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施 创新教育 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动力,所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每一位师者的责任。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被动的学习,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化学课程标准》也确定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气氛,尽可能安排各种富于发现的机会,提出一些具有诱发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同时,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激活学生生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落实教育理念,强化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能力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很难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牢牢把握新时期,生产、生活知识的需要,让学生在新思想、新方法、新内容、新技术和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求知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好学生。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高度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效化。如在酸、碱、盐的学习中,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我们厨房食用的食醋、食盐、纯碱;建筑上用到的生石灰、石灰水,石子和沙子;洗衣用到的洗衣粉、洗涤剂等,都与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有关。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让学生注意平时饮食卫生;并向学生介绍电池中汞盐、铅盐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让学生注意环境保护。联系到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感受到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探索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场景,创造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獨立设计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因为设计实验费力,而放弃利用它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而要努力设计更好、更佳的相关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学习完O2、H2、CO2等气体的制取后,向学生介绍我们身边生活中,做饭燃烧用到的沼气、“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CH4。教师可提出实验室制取CH4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让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了解CH4的性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通过合理类比、推断制取CH4气体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独立自主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将科学探究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的情景中,教师应收集、整理大量的素材,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遇到不少他们尚未学过的新知识。而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使他们产生激烈的求知愿望,启发学生的求知思维。在问题尚未出现之前,老师可先向学生输出前馈信息,指出学生容易犯、经常犯的错误,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分散难点,把难点分散成若干个问题,就可以降低难点和难度,这样学生容易理解,能够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看考试分数,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和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的考量。这种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从多视角看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从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等评价学生,人人有亮点,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可以有成绩第一名,也可以有进步第一名,还可以有参与化学实验小冠军等等。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在化学学习探究的参与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评价,真正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应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化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红磊.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悦宏.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9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施 创新教育 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动力,所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每一位师者的责任。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被动的学习,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谈不上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化学课程标准》也确定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气氛,尽可能安排各种富于发现的机会,提出一些具有诱发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同时,让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激活学生生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落实教育理念,强化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能力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很难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牢牢把握新时期,生产、生活知识的需要,让学生在新思想、新方法、新内容、新技术和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求知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好学生。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高度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整个课堂教学高效化。如在酸、碱、盐的学习中,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我们厨房食用的食醋、食盐、纯碱;建筑上用到的生石灰、石灰水,石子和沙子;洗衣用到的洗衣粉、洗涤剂等,都与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有关。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极大危害,让学生注意平时饮食卫生;并向学生介绍电池中汞盐、铅盐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让学生注意环境保护。联系到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感受到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探索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创新
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场景,创造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的机会,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獨立设计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因为设计实验费力,而放弃利用它训练学生思维的机会,而要努力设计更好、更佳的相关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学习完O2、H2、CO2等气体的制取后,向学生介绍我们身边生活中,做饭燃烧用到的沼气、“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都是CH4。教师可提出实验室制取CH4的原料及反应原理,让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了解CH4的性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通过合理类比、推断制取CH4气体的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独立自主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就是将科学探究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的情景中,教师应收集、整理大量的素材,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遇到不少他们尚未学过的新知识。而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使他们产生激烈的求知愿望,启发学生的求知思维。在问题尚未出现之前,老师可先向学生输出前馈信息,指出学生容易犯、经常犯的错误,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分散难点,把难点分散成若干个问题,就可以降低难点和难度,这样学生容易理解,能够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联系,从而解决问题。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看考试分数,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和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的考量。这种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可从多视角看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从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等评价学生,人人有亮点,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可以有成绩第一名,也可以有进步第一名,还可以有参与化学实验小冠军等等。评价应更注重学生在化学学习探究的参与过程,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特征,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评价,真正的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应把握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化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就一定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红磊.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2] 刘悦宏.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