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活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讲究方法,努力把课堂激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必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多媒体具有画面的逼真性,情节的趣味性和色彩的生动性,能把声音、色彩、图像、文字、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学内容,甚至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自由。如:在教《小小的船》 時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在这美丽的蓝天上,还有什么呢?我们随着丁丁摇着月亮船去看一看吧!”老师话音一落,伴随着美妙和谐的乐曲,多媒体呈现出美丽的画面:丁丁摇着月亮船驶入了太空。顿时,太空上可热闹啦,各种卫星、飞行器在飞动,“宇宙人”在太空里遨游着,月亮婆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 这时,老师让同学们看着这幅美景,说说自己看到天上有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可高了。如:看到了我们的地球,看到了火箭,看到了气象卫星,看到了月亮在对我笑,有的小朋友,干脆微微闭着眼,张开飞翔的姿势,用动作来回答我……。
  学生越说越有劲,越想越离奇,让我耳目新,我一次次的点头微笑,一次次的鼓掌,在课堂上我似乎看到了美好未来。
  二、开展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渗透着人文精神。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往往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对不同的文本、同一个文本,都有不同理解和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当然应以学生自己的阅读为主,让学生多直接接触课文,让他们自己去与“文本客体”发生碰撞,往返反复,互相交流,从中去找感觉,去推断揣摩,去领会意旨。
  德国的中小学阅读教学经常这样提示学生:作品中谁在说话?对谁说话?怎样说话?用自己的话把对作品的初步理解表达出来。阅读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对文本及蕴蓄于其内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实现以文教化的目的。如果教师越俎代庖,凭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各类思考题的形式给学生制定阅读目标,或者把课文四分五裂,割得支离破碎,然后硬塞给学生,就会降低学生阅读的兴趣,甚至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阅读时思想与思想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也将一闪即逝。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反复阅读教材,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进而去揣摩教材、感悟教材的意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讲究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唱歌、跳舞等有节奏,才不会觉得累,那么教学新课也应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松缓交替进行,才能与学生的心理形成谐振。课堂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按时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的节奏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接受能力,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有所得。正如古人所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能使学生思维进入积极、活跃的境界中。在上课之初,可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一节课上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无意注意,但在讲授教材重点、难点时,节奏要放慢,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解决问题。而对那些学生一看就懂的简单知识,教师只要略加提示,一言带过,加快教学节奏。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适当放松。在课堂要结束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有意注意。
  如教学《詹天佑》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詹天佑杰出、爱国、具有科学精神的语句,在学生找到后,我便一句一句地分析,通过朗读、讲解,学生渐渐地明白了:詹天佑顶着外国的舆论压力和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他的杰出才华、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学生们也就真正地体会到了。其中,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的便是“慢节奏”,而对于文中的其它方面,我便采用“快节奏”,让学生自读自悟。像这样,教学中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对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语句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引导质疑问难, 诱发学生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源泉,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求知欲望,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求知解惑的浓烈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学习了《司马光》(s版一年级上册)后,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有的说把竹竿或木棍插进缸里,拉他出来;有的说把缸推倒等;再通过比较讨论得出,司马光的方法巧妙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再如教学《乌鸦喝水》(s版一年级上册)这一课后,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在《快乐的小青蛙》(s版一年级下册)教学中,让学生帮小青蛙想想其它的自救方法……教师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办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收集、交流资料,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而且从阅读交流中他们还可以获得许多课外知识,使课内和课外自然地沟通了,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层面拓宽了。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林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详细阐述了森林防风的火源控制管理与营林防火技术措施,其对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摘要 对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蜘蛛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茶园中获得蜘蛛标本687个,蜘蛛34种,隶属2亚目14科27属,其中广西新记录种绥宁獾蛛1种;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的留守式天敌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捕食力与抗逆性强等特点,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茶尺蠖低龄幼虫等有较强的捕食作用;茶园蜘蛛种群在每年6月中旬后明显增大,高峰期在7~8月。  关键词 茶园蜘蛛
【摘要】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之后,综合国力不断的加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教育对于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国内外通用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补习英语的队伍之中。不仅是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英语水平,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中学英语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英语 高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常绿植物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植物种类,本文结合常绿植物的作用,分析常绿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