那么汇率也终究是货币现象。由于铸币税的存在,货币供给永远是政府垄断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外生性。那么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掌控,就可以间接使汇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外生的、可控的变量。例如,经济危机后美国施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其理论基础正事基于这种汇率的外生性特点。美元供给的显著提高,正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然货币供给对于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根据已有的理论,这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相关性是不难发现的。从另一方面,根据利率一价理论,央行对利率的调节也会迅速反映在汇率之上。尤其在利率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汇率的可操控性,其外生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结语:人民币汇率前景的预测
虽然人民币具有一定的外生性,但是由于汇率对于宏观经济状况具有依附性,为了经济整体内外的协调发展,一个合意的汇率活动区间还是大体存在的。然而在这个比较宽的动作域中,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以怎样的速度,在怎样的幅度内变动,也许这才是更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做出如下的分析:
根据已有的汇率决定说,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近期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比如长期以来我国贸易的双顺差现象(资产组合模型)、劳动力等商品价格的过分低估(购买力评价说)、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货币主义)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高涨(汇兑心理说和国际收支说),这些现象都一致指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必然。而从中国经济史的分析中也不难看出,自1985年以来,中国靠压低人民币汇率来争取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份额,依赖出口导向型的模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人民币长期以来的过分低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不得不说,人民币的升值是一种必然。
然而,人民币的真实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更合理的问题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应该在这个人民币升值的通道中寻找一个怎样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的寻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本身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设计。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渡性,以及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管理,国际的货币形势等因素,人民币升值的道路需要缓慢为之。况且,对于已经走出的这段很长的升值道路,其影响也许要经过一段政策性时滞才能得到市场的充分反馈,所以短时间内还不能贸然断言此刻的汇率是否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言是合意的。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我们是有能力稳定和决定人民币走向的。我们需要的是让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变化状态之下,以更好地呼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人民币汇率市场还无法做到完全放开。这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为了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做出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资本市场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人民币也会越来越市场化,逐渐摆脱“盯住美元”所带来的压制与束缚。在更高的资本市场更高的流通性的保证之下,人民币会向全球化迈出稳健的一步,使得汇率更加灵敏地反映经济现状,更好地配合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中国整体经济的内外均衡,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湛匀.国际金融:理论.实务.案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关键词:人民币 均衡汇率 预测
一、什么是均衡汇率?
所谓均衡汇率,其实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定义。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1954年Nurkse发展的均衡汇率理论。他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充分就业,外部均衡定义为国际收支的平衡。而均衡汇率就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时的汇率。然而,即便能够统一关于均衡汇率的定义,对于这个变量的求解方法也是百花齐放的。关于汇率决定的学说多种多样,不同的汇率决定理论框架下,对于均衡汇率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
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购买力平价说”。根据这一学说,汇率是一种货币真实价值的体现,即体现了货币的购买能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取决于他们各自的购买力对比,也即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然而,这一学说的基础是“一价定律”。由于这一定律的现实意义一直饱受争议,因此也使这一学说的解释力具有很大的局限。而比较具有实践价值的是“利率平价说”。这种学说倾向于从金融市场来分析利率和汇率的联系,研究角度从商品流动转变为资本流动,使得利率成为了汇率变化的显著信号。此外,“国际收支说”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流量变动角度来认识汇率决定问题,是国际借贷说的发展,也是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变形。同时,货币模型、资产组合模型则分别试图将汇率与货币市场、资产市场建立联系,以建立相应的因果关系。
二、均衡汇率可求吗?——作为内生变量的汇率
以上的这些学说各有所长,同时又都具有致命的缺点。由于每种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抽象前提的,因而各自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一种学说又难以在另一种学说的维度上对其加以驳斥,因而几种学说彼此相容不下,都在汇率决定的学说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却又都难以在汇率决定的问题上产生绝对的权威性。它们分别倾向于某些因素对于汇率的影响,却没办法将所有的变化因子一一引入体系。同时,这些引起汇率变化的因子本身在现实中未必是外生变量,比如汇率会对利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具有反作用力,甚至那些参变量之间也存在着很复杂的关联。
现有的这些有关汇率决定的理论显示出,试图发现两三个、甚至更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定的计算公式也许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单凭几个公式,就试图发现决定、影响汇率形成的根源似乎都不足够充分。宏观变量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那些揭示相关性的描述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个中的因果关系。汇率的形成机制如此复杂与庞大,以至于没有那种学说能够很好覆盖其全貌。这时候,探索的方向开始转向微观,因为微观作为宏观的基础,理应为宏观现象的成因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带有这种倾向的努力不是没有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然而,如何让微观分析具有宏观解释力,如何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当然超越简单的加权加总),这些挑战在已有的学说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答。
