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工农小学,弥漫校园的,是昂扬勃发、个性彰显、不甘平庸、寻求改变、积极向上的师生精神状态。这样的风貌源于工农人同频共振、凝练礼乐文化,以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新故事。
一、文化植根
工农的文化主题是“礼乐”,师生把“礼乐”文化的传承当做追求的理想,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
1.深挖“礼乐”文化之“根”
常德地方音乐精彩纷呈,如常德丝弦、湘北大鼓、常德花鼓戏等,优良的地域音乐文化可以为学校音乐特色之路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工农小学的校本教材《乡韵——沅澧流域乡土音乐选编》,它让本土音乐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中,被常德市七中、湖南文理学院音乐教师作为参考教材采用。学校还有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学校走音乐特色之路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外,工农把“礼乐”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根源于中国悠久的“乐教”历史。孔子开辟了“礼乐”的新精神,即将音乐中的“乐”(yue)转化为快乐的“乐”(le),将外显的音乐的“乐”转换成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乐”。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工农小学正是本着弘扬国学文明、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传承“礼”文化,延续民族文明之根。
2.凝练“礼乐”文化之“魂”
工农人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让其“生长”。在不断的思索中,凝练“礼乐”文化之“魂”。
校训“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中的“学”有两层含义: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根本,是启蒙,而“学”于人生、于事业是必需,“终生学习”更是现代人的需求。“礼”包罗万象,但对于工农学校来说,礼是一种秩序、一种规范,是一种和谐,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乐外显是音乐(yue)的乐,内涵是快乐(le)的乐。所以,学、礼、乐是工农育人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农育人的三层境界:即以“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学是成才的基础;以“礼”涵养文明,礼是成人的根基;以“乐”(yue)颐养幸福和快乐。“乐” (le)是教育的归宿,师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是学校的最高追求。
校风“礼乐润质,美行成习”,教风“言行立范,慈怀善导”,学风“知礼乐学,智博德馨”,这些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学校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一种诗意化、简约化表达,是眺望工农精神家园的窗户。
二、文化塑形
学校首先是一个器物化的环境。它的设施、建筑,折射着人的价值追求,彰显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1. 彰显鲜明的礼乐个性
学校建筑是在工农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的,“礼乐”文化的定位赋予工农校园现代灵动的意蕴和充满古典的韵味,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以编钟、祥云、乐符为基本元素,“黄”为主色调。“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如同水晶一般清澈的育人愿景,工农人把它高高地嵌挂在教学楼顶。学校大门旁的古典乐器古筝和编钟造型,洋溢着典雅的文化气息。“知礼乐学”足下文化、“礼乐润质”雕塑、“学、礼、乐”三大板块的文化墙,无不折射着“礼”的意蕴。钢琴键盘式的走廊,乐符造型的小花坛,随乐舞动的喷泉,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2. 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楼、科技楼,分别命名为“乐知楼”和“礼正楼”,彰显着“礼乐”文化特色。楼道、走廊以“学、礼、乐”为基本框架,尽可能多地使用了师生的作品和照片,重现师生在校的生活场景与细节。
厕所虽是不雅之地,却被布置成阅读的场所。主题“厕所小空间、人文中关怀、文明大缩影”15个字传达了厕所文化的核心理念。厕所墙壁、蹲位上可以看到厕所的演变与功用、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理与心理教育以及厕所小幽默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楼层布置不同的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学校新建120平方米的“礼乐书吧”,集阅览室与图书室、教师阅览与学生阅览、电子书库与纸质图书为一体,室内装修温馨、闲雅。这处心灵养吧,也一改传统,不设在四楼,而是设在了一楼。课间、午休时间,这里也将是师生歇脚的地方。
