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七家的拉面馆就座落在学校附近,出校门口就能看见。
听小七说,他们家从祖辈起,就开始做拉面生意了,战乱时期,从北方做到南方,生意不错,前来小店光顾的人络绎不绝,唯独没赚什么钱。
直到小七爸爸从他爷爷手中接过拉面馆,生意照旧红火,加上他们家人待人热情,店里几乎宾客满堂。这拉面比起一般的普通面食要贵出一到两块钱,除了人力反复拉、弹出的筋道,自然还有一些特殊的配料,鲜味浓郁的牛骨和羊肉汤汁,配上精挑细选的嫩绿小香葱和蒜叶,这些不经意的造价自然就抬高了面价。
按理说,他们家开了这么多年的拉面馆,算不上腰缠万贯,也起码称得上富甲一方吧。可是这一家子竟然还挺穷酸,住着不到八十平米的房子,家里连件像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别看小七他爸是老板,在这老板出门都是轿车的年代,人家就爱蹬着自行车。
甚至买菜的时候,他老爸跟人家为了讨价还钱,争得脸红脖子粗。
就连小七,也觉得有些磕碜。他实在弄不明白,隔壁一家开沙县小吃的面食店,生意还没他家红火,可是人家都买房买车了,为什么他家就没有挣到钱?
就连他一直想要的滑轮鞋,他爸爸也是一而再地推脱,好像三四百块钱,在他眼里,仿佛天价一般。
“爸,你们挣的钱哪去了?”小七经常问他爸爸,他爸爸一不抽烟,而不赌博,无任何不良嗜好。他老妈完全就是贤妻良母,自己舍不得吃穿,全为了这个家。
见儿子这么问,他爸爸总是笑而不语,继续和面,拉弹。有时候问多了,他便来一句:“儿子,做生意并不是为了赚钱!”
不是为了赚钱,那是为了什么?小七不明白。
“我听说越是有钱的人,就越吝啬!综合分析,你爸好像挺符合这类人!说不定他把钱全存到国外去了呢。”小七的同桌王致博说。
“瞎说什么呢!”小七瞪了他一眼,“就算再吝啬,也不至于连给他儿子买一双滑轮鞋也不舍得吧?更何况,我爸是真疼我,好吃好吃喝的全留给我,他是真没赚到钱。”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小七仍满腹狐疑,究竟拉面馆有没有赚到钱呢?这钱哪去了?
这以后,小七留了个心眼,每次放学后先不奔家写作业,而是打着老师要求他们多帮家里忙的旗号,蹲守在拉面馆,仔细观察里面的一切。
按理说,这拉面馆比周边的面食馆都要贵出几块钱,一碗清汤面至少也要六块钱,来光顾的人,应该也算是小资以上的人吧。可是小七发现,进出拉面馆的人,形形色色,有衣着光鲜的上班族,也有身穿工作服的施工人员,甚至竟然还有流浪汉来光顾。
既然来帮忙,当然要像小二那样“端盘子”了。这不,刚一位蓬头垢脸的建筑工人进来,老爸便像见了熟人似的,招呼他坐来,然后让小七给他倒了一杯茶。
“老板,还是六块钱的清汤面!”那人大声说。
“好的,知道了。”小七爸笑着点点头。
不用多大功夫,拉面煮好了,小七爸让小七端过去。小七仔细一看,这满满的一大碗面,面上还飘着几片牛肉,这完全就是十块钱的份量啊。
“老爸,你是不是……”他刚想问老爸是不是搞错了,结果老爸催促着他快端过去。
那人胡啦几口吃完了面,便掏出一张十块钱的纸币,递给了小七,“不用找了,天天都给我加量,加肉,我都不好意思了。谢谢您了,老板!”他朝厨房里头说了一声。
“不行!”小七爸从里面走了出来,然后让小七把四块钱找给了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能多要。咱钱是收了,起码得让你们管饱,吃好!要不然哪有力气干活?”他客客气气地说,“回头再来啊!”
那人只好接过钱,笑着点点头,便离开了。
小七不解地看了看老爸,心想这人会不会是老爸的朋友,要不然怎么对他这么般好呢?
正在小七暗自思忖的时候,一位浑身脏兮的拾荒者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三块钱,一脸窘迫地看着屋里,踌躇不前。
“老人家,来吃面吗?”小七爸迎上前,热情地招呼。
拾荒者已年过花甲,嘴里小声嘟哝着,“能不能来半碗拉面?我……我只有三块钱!”
“行,没问题!您老先进来坐好!”小七爸笑着说,“小七,给这位老人家倒茶。”
小七点点头,迅速端了一茶杯递到了老人面前。他不知道老爸是怎么想的,穿成这样也让人家进来店里用餐,难道他就不顾拉面馆的形象了吗?