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许其实我们苦苦寻求的这样一个汇率的均衡点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是以一种动态均衡的形式存在的。均衡汇率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时刻变化的经济现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汇率的变化中得到体现。所以,在短期内,对汇率的估计也许只能缩小到一个均衡域,而非某个点。而在长期中,这种均衡汇率则需要映射出对远期经济状况的某种预期,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其客观性和准确性更要大打折扣了。尤其是对于中国、印度等经济转型期国家,其经济形势中的变量变化更加频繁,大大增加了先见的难度。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远的今天,全球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中往往牵一发而动千钧,不确定性更多。因此那种对于均衡汇率中长期的预期也显得不甚可靠。
综上所述,已有的种种关于汇率决定的学说,大多的贡献都停留在解释某个或某些宏观变量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上,但真正是什么决定了汇率,真正关于汇率均衡值的寻找,却依旧没有完整的且具有说服力的作答。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理论确实揭示了汇率与价格水平、利率、货币供求、资本市场和心理预期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对汇率的变动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对为汇率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宜且较为稳定的运动区间而言是很有帮助的。
三、一定要求解均衡汇率吗?——对于人民币汇率外生性的探索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均衡汇率的求解确实困难重重,这甚至引起了关于这个问题本身合理性的探讨,也就是这种在理论方面寻找均衡汇率确切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而在现实中,作为内生变量的均衡汇率的概念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实践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汇率是具有外生性的。对于这一点可以找到以下两个理由:
首先,在进行传统的理论探讨时,汇率无疑是利率、货币供给、进出口等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内生变量,而这一切的要求是一个自由的市场。但这个自由的金融市场在现实中不仅仅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摩擦,更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的,尤其是对于人民币而言。人民币由于还不能进行自由兑换,因此目前其汇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金融形势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参照美元指数走势来确定。所以,由于人民币汇率才仅仅是“更加富有弹性”的状态,并没有做到完全的放开,所以可以认为人民币的汇率是具有一定的外生性的。
其次,如果货币主义的观点具有足够的可信性,那么汇率也终究是货币现象。由于铸币税的存在,货币供给永远是政府垄断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外生性。那么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掌控,就可以间接使汇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外生的、可控的变量。例如,经济危机后美国施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其理论基础正事基于这种汇率的外生性特点。美元供给的显著提高,正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然货币供给对于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但根据已有的理论,这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相关性是不难发现的。从另一方面,根据利率一价理论,央行对利率的调节也会迅速反映在汇率之上。尤其在利率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汇率的可操控性,其外生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结语:人民币汇率前景的预测
虽然人民币具有一定的外生性,但是由于汇率对于宏观经济状况具有依附性,为了经济整体内外的协调发展,一个合意的汇率活动区间还是大体存在的。然而在这个比较宽的动作域中,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应该以怎样的速度,在怎样的幅度内变动,也许这才是更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做出如下的分析:
根据已有的汇率决定说,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近期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比如长期以来我国贸易的双顺差现象(资产组合模型)、劳动力等商品价格的过分低估(购买力评价说)、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货币主义)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高涨(汇兑心理说和国际收支说),这些现象都一致指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必然。而从中国经济史的分析中也不难看出,自1985年以来,中国靠压低人民币汇率来争取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份额,依赖出口导向型的模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人民币长期以来的过分低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不得不说,人民币的升值是一种必然。
然而,人民币的真实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是没办法回答的。更合理的问题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应该在这个人民币升值的通道中寻找一个怎样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的寻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本身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设计。考虑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渡性,以及对于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管理,国际的货币形势等因素,人民币升值的道路需要缓慢为之。况且,对于已经走出的这段很长的升值道路,其影响也许要经过一段政策性时滞才能得到市场的充分反馈,所以短时间内还不能贸然断言此刻的汇率是否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言是合意的。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我们是有能力稳定和决定人民币走向的。我们需要的是让人民币汇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变化状态之下,以更好地呼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人民币汇率市场还无法做到完全放开。这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为了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做出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资本市场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人民币也会越来越市场化,逐渐摆脱“盯住美元”所带来的压制与束缚。在更高的资本市场更高的流通性的保证之下,人民币会向全球化迈出稳健的一步,使得汇率更加灵敏地反映经济现状,更好地配合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中国整体经济的内外均衡,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湛匀.国际金融:理论.实务.案例[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