三、文化育人
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生命共同完美的过程。
1.让阅读充实生活
学生阅读要做到“七个一”:每天带一本课外书,每天一次在校集中阅读(放学后有30分钟统一阅读时间),每天和父母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每天记一点读书笔记,每周背一首古诗,每月进一次书店,每学期书写一篇高质量读书感悟。学生平时做“读书手册”,学校评选“阅读之星”。校园走廊里放有书籍,教室后的展柜里也有书籍,墙壁上挂着学生制作的好书推荐卡。校园的每一处都让孩子“闻”到了书香。过春节了,学校会给每位教师准备礼物——《新教育》等,每期发的书都不一样。寒暑假,教师和孩子一样,做读书手册;开学了,举行读书报告会。阅读,成为了师生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是师生成长的源泉。
2.让音乐浸润心灵
学校倡导“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演奏”。三至六年级的孩子都学会了演奏一种乐器,有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除了演奏技巧逐渐娴熟,更大的收获是孩子们性情的熏陶、心灵的愉悦。教师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们一样,喜欢音乐,喜欢玩乐器。学校期望用音乐涵养师生的礼仪,用音乐涵养师生幸福的人生。
3.让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的鹅卵石。”学校花了几万块钱买来了盆景。第一天,卖花的人就好意对校长说:“谢校长,就怕学生摘盆景的叶子,一片叶子都值好几块钱啊!”第二天,学校把护理盆景、浇水的任务不是分给高年级的同学,而是分给了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每班负责一棵。后来,又把小小的花坛也分给低年级的学生。一直以来,盆景没有少一片叶、一朵花,水样的教育,收获着教育的无痕。
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无痕中改变世界。如今行走在工农小学校园,常看到师生脸上阳光般的笑容,学生的彬彬有礼,听到学生“老师好、叔叔伯伯好”的甜美问候。校园少了喧嚣,多了文明、和谐、有序。比起底蕴厚重的学校,工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相信,岁月积淀美丽,礼乐奠基人生,灵动、雅致的工农校园,将承载着工农人的美好愿景,成就工农师生的快乐人生,书写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工农故事。
【谢英,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校长】
责任编辑/闫益佳
一、文化植根
工农的文化主题是“礼乐”,师生把“礼乐”文化的传承当做追求的理想,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
1.深挖“礼乐”文化之“根”
常德地方音乐精彩纷呈,如常德丝弦、湘北大鼓、常德花鼓戏等,优良的地域音乐文化可以为学校音乐特色之路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工农小学的校本教材《乡韵——沅澧流域乡土音乐选编》,它让本土音乐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中,被常德市七中、湖南文理学院音乐教师作为参考教材采用。学校还有一批优秀的音乐教师,为学校走音乐特色之路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外,工农把“礼乐”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根源于中国悠久的“乐教”历史。孔子开辟了“礼乐”的新精神,即将音乐中的“乐”(yue)转化为快乐的“乐”(le),将外显的音乐的“乐”转换成发自内心的快乐的“乐”。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工农小学正是本着弘扬国学文明、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传承“礼”文化,延续民族文明之根。
2.凝练“礼乐”文化之“魂”
工农人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让其“生长”。在不断的思索中,凝练“礼乐”文化之“魂”。
校训“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中的“学”有两层含义: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根本,是启蒙,而“学”于人生、于事业是必需,“终生学习”更是现代人的需求。“礼”包罗万象,但对于工农学校来说,礼是一种秩序、一种规范,是一种和谐,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乐外显是音乐(yue)的乐,内涵是快乐(le)的乐。所以,学、礼、乐是工农育人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体现了工农育人的三层境界:即以“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学是成才的基础;以“礼”涵养文明,礼是成人的根基;以“乐”(yue)颐养幸福和快乐。“乐” (le)是教育的归宿,师生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是学校的最高追求。