不一会儿,小七爸便煮好了面。小七端过去的时候,同样发现碗里的面是十块钱的量,而且肉片也同样给得足。
这样的清汤面,谁不喜欢吃呢?
老人看着碗里的面,拿着筷子迟迟不敢开动,“这是不是端错了?”他小声地问小七。
“没有,我爸爸说了这是您的面!”小七说。
老人眼角噙着泪,小心地挑了一筷子面,往嘴巴里喂去。
吃完了面,老人坚持要给钱,小七爸收下了老人的三块钱,然后告诉他:“老人家,我们面馆对老人和孩子都是半价,以后您老放心来吃面!逢上节日,还能免费吃面呢。”
老人点点头,嘴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然后握着小七老板的手:“好老板,我以后一定来光顾。”
等老人走远了,小七爸才对小七说,“人有脸树有皮,这老人还有个老脸呢,收下钱,老人家心里踏实。人啊,谁没有个老的时候。”
小七虽然年纪不大,可是这些道理自然懂得,他甚至有些佩服老爸了。
经过小七的不断观察和发现,他才明白,老爸对谁都一样。
但凡是出力气的工地施工人员,也就是农民工,这碗里的面总会多出三分之一,那肉片也明显增多了几块。
逢见老人和孩子,以及他们学校的学生,这拉面竟然收的是半价。
更有甚者,前来掏钱的流浪汉,给了钱不说,老爸竟然也会给人家煮碗热腾的面,然后打个包让人家捎上,感动得人家又是抹眼泪,又是擦鼻涕。
只可惜小七天整天想着拉面馆赚没赚钱的事,完全忽略了这些细节。
难怪这么多人都爱来光顾他们家的拉面馆,吃的是一碗面,可是收获的却是这满屋子里的爱。
“只要能保本,有少许余钱,就行了!你爸说过,赚钱不是目地,帮助别人才是初衷,”老妈私下偷偷地告诉他,“这是咱们祖辈拉面馆留下来的生意之道。”
“小七,面好了,快端出去!”厨房里传来了小七爸的叫声。
“来了,来了!”小七笑着跑了过来。
“小心烫手!”老爸在里面交待了一句。
“好的,老爸!您放心!”回过神的小七,笑着点点头。
他终于明白了,他们家的拉面馆的确没有赚到钱,可是赚到的,却是满满的人心。
当他的同桌王致博也追问他们家拉面馆赚没赚钱时,他也学着老爸的语气告诉他:做生意不一定是为了赚钱。
听小七说,他们家从祖辈起,就开始做拉面生意了,战乱时期,从北方做到南方,生意不错,前来小店光顾的人络绎不绝,唯独没赚什么钱。
直到小七爸爸从他爷爷手中接过拉面馆,生意照旧红火,加上他们家人待人热情,店里几乎宾客满堂。这拉面比起一般的普通面食要贵出一到两块钱,除了人力反复拉、弹出的筋道,自然还有一些特殊的配料,鲜味浓郁的牛骨和羊肉汤汁,配上精挑细选的嫩绿小香葱和蒜叶,这些不经意的造价自然就抬高了面价。
按理说,他们家开了这么多年的拉面馆,算不上腰缠万贯,也起码称得上富甲一方吧。可是这一家子竟然还挺穷酸,住着不到八十平米的房子,家里连件像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别看小七他爸是老板,在这老板出门都是轿车的年代,人家就爱蹬着自行车。
甚至买菜的时候,他老爸跟人家为了讨价还钱,争得脸红脖子粗。
就连小七,也觉得有些磕碜。他实在弄不明白,隔壁一家开沙县小吃的面食店,生意还没他家红火,可是人家都买房买车了,为什么他家就没有挣到钱?
就连他一直想要的滑轮鞋,他爸爸也是一而再地推脱,好像三四百块钱,在他眼里,仿佛天价一般。
“爸,你们挣的钱哪去了?”小七经常问他爸爸,他爸爸一不抽烟,而不赌博,无任何不良嗜好。他老妈完全就是贤妻良母,自己舍不得吃穿,全为了这个家。
见儿子这么问,他爸爸总是笑而不语,继续和面,拉弹。有时候问多了,他便来一句:“儿子,做生意并不是为了赚钱!”
不是为了赚钱,那是为了什么?小七不明白。
“我听说越是有钱的人,就越吝啬!综合分析,你爸好像挺符合这类人!说不定他把钱全存到国外去了呢。”小七的同桌王致博说。
“瞎说什么呢!”小七瞪了他一眼,“就算再吝啬,也不至于连给他儿子买一双滑轮鞋也不舍得吧?更何况,我爸是真疼我,好吃好吃喝的全留给我,他是真没赚到钱。”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小七仍满腹狐疑,究竟拉面馆有没有赚到钱呢?这钱哪去了?
