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时代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时代,更是法治时代,人们接触的各种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而需要人们知法、懂法、守法以及用法。初中生虽然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也接触过宪法知识,但其宪法意识和知识都相对匮乏,因此培养初中生宪法意识能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本文从实施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以及课堂讨论法等角度分析初中生宪法意识培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 宪法意识 培育策略
引言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宪法意识则有利于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初中生宪法意识薄弱,无法从整体上了解宪法。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经常会在受到体罚后无法利用宪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利于身心发展。因而培养初中生宪法意识迫在眉睫,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加以培育,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初中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1.成为合格现代公民需求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一些不良网站其内容充斥着较多的邪恶与黑暗等负面信息。尤其初中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能力相对薄弱,而上述网络信息又对学生充满诱惑,若不合理引导,学生必然会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宪法意识能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知识,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需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重要决定。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即遵循依宪治国原则,因为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实施其他法律的重要参考基础。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法治社会进程的中坚力量。国家教育部发出学习宪法活动通知,目的在于弘扬宪法精神和增强学生宪法意识,使社会民众自觉树立宪法意识并在日常活动中自觉维护宪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培育学生宪法意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符合我国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需求。
二、初中生宪法意识培育策略
1.实施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即借助于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在道德与法治的讲授中,教师要做到讲授具有科学性,即教师讲授的宪法知识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必须毫无差错。例如宪法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教师在讲授這一知识点时可让学生区分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保护“正常宗教信仰活动”,任何人都不能利用宗教活动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破坏社会秩序等。以《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一课为例,该章节讲到如何选举国家主席,教师就可顺势引入宪法条例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此部分讲解要明确向学生说明,即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不同于西方国家直接选举模式。
2.采用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也可称作情景模拟法,即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扮演角色模仿场景,按照设定岗位的任务、职责、人际协调、工作程序等提出方案和观点,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角色扮演是一项具有指定性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培育学生宪法意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知识,更能让学生结合实践应用宪法知识。
以《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课为例,该章节内容反映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宪法精神,此时教师可引入角色扮演法。首先引入活动情景,即小王周末去步行街购买帽子,其中一家店门口写着“质量第一”。小王进店后让店主推荐款式,但店主态度十分冷漠,对小王也不搭理。小王试戴了几款帽子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抬腿就要走。谁知店主突然大喊:“怎么少了一顶帽子?一定是你偷了!”表示要搜查小王的身体。小王向店家表示并没有偷,店主坚持要搜身,在争论中引来很多人的围观,小王为证自身清白,只好让店主搜身。其次教师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王、店主和围观群众,之后进行表演。而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店主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那么店主侵犯了小王哪些权利?”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针对表演中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如“小王”遭到店主搜身,能让其深刻感受到运用宪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认识非法搜身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此权利必然违背宪法。
3.实施课堂讨论法
所谓课堂讨论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和宪法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首先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即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以《参与政治生活》一课为例,该章节基本内容为“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初中生对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念十分耳熟,但人民该如何行使权力属于较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并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相互讨论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果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上述问题的本质内涵,则能了解宪法中提出的“国家机构”相关知识。例如,公民具有监督权和建议权,大部分初中生都有所了解,但如何行使监督权和提出建议则为较复杂深入的问题,于是教师就可提出以下问题:“小红在上学路上发现路边挤满了商贩,阻碍交通出行,那么小红该找哪个部门反映上述情况呢?”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了解到宪法知识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听取和反映人民要求和意见,努力为人民服务”。其次社会生活十分复杂,不可避免会遇到两难问题。设计两难问题可发展学生思维力并使学生学会在矛盾中做出正确选择。再以《维护国家安全》知识为例,该章节反映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尊重社会公德”。提出以下问题:“小李的好朋友让小李拿爸爸所在的国有公司核心技术资料,但小李觉得不妥,但又答应了好朋友,该如何解决?”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分析每一种解决方法后果,充分认识到泄露国家机密的危害以及保护国家机密的重要性。
结语
总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更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接受宪法教育需内化于心,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思想、知识、能力等多种素质兼备的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梁钟毓.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构想——从法治意识观念培养角度出发[J]. 学理论,2017(2):146-147.