校风“礼乐润质,美行成习”,教风“言行立范,慈怀善导”,学风“知礼乐学,智博德馨”,这些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学校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一种诗意化、简约化表达,是眺望工农精神家园的窗户。
二、文化塑形
学校首先是一个器物化的环境。它的设施、建筑,折射着人的价值追求,彰显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1. 彰显鲜明的礼乐个性
学校建筑是在工农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的,“礼乐”文化的定位赋予工农校园现代灵动的意蕴和充满古典的韵味,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以编钟、祥云、乐符为基本元素,“黄”为主色调。“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如同水晶一般清澈的育人愿景,工农人把它高高地嵌挂在教学楼顶。学校大门旁的古典乐器古筝和编钟造型,洋溢着典雅的文化气息。“知礼乐学”足下文化、“礼乐润质”雕塑、“学、礼、乐”三大板块的文化墙,无不折射着“礼”的意蕴。钢琴键盘式的走廊,乐符造型的小花坛,随乐舞动的喷泉,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2. 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学楼、科技楼,分别命名为“乐知楼”和“礼正楼”,彰显着“礼乐”文化特色。楼道、走廊以“学、礼、乐”为基本框架,尽可能多地使用了师生的作品和照片,重现师生在校的生活场景与细节。
厕所虽是不雅之地,却被布置成阅读的场所。主题“厕所小空间、人文中关怀、文明大缩影”15个字传达了厕所文化的核心理念。厕所墙壁、蹲位上可以看到厕所的演变与功用、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理与心理教育以及厕所小幽默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楼层布置不同的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学校新建120平方米的“礼乐书吧”,集阅览室与图书室、教师阅览与学生阅览、电子书库与纸质图书为一体,室内装修温馨、闲雅。这处心灵养吧,也一改传统,不设在四楼,而是设在了一楼。课间、午休时间,这里也将是师生歇脚的地方。
三、文化育人
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生命共同完美的过程。
1.让阅读充实生活
学生阅读要做到“七个一”:每天带一本课外书,每天一次在校集中阅读(放学后有30分钟统一阅读时间),每天和父母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每天记一点读书笔记,每周背一首古诗,每月进一次书店,每学期书写一篇高质量读书感悟。学生平时做“读书手册”,学校评选“阅读之星”。校园走廊里放有书籍,教室后的展柜里也有书籍,墙壁上挂着学生制作的好书推荐卡。校园的每一处都让孩子“闻”到了书香。过春节了,学校会给每位教师准备礼物——《新教育》等,每期发的书都不一样。寒暑假,教师和孩子一样,做读书手册;开学了,举行读书报告会。阅读,成为了师生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是师生成长的源泉。
2.让音乐浸润心灵
学校倡导“班班有特色,人人会演奏”。三至六年级的孩子都学会了演奏一种乐器,有巴乌、陶笛、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除了演奏技巧逐渐娴熟,更大的收获是孩子们性情的熏陶、心灵的愉悦。教师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们一样,喜欢音乐,喜欢玩乐器。学校期望用音乐涵养师生的礼仪,用音乐涵养师生幸福的人生。
3.让教育成为载歌载舞的水
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的鹅卵石。”学校花了几万块钱买来了盆景。第一天,卖花的人就好意对校长说:“谢校长,就怕学生摘盆景的叶子,一片叶子都值好几块钱啊!”第二天,学校把护理盆景、浇水的任务不是分给高年级的同学,而是分给了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每班负责一棵。后来,又把小小的花坛也分给低年级的学生。一直以来,盆景没有少一片叶、一朵花,水样的教育,收获着教育的无痕。
文化的巨大作用在于无痕中改变世界。如今行走在工农小学校园,常看到师生脸上阳光般的笑容,学生的彬彬有礼,听到学生“老师好、叔叔伯伯好”的甜美问候。校园少了喧嚣,多了文明、和谐、有序。比起底蕴厚重的学校,工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我们相信,岁月积淀美丽,礼乐奠基人生,灵动、雅致的工农校园,将承载着工农人的美好愿景,成就工农师生的快乐人生,书写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工农故事。
【谢英,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校长】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