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四合一’村,合并后村民们最关心的是选干部,一定要把讲公道、做实事的人选出来,这是影响很多年的大事。”今年年初,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六合村村民代表李大勇在村级建制调整调研座谈会上说。
今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坚持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作为夯实城乡基层治理基础的关键之举,紧抓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利契机,探索构建标准制定、人选推荐、考察任用、培养管理“四位一体”村级班子选任模式,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人岗匹配,把好“标准关”
为了回应群众、干部和社会各界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特别是村(社区)干部选任问题的高度关注,安州区委组织部先后五次由部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调研摸排,提出“人岗相适、班子和谐、干群团结”总体目标,精准制定村级班子成员选任标准。
“村(社区)干部选任是这次改革的核心课题,我们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村(社区)干部选任‘四问’作为总标尺,一问政治素养高不高、二问群众评价好不好、三问带富能力强不强、四问纪律作风优不优,并根據村级班子里的不同岗位类型制定了五大类26条具体任职条件,让选人导向更加精准。”安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保权说。
为了确保人岗高度匹配,安州区探索实行“匹配分析法”,在改革前对全区10个乡镇257个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全面“过筛子”,既聚焦班子成员年龄结构、能力特长、工作业绩等个人情况与拟任岗位的匹配度进行分析,更针对班子成员之间工作契合度进行综合研判,对研判结果为不胜任、不合格、班子团结度差等15类负面情况的,予以岗位调整或清退处理,确保留任干部全部“达标”。
突出群众认同,把好“推荐关”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还有干部来家里问我选谁当村支书,投推荐票的时候还把箱子拿到我家里让我投票。”说起推荐村干部这事,今年82岁的雎水镇枫香村刘阿婆笑着说。
为了将群众满意的村(社区)干部选出来,安州区整合区、乡镇、村(社区)各级力量,成立了50支“政策宣传队”,通过村(社区)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会以及走村入户等方式全覆盖宣讲选任标准,组织95%以上的村(居)民参与推荐投票,让广大党员、群众、干部投出自己心中“对的人”。
在优化干部来源结构方面,安州区突出“凭实绩用干部、以能力论英雄”导向,通过“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组织举荐”方式,从返乡农民工、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中产生优秀人选376名,占比达47%。
在黄土镇民生村,组织群众推荐村支书人选过程中,工作组发现得票较高的人选中有一位“85后”,他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农场主”苏军。“工作组告知我成为村支书的候选人时,我很惊讶也很高兴,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我非常荣幸。”今年刚满33岁的苏军拥有丰富经历,在北京念过大学的他曾在江苏经营码头,当过大型国企的销售经理,三年前回家乡民生村创立了友良家庭农场,并迅速发展成为安州区著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工作组多番研判,最终将苏军确定为民生村村支书考察对象,成为全区151名村(社区)书记、789名常职干部考察对象之一。
突出人选质量,把好“考察关”
“没想到我在外地还能参加村干部考察,微信上收到测评表的时候我很激动。”在广东务工的秀水镇青松村村民陈志拿着手机,一边填测评表一边兴奋地说。
为了确保考察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安州区组建了151支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题核查“五步走”考察模式,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品质、履职能力、作风纪律等各方面情况,共发放民主测评表9000余份、走访1500余户次、个别谈话9000余人。针对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考察组借助农民工流动党支部、服务工作站等平台,创新采取填写电子测评表、视频连线问答等“线上测评”方式征求农民工代表意见建议,确保考察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对于考察过程中收到的信访举报等问题线索,我们建立了部门联审会商机制,召集区纪委、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进行逐项核查,既要防止‘带病上岗’,也要保护干部声誉。”在工作会上,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罗宇为大家解答了心中的疑虑。
突出履职效能,把好“培育关”
“回老家几年了,还是第一回参加线上党政工作培训。”塔水镇幸福村支书孙发贵上任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封特别的“入学通知书”,请他参加为期一周的线上村级党组织书记“提能班”。像他这样的“入学新生”,全区还有150名。
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安州区正在构筑“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培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将现场授课与远程教学有机结合,开办“新时代基层干部大讲堂”、村级党组织书记“提能班”和其他村(社区)常职干部“培优班”,开设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12大类56门课程,实现对151个村级班子成员培训全覆盖。
“村级班子‘上线’运行只是推动城乡基层治理效能提档升级的第一步,如何做好干部培育、激励和管理,全面提升村级班子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侯炎学说。
围绕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安州区正在从健全制度入手,从职务晋升、待遇保障、关心关爱、经费支持等多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激励保障。例如,拓宽村级干部选拔进入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及党政领导班子的制度渠道;建立“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村级干部薪酬制度,让村级干部人均薪酬增加约10000元/年,增幅达45%;优化村级干部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等,让制度成为激发村级班子干事活力、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责编/余娜)