[2]李芳.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宪法教育的开展[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48.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初中生 宪法意识 培育策略
引言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宪法意识则有利于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初中生宪法意识薄弱,无法从整体上了解宪法。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经常会在受到体罚后无法利用宪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利于身心发展。因而培养初中生宪法意识迫在眉睫,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加以培育,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初中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
1.成为合格现代公民需求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一些不良网站其内容充斥着较多的邪恶与黑暗等负面信息。尤其初中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明辨是非能力相对薄弱,而上述网络信息又对学生充满诱惑,若不合理引导,学生必然会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宪法意识能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知识,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需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重要决定。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即遵循依宪治国原则,因为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是实施其他法律的重要参考基础。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法治社会进程的中坚力量。国家教育部发出学习宪法活动通知,目的在于弘扬宪法精神和增强学生宪法意识,使社会民众自觉树立宪法意识并在日常活动中自觉维护宪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培育学生宪法意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符合我国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需求。
二、初中生宪法意识培育策略
1.实施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即借助于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在道德与法治的讲授中,教师要做到讲授具有科学性,即教师讲授的宪法知识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必须毫无差错。例如宪法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教师在讲授這一知识点时可让学生区分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保护“正常宗教信仰活动”,任何人都不能利用宗教活动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和破坏社会秩序等。以《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一课为例,该章节讲到如何选举国家主席,教师就可顺势引入宪法条例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此部分讲解要明确向学生说明,即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不同于西方国家直接选举模式。
2.采用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也可称作情景模拟法,即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扮演角色模仿场景,按照设定岗位的任务、职责、人际协调、工作程序等提出方案和观点,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角色扮演是一项具有指定性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培育学生宪法意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知识,更能让学生结合实践应用宪法知识。
以《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课为例,该章节内容反映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宪法精神,此时教师可引入角色扮演法。首先引入活动情景,即小王周末去步行街购买帽子,其中一家店门口写着“质量第一”。小王进店后让店主推荐款式,但店主态度十分冷漠,对小王也不搭理。小王试戴了几款帽子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于是抬腿就要走。谁知店主突然大喊:“怎么少了一顶帽子?一定是你偷了!”表示要搜查小王的身体。小王向店家表示并没有偷,店主坚持要搜身,在争论中引来很多人的围观,小王为证自身清白,只好让店主搜身。其次教师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小王、店主和围观群众,之后进行表演。而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则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店主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那么店主侵犯了小王哪些权利?”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针对表演中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如“小王”遭到店主搜身,能让其深刻感受到运用宪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认识非法搜身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此权利必然违背宪法。
3.实施课堂讨论法
所谓课堂讨论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最重要的是要设计和宪法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首先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即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以《参与政治生活》一课为例,该章节基本内容为“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初中生对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念十分耳熟,但人民该如何行使权力属于较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并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相互讨论后才能得出结论。如果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上述问题的本质内涵,则能了解宪法中提出的“国家机构”相关知识。例如,公民具有监督权和建议权,大部分初中生都有所了解,但如何行使监督权和提出建议则为较复杂深入的问题,于是教师就可提出以下问题:“小红在上学路上发现路边挤满了商贩,阻碍交通出行,那么小红该找哪个部门反映上述情况呢?”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了解到宪法知识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听取和反映人民要求和意见,努力为人民服务”。其次社会生活十分复杂,不可避免会遇到两难问题。设计两难问题可发展学生思维力并使学生学会在矛盾中做出正确选择。再以《维护国家安全》知识为例,该章节反映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尊重社会公德”。提出以下问题:“小李的好朋友让小李拿爸爸所在的国有公司核心技术资料,但小李觉得不妥,但又答应了好朋友,该如何解决?”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分析每一种解决方法后果,充分认识到泄露国家机密的危害以及保护国家机密的重要性。
结语
总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更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宪法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接受宪法教育需内化于心,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思想、知识、能力等多种素质兼备的新时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梁钟毓.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构想——从法治意识观念培养角度出发[J]. 学理论,2017(2):146-147.
[2]李芳.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宪法教育的开展[J].都市家教月刊,2017(9):148.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