这以后,小七留了个心眼,每次放学后先不奔家写作业,而是打着老师要求他们多帮家里忙的旗号,蹲守在拉面馆,仔细观察里面的一切。
按理说,这拉面馆比周边的面食馆都要贵出几块钱,一碗清汤面至少也要六块钱,来光顾的人,应该也算是小资以上的人吧。可是小七发现,进出拉面馆的人,形形色色,有衣着光鲜的上班族,也有身穿工作服的施工人员,甚至竟然还有流浪汉来光顾。
既然来帮忙,当然要像小二那样“端盘子”了。这不,刚一位蓬头垢脸的建筑工人进来,老爸便像见了熟人似的,招呼他坐来,然后让小七给他倒了一杯茶。
“老板,还是六块钱的清汤面!”那人大声说。
“好的,知道了。”小七爸笑着点点头。
不用多大功夫,拉面煮好了,小七爸让小七端过去。小七仔细一看,这满满的一大碗面,面上还飘着几片牛肉,这完全就是十块钱的份量啊。
“老爸,你是不是……”他刚想问老爸是不是搞错了,结果老爸催促着他快端过去。
那人胡啦几口吃完了面,便掏出一张十块钱的纸币,递给了小七,“不用找了,天天都给我加量,加肉,我都不好意思了。谢谢您了,老板!”他朝厨房里头说了一声。
“不行!”小七爸从里面走了出来,然后让小七把四块钱找给了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不能多要。咱钱是收了,起码得让你们管饱,吃好!要不然哪有力气干活?”他客客气气地说,“回头再来啊!”
那人只好接过钱,笑着点点头,便离开了。
小七不解地看了看老爸,心想这人会不会是老爸的朋友,要不然怎么对他这么般好呢?
正在小七暗自思忖的时候,一位浑身脏兮的拾荒者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三块钱,一脸窘迫地看着屋里,踌躇不前。
“老人家,来吃面吗?”小七爸迎上前,热情地招呼。
拾荒者已年过花甲,嘴里小声嘟哝着,“能不能来半碗拉面?我……我只有三块钱!”
“行,没问题!您老先进来坐好!”小七爸笑着说,“小七,给这位老人家倒茶。”
小七点点头,迅速端了一茶杯递到了老人面前。他不知道老爸是怎么想的,穿成这样也让人家进来店里用餐,难道他就不顾拉面馆的形象了吗?
不一会儿,小七爸便煮好了面。小七端过去的时候,同样发现碗里的面是十块钱的量,而且肉片也同样给得足。
这样的清汤面,谁不喜欢吃呢?
老人看着碗里的面,拿着筷子迟迟不敢开动,“这是不是端错了?”他小声地问小七。
“没有,我爸爸说了这是您的面!”小七说。
老人眼角噙着泪,小心地挑了一筷子面,往嘴巴里喂去。
吃完了面,老人坚持要给钱,小七爸收下了老人的三块钱,然后告诉他:“老人家,我们面馆对老人和孩子都是半价,以后您老放心来吃面!逢上节日,还能免费吃面呢。”
老人点点头,嘴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然后握着小七老板的手:“好老板,我以后一定来光顾。”
等老人走远了,小七爸才对小七说,“人有脸树有皮,这老人还有个老脸呢,收下钱,老人家心里踏实。人啊,谁没有个老的时候。”
小七虽然年纪不大,可是这些道理自然懂得,他甚至有些佩服老爸了。
经过小七的不断观察和发现,他才明白,老爸对谁都一样。
但凡是出力气的工地施工人员,也就是农民工,这碗里的面总会多出三分之一,那肉片也明显增多了几块。
逢见老人和孩子,以及他们学校的学生,这拉面竟然收的是半价。
更有甚者,前来掏钱的流浪汉,给了钱不说,老爸竟然也会给人家煮碗热腾的面,然后打个包让人家捎上,感动得人家又是抹眼泪,又是擦鼻涕。
只可惜小七天整天想着拉面馆赚没赚钱的事,完全忽略了这些细节。
难怪这么多人都爱来光顾他们家的拉面馆,吃的是一碗面,可是收获的却是这满屋子里的爱。
“只要能保本,有少许余钱,就行了!你爸说过,赚钱不是目地,帮助别人才是初衷,”老妈私下偷偷地告诉他,“这是咱们祖辈拉面馆留下来的生意之道。”
“小七,面好了,快端出去!”厨房里传来了小七爸的叫声。
“来了,来了!”小七笑着跑了过来。
“小心烫手!”老爸在里面交待了一句。
“好的,老爸!您放心!”回过神的小七,笑着点点头。
他终于明白了,他们家的拉面馆的确没有赚到钱,可是赚到的,却是满满的人心。
当他的同桌王致博也追问他们家拉面馆赚没赚钱时,他也学着老爸的语气告诉他:做生意不一定是为了赚钱。