今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坚持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作为夯实城乡基层治理基础的关键之举,紧抓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利契机,探索构建标准制定、人选推荐、考察任用、培养管理“四位一体”村级班子选任模式,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人岗匹配,把好“标准关”
为了回应群众、干部和社会各界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特别是村(社区)干部选任问题的高度关注,安州区委组织部先后五次由部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调研摸排,提出“人岗相适、班子和谐、干群团结”总体目标,精准制定村级班子成员选任标准。
“村(社区)干部选任是这次改革的核心课题,我们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村(社区)干部选任‘四问’作为总标尺,一问政治素养高不高、二问群众评价好不好、三问带富能力强不强、四问纪律作风优不优,并根據村级班子里的不同岗位类型制定了五大类26条具体任职条件,让选人导向更加精准。”安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保权说。
为了确保人岗高度匹配,安州区探索实行“匹配分析法”,在改革前对全区10个乡镇257个村级班子运行情况全面“过筛子”,既聚焦班子成员年龄结构、能力特长、工作业绩等个人情况与拟任岗位的匹配度进行分析,更针对班子成员之间工作契合度进行综合研判,对研判结果为不胜任、不合格、班子团结度差等15类负面情况的,予以岗位调整或清退处理,确保留任干部全部“达标”。
突出群众认同,把好“推荐关”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还有干部来家里问我选谁当村支书,投推荐票的时候还把箱子拿到我家里让我投票。”说起推荐村干部这事,今年82岁的雎水镇枫香村刘阿婆笑着说。
为了将群众满意的村(社区)干部选出来,安州区整合区、乡镇、村(社区)各级力量,成立了50支“政策宣传队”,通过村(社区)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会以及走村入户等方式全覆盖宣讲选任标准,组织95%以上的村(居)民参与推荐投票,让广大党员、群众、干部投出自己心中“对的人”。
在优化干部来源结构方面,安州区突出“凭实绩用干部、以能力论英雄”导向,通过“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组织举荐”方式,从返乡农民工、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重点群体中产生优秀人选376名,占比达47%。
在黄土镇民生村,组织群众推荐村支书人选过程中,工作组发现得票较高的人选中有一位“85后”,他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农场主”苏军。“工作组告知我成为村支书的候选人时,我很惊讶也很高兴,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我非常荣幸。”今年刚满33岁的苏军拥有丰富经历,在北京念过大学的他曾在江苏经营码头,当过大型国企的销售经理,三年前回家乡民生村创立了友良家庭农场,并迅速发展成为安州区著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工作组多番研判,最终将苏军确定为民生村村支书考察对象,成为全区151名村(社区)书记、789名常职干部考察对象之一。
突出人选质量,把好“考察关”
“没想到我在外地还能参加村干部考察,微信上收到测评表的时候我很激动。”在广东务工的秀水镇青松村村民陈志拿着手机,一边填测评表一边兴奋地说。
为了确保考察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安州区组建了151支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题核查“五步走”考察模式,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品质、履职能力、作风纪律等各方面情况,共发放民主测评表9000余份、走访1500余户次、个别谈话9000余人。针对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实际,考察组借助农民工流动党支部、服务工作站等平台,创新采取填写电子测评表、视频连线问答等“线上测评”方式征求农民工代表意见建议,确保考察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对于考察过程中收到的信访举报等问题线索,我们建立了部门联审会商机制,召集区纪委、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进行逐项核查,既要防止‘带病上岗’,也要保护干部声誉。”在工作会上,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罗宇为大家解答了心中的疑虑。
突出履职效能,把好“培育关”
“回老家几年了,还是第一回参加线上党政工作培训。”塔水镇幸福村支书孙发贵上任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封特别的“入学通知书”,请他参加为期一周的线上村级党组织书记“提能班”。像他这样的“入学新生”,全区还有150名。
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安州区正在构筑“区-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培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将现场授课与远程教学有机结合,开办“新时代基层干部大讲堂”、村级党组织书记“提能班”和其他村(社区)常职干部“培优班”,开设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12大类56门课程,实现对151个村级班子成员培训全覆盖。
“村级班子‘上线’运行只是推动城乡基层治理效能提档升级的第一步,如何做好干部培育、激励和管理,全面提升村级班子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才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侯炎学说。
围绕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安州区正在从健全制度入手,从职务晋升、待遇保障、关心关爱、经费支持等多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激励保障。例如,拓宽村级干部选拔进入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及党政领导班子的制度渠道;建立“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村级干部薪酬制度,让村级干部人均薪酬增加约10000元/年,增幅达45%;优化村级干部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等,让制度成为激发村级班子干事活力、增强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作者单位/中共绵阳市安州区委组织部)(责